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岩间黑白兽

时间:2022-08-29 02:10:23

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成就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而同在广西,另一片喀斯特石山里,吸引我们远道而来的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白头叶猴。

从著名的桂林山水向南行进四百多公里,在广西左江和明江夹角之间,分布着一片面积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群。这是由许多山峰和环绕在山峰之间的平地组成的特殊喀斯特地貌。当地人将这些山间的平地称为“山弄”,而石山仿佛就是这片神奇的大地上一棵棵绿色的“簪子”。我们追寻的黑白兽—白头叶猴就生活在这片喀斯特石山上。

出发之前早已做好功课,尚未见到白头叶猴,关于它的一切可以如数家珍。根据1955年的《生物学通报》记载,白头叶猴是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灵长类动物。而目前为止,白头叶猴的身影只在中国的广西喀斯特石山群中出现,总共不过1000只。我们带着好奇来,看看这群黑白兽是如何在石山中生活的。

叶猴的家园

整个广西的白头叶猴,零散地分布在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的狭小三角地带中。其中包括我们到访的崇左生态公园。可以预见,生态公园里除了我们外,并没有其他游客。整座公园,很安静地坐落在崇左县罗白乡,没有人售票也没有人看守。大门上写着“广西崇左县重点保护区”和“北京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的字样。透过电动门,清晰地看见公园左边草地上竖着一块“崇左生态公园—花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牌子和一块2002年制定的游客注意事项,右边是几座平房或者办公室。除了鸟类和树枝以及公路上呼啸而过的汽车发出声响,公园里静悄悄的。

我们踏入保护区,才发现里面是一个热闹的世界,没有人类过度的参与和干涉,这个动物世界其实美好得很。

公园内的工作人员并不多,都身穿绿色的迷彩工作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保护区偶尔会停电,让我们别担心。安顿好后,我们开始闲逛。餐厅对面就有蝴蝶和昆虫的标本室,深入公园,就会看到很多画眉和赤腹松鼠。有好几次,我们和赤腹松鼠们碰个正着,我们立刻停下脚步,深怕吓到了这林中小精灵。那只松鼠也停下来,在离我两米多的上方把头转过来,和我对望,一双黑黝黝的眼睛充满了疑惑和好奇。迟疑之后,它确定我是个人,就一溜烟跑到树梢上去了。

进公园后有两条路,一条伸向左边的,就是到餐厅的方向,另一条是上坡路,通往公园内部,路旁是一个标本馆,内有云豹、灵猫、狼和一个看起来像藏狐但标签写着赤狐的好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标本。两条路交汇处就是那棵榕树,成熟的果实不断吸引着鸟儿前来采食,它们摇晃枝条和扑打翅膀使果实不停地掉下来,密密麻麻地洒落一地。

之后的参观活动,由工作人员开着电动车带着我们深入保护区。据介绍,目前只有8个人是长期在保护区工作,此外是一些教授和科研人员。

下了一个山坡,车行不远就到了观猴区。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白头叶猴的生境并非深山,而是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地貌,一座座山峰从平地或丘陵拔地而起,相互孤立地坐落其间。观猴区夹在两面山壁中间,下方长着浓密的植被,形成一道屏障。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山壁上一条条清晰可见的白头叶猴的尿迹,就是搭建在白头叶猴夜宿的山洞旁的高高的观测台。通过观测台上的设备和洞内的监视仪器,可以清楚地观察猴群夜间的行为。

这个时候天开始下起毛毛细雨,石山在细雨中愈发显得安静,没有一丝动静。但我们都有预感,这个时候白头叶猴应该会出来活动—雨一停,太阳就不时露一下头,猴群应在返家途中。果然,没有久等,不远处的山顶就传来了叶猴的叫声,像报警,更像试探。偶尔,一声响过之后,远远近近的其它山上会响起回应。此外,还有一种连续的颤音,听起来尤其动人心魄。现场的声响就像是野生动物纪录片里的印度丛林,我这才真切地感到,自己确实身处白头叶猴的栖息地!然后,不出我所料地,架设观测台的两个山峰坳口间的树枝出现了晃动,仔细一看,隐约可见几个跳动的身影。这是我第一次真正观测到大型野生动物:一只棕黄色的小白头叶猴坐在一棵小树上,旁边是其它叶猴与树枝交错移动的影子。猴群正在下山。不久,整个群体都露了面,有的坐在石壁上休息,有的跑到树上采食树叶。

石壁上生存

白头叶猴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攀爬悬崖峭壁的本领。它们的黑白色毛发在静止的时候完美地融入石壁间,若非攀爬起来,想找到它们还真不容易。到了现场我们才了解到,白头叶猴并不是天生的攀登好手,它们本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群居动物,不过是因为当地的平地绝大部分被用作农田,种植食物和经济作物,尤其是甘蔗。对于习惯在树枝上攀爬往来的白头叶猴来说,甘蔗地就像个危机四伏的沼泽,不敢轻易涉足。地上没有合适的空间,白头叶猴们便往“高处”发展,它们晚上住在陡峭的石壁间的石洞中,每天日出而离,日落而归。白头叶猴的“家”就安在这些天然的石洞内。想要找到它们的家倒不难,看到那些洞外石壁有黄褐色的“污渍”便知道,此处有居民。这些污渍是叶猴们长年累月“起床”后排便所留下。

虽然山都是石灰岩,但是还有许多植物顽强地从石缝中生长出来,把石山装点得青翠欲滴。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下,白头叶猴纤瘦的身躯、细长的四肢、发达的臀部胼胝恰与其半树栖、半岩栖的生活相适应,在树林中或陡峭的绝壁上跳跃自如,行走如飞,长长的尾巴起到了极好的平衡作用。

住石山,吃野果。这就是白头叶猴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看见整群猴子在树林间采摘野果。擅长攀爬石壁的叶猴,爬到枝头不过是小事一件。它们能够稳稳地将背部贴在树枝上,两腿分开撑着,长尾巴垂直吊在空中,两只手忙个不停地摘采野果就往嘴里送。看到叶猴吃野果的欢快样,同行中有好奇心重的人也想尝尝叶猴的食物,尝试的结果是对叶猴深表同情。这些苦涩无比的果实能让叶猴吃得如此快乐,可想而知叶猴是属于动物界中的知足常乐派。

的确如此,专家们告诉我们,喀斯特石山环境最缺的就是地表水。一场暴雨,水份就全部顺着石缝流到了地下河。再大再多的雨水也只是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白头叶猴无缘享用。没有水喝,白头叶猴渴了怎么办?聪明的它们会吃嫩叶,清晨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采摘带着露水的叶子,趁着水分没蒸发掉便吃进肚子里。

白头叶猴并不是一辈子都是黑白二色。年幼的叶猴全身金毛,很是耀眼。尤其是一大家子外出行动时,小叶猴金黄色的身躯在丛林中跳跃,黑白二色的父母伴随在左右。早在专家对白头叶猴进行科考前,当地居民一直以为金色的小猴子是另外一种猴类。我们停留的短短几天,见到的都是集体活动的猴群,数目不少,不过它们都性情温和。此言不虚,根据我们短短几天的观察,相比另一个猴群—猕猴,这群偷吃甘蔗破坏农田的猴子们,白头叶猴已经算得上是当地动物群体里的温和派了。

上一篇:《小菊的秋天》 又一场白日梦等 下一篇:《乡村大世界》“六一”特别节目聚焦公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