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时间:2022-06-15 11:14:45

浅谈教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摘要:教学是一 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预设是必要的,但由于作为教学对象的幼儿是不完全可控的,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的个体,因此很多东西是难以预设、难以一成不变的。来自幼儿的即时生成的信息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将“昙花一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敏锐的捕捉者,善于观察、倾听、体验幼儿发出的信息,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留意,把握幼儿探索的方向,及时捕捉支持点,灵活运用以上各种支持策略,才能准确接住并有效地回应幼儿“抛来的球”,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从而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支持型师幼关系。

关键词:幼儿 教学活动 主体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教师对幼儿发出的信息和发起的互动要及时反馈与回应,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怎样呢?

一、情景描述

情景一:

在“有趣的光斑”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兴奋地在活动室四处玩着镜子,大多数孩子都照出了光斑,但仍有几个孩子没成功。尽管冬冬不停地晃动镜子,但还是照不出光斑。旁边的军军看见冬冬把镜子的正面朝下就帮他调整了镜子的方向,光斑产生了。

教师将孩子们集中在身边,问:“刚才玩得开心吗?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光斑呢?”大家正在讨论,军军突然站起来自豪地说:“冬冬照不出光斑,是我帮他照出来的。”教师并没理会,继续说:“光斑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想一想。”

情景二:

在“有趣的转动”活动中,教师问:“要是身体某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人会怎样?”幼儿答:“眼珠不会转动,人就看不见旁边的东西了。”“脖子不会转动,头就不会动了。”“如果腰不会转动,人的身体就弯不下来了。”…… 一幼儿却答:“我家有老板椅。”这时,教师强调说:“我的问题是如果身体某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人会怎么样。”她又选择别的孩子作答了。

情景三:

在“神奇的螺丝钉”教学活动中,教师拆下玩具手枪上的螺丝后,又拿起一个插头说:“这上面也有螺丝,我也要把它拆下来。”一名幼儿说:“把它们分开放,要不然就不知道哪个螺丝是哪个东西的了。”教师没理睬,只顾自己拆螺丝。

……

从以上教学情景可以看出,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主动发出的信息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回应,孩子抛过来的“球”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掉落、滚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二、原因分析

1.教师被教案牵着鼻子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把集体教学看成是“走教案”的过程,较少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活动状态和发展信息。如在“情景一”中有的幼儿照不出光斑,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料到的,更没有预设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环节。于是教师不顾实际情况,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教学,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幼儿,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活动过程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

2.教师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学要体现师幼平等的理念已成共识,但理念转化为实践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牢牢把持“话语权”,以自己的思维、语言来代替幼儿的思维、语言。忽视幼儿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在“情景三”中,幼儿提出将拆下来的螺丝分开放是一个多么好的建议,它充分反映了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是生成下一步活动的非常好的契机,可教师根本不予理睬。幼儿抛过来的“球”就这样掉落、滚失了,它反映的深层原因是幼儿主体地位的缺失。

3.教师缺乏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敏锐洞察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情境中的突发事件作出反应,果断进行恰当处理的一种心理素质,包括捕捉信息、果断决策的智慧,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智慧,随机应变、化解矛盾的智慧,它是教学成功进行的关键。但许多教师面对幼儿的奇思妙想、“节外生枝”,往往束手无策,缺乏机智应对的能力,只好任幼儿抛过来的“球”掉落、 滚失。

三、教学策略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平等对话关系。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幼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就是说互动生成教学是尊重幼儿的教学,是体现幼儿主体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双向的人际交流,是平等对话的关系。平等是指师幼双方在教学活动中拥有平等的权利、表明自己观点的权利以及与他人展开争鸣的权利。对话,不仅仅指师幼通过语言进行争鸣,而且指师幼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它要求师幼彼此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对方。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抛弃自己先知、权威的身份,倾听幼儿的想法和看法。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所思索想,真正实现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

2.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预设是必要的,但由于作为教学对象的幼儿是不完全可控的,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的个体,因此很多东西是难以预设、难以一成不变的。“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能否使教师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幼儿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因此,预设教学方案不仅要预想多种可能,而且应该是有限度的、有弹性的,能为幼儿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从而摈弃以“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提供扎实基础。

3.捕捉生成信息,调整预设方案。来自幼儿的即时生成的信息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将“昙花一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做敏锐的捕捉者,善于观察、倾听、体验幼儿发出的信息,还要通过仔细分析与思考,真正感受幼儿的所思索想,发现表面信息背后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如在“情景二”中,虽然教师清楚地听到了“我家有老板椅”这句话,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幼儿所要表达的意思。在那位教师看来,这根本是答非所问。但如果冷静分析一下幼儿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老板椅,老板椅与当时讨论的主题“身体转动”有什么关系,就会发现幼儿说那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板椅会转动。要是身体某些部位不能动了,就可以坐在老板椅上,以椅子的转动来代替身体某些部位的转动。”这与当时的主题密切相关。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为他提供一个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还可以把“球”转抛给幼儿,让幼儿共同分析“照不出光斑”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育机智。互动生成的教学呼唤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育机智既与教师的理论专业水平紧密连续,也与教师的长期教学实践有关。

教学反思指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分析,并作出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过程,可以是对目标的反思,对教学程序的反思,对教学技能技巧的反思,对教学程序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师幼关系的思考与分析。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留意,把握幼儿探索的方向,及时捕捉支持点,灵活运用以上各种支持策略,才能准确接住并有效地回应幼儿“抛来的球”,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从而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支持型师幼关系。

上一篇:抓好字词句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下一篇:在中专体育教学中正迁移教法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