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市公司高管“谋皮”

时间:2022-08-29 12:40:10

和上市公司高管“谋皮”

在内地股市短暂的上升周期里,多表现为跟随大盘牛市的上涨和事件驱动型上涨。普通投资者如何从公司对股价有主动诉求的事件驱动型上涨中发现投机机会?是否能规避风险?

北京曾有一家新材料公司,为了完成16亿增发募资,一改大多数公司冷面接待外部股东调研的作风,不仅态度热情似火,且密集释放订单利好,另有中国投资者甚喜的高送配。虽大市表现低迷,但最终仍然如愿推高股价,增发顺利完成。理解颇深者,自然会发现增发价之下的短期套利机会。

另有一家湖北的公司则更有意思。公司一年前曾对公司高管数十人进行股权激励,行权价20.07元。这种类似定向增发给高管的激励对公司管理层具有极大的压力,毕竟管理层总共超过4亿元的真金白银已经掏出来了,就只能和二级市场股东一样承受风险;同时,股权激励超过行权价以上部分的收益要缴所得税,且有解冻时间限制,所以高管的总体成本要高于行权价。

这样,我们会在股价走势上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第一年行权日到期前,公司的业绩预期一般,从而股价大部分时间被压制在行权价之下。从理性角度分析,谁愿意因为波动而付出沉重的个税成本呢?市场上的资金力量对此亦心领神会,谁也不愿意去硬和管理层对着干,大家都宁愿逢低默默吸纳,等着过了行权日的那一天之后的行情。

该公司股价2012年年初最低只有不足16元,随着5月的行权日临近,股价缓步上涨到21元。随后,股价升至24元附近,而此期间大势一直低迷。这种机会,如同放在墙角的钱,只要愿意弯腰就能捡起。这种似乎是掉馅饼的机会,在A股市场不乏存在,只是大多数投资者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不做研究而已。

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公司应该具有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而不能是空中楼阁。这样,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的主动利益诉求会提供一个短期较强的股价上升刺激因素。从短期投机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基本面良好,管理层和中层70多人真金白银4个亿的投入,在持有一年后才能行权一部分的公司,要想让这些内部人还亏钱,除非是巨大的金融危机,否则概率是相当低的。真是亏损了,只能说,我们应该庆幸,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的道德水平提高了50年;否则,他们就是做假账,也会让自己先出局。何况,上市公司在不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调节短期利润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这种类型的投资需要对风险有提前的认识,一个管理层对股价主动诉求的关键因素一旦消失,股价自然会回归没有特殊外力作用的价位上去。投资者不能只顾着追兔子,却忘记了前面也许就是悬崖。

孙存照

现任智弈投资公司总监,曾任和讯网副总编辑、新浪财经中心总监和《新京报》经济部副主编,拥有11年的投资实战经验。

上一篇:学会召回 第8期 下一篇:和安全感的拉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