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正迁移教法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8-29 04:04:53

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正迁移教法的运用研究

摘要:所谓体 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就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已获得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利用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技能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这种原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迁移,而且是正确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迁移,也就是正迁移,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

关键词:体育教学 正迁移 相似点 教学情景

伴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改革,随着我校体育教学的不断推进,使我认识到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已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使我对正迁移教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所谓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就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方法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已获得的动作技能等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利用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技能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这种原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迁移,而且是正确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迁移,也就是正迁移,这样才能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要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正迁移,首先就要保证旧知识和技能的正确性,并深入研究教材特性,找出二者之间知识与技能的相似点,而且有较多相似的知识与技能更容易产生正迁移。

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的迁移的运用,比如把往返跑的技术正迁移到助跑投掷项目的教学中。课前我把二者的教材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出两个运动项目之间知识与技能相似点:脚触线往返跑中脚触线转体返回前的运动过程与助跑投掷动作中的投掷前准备过程的技术动作具有相似性,所以就尝试了把脚触线往返跑技术有效迁移到助跑投掷项目的教学中。

一、创设与两个运动项目相接近的教学情景,为有效迁移做好铺垫

为了做好两个运动项目的有效迁移,在课的准备部分积极创设与两个运动项目的动作技术相似点基本相接近的教学情景,如在准备部分第一部分设计往返走、往返慢跑、往返触线跑和肩上持投掷物往返跑内容,这样既完成了热身,又让学生借助不同形式往返走和慢跑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助跑交叉步的内容。准备活动的第二部分是自抛自接,运用抛高创设情景,渗透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运用单手肩上自抛自接,让学生体验肩上屈肘和背弓动作。准备活动第三部分两人合作拉伸练习和两人合作传接练习,随着两人传接距离的不断拉大渗透肩上屈肘快速挥臂动作。并对学生的原地投掷能力进行了前测,记住自己的初始成绩。整个准备活动过程教师运用丰富的语言来创设不同的情景,不仅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身体得到充分活动,而且为下面的技能的学习也做好了准备。并在这个阶段多采用散点站位的形式来进行各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并利用随机分组形式分组,并进行合作学习,使准备活动实现多元目标的达成。在这一教学环节逐渐为学生创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往返跑基本相接近的教学情景,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探索和知识有效迁移做好铺垫。

二、问题引领,自主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联系,掌握新知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进行的:先带领学生进行原地投掷动作的模仿练习,随后是两人合作投过一定高度的投掷动作的练习,并设置了金牌线、银牌线、铜牌线,关注学生投掷能力的个体差异,多采用自我比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投掷兴趣。在复习巩固投掷动作的基础上,最后完成助跑交叉步的学习。这一部分把往返跑的技术动作有效运用到助跑投掷的交叉步教学中,使学生在体验往返跑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助跑投掷沙包的交叉步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助跑投掷的交叉步技术动作,突破本课的重点,也给学生的技能学习开拓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最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助跑投掷的拓展体验练习,既关注了学生的体能发展,也做到了交叉步动作技能的再次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自我评价,关注自我纵向的比较,教师运用语言激励,鼓励学生在努力中不断超越自我,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教师还关注对学生的引导和循序渐进,如在学生学习助跑投掷前再次让学生复习了准备活动中练习四的往返跑的练习,逐渐过渡到肩上持投掷物往返跑脚触线急停的动作,这时老师适时示范助跑投掷的完整动作,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及时提出问题:往返跑脚触线急停动作与助跑投掷交叉步的动作有什么相似点?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思考,在引思、回顾、概括、归纳新旧知识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自主探索出脚触线往返跑中脚触线转体急停前的动作与助跑投掷的投掷前准备的动作具有相似性,并从中受到启发而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为下面技能的有效迁移做好知识准备。

三、将问题“类化”,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

依据问题与知识技能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技能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知识技能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技能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在学生做好知识迁移的基础上,接下来为学习确定新的学习目标:运用往返跑脚触线急停动作完成助跑投掷的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练习,由此使学生自然地过渡到助跑投掷的学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助跑投掷垒球的技术动作,实现二者之间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迁移。

四、分组展示,当堂检测,确保知识与技能迁移的有效性

学生的自主练习后,采用分组展示的方式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进行互评和师评。当堂检测两个运动项目知识与技能迁移的有效性,确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知识、技能、方法的正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一项新运动技能,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班级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已有的旧知去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能,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要具有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新的发展的能力。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知识、技能、方法的正迁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是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也让学生学会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一篇:浅谈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下一篇: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在小学的推广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