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不再给力?

时间:2022-08-29 12:04:37

“奢侈品”,不再给力?

人们似乎变得都很有钱,几千元一条的“LEE”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佩戴劳力士的人也会被有意无意的经常碰到,奢侈品越来越多的融入大众生活之中。这些还算好,更有甚者一些普通腕表也被疯炒到几千甚至上万元,风风火火的投入到“奢侈品”大家庭的怀抱。

奢侈品,曾经几时这个充满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名词越来越不“给力”,人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

奢侈品通常指的是价格昂贵的消费产品。在英文中,“奢侈品”( luxury ) 的含义为“贵的、好的、非必需”的,而“非必需”实质就是指奢侈品的“专属性”。要弄清奢侈品的“身世”其实很容易,从“贵的、好的”和“专属性”这三个特点入手就可以。

贵的有理由

奢侈品注定是少数“富贵人”的“玩具”。而奢侈品体现出的价值之一就是其让一般人可望不可及的“身价”。通常谈到奢侈品,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他天生的血统判定标准――“贵”,那我们不禁要问:贵的东西一定是奢侈品吗?

这个本来是很容易判断奢侈品的一个标准,但是由于近年来许多品牌采用的种类繁多的市场营销策略使得产品价格出现很大“水分”,因此价格这一指标也渐渐失去了权威性。“我们推出Collection Excellence Platine表款时,运用了纯度极高的白金打造”。其实江诗丹顿市场部经理Selmoni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奢侈品应该具有一种什么样的“贵”。

真正的奢侈品之所以昂贵,其具有的品牌因素是一个原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还有着极高的“造诣”――就是奢侈品制造产过程中采用的稀有材料和产品本身包含的繁复的工艺技术。比如萧邦的快乐钻石表、宝珀的同轴卡罗素陀飞轮腕表,这就是以材质和技术工艺为代表的两种奢侈品。直截了当的说,奢侈品的贵,不应该是通过市场操作而产生的贵,单纯的价格高低是不能够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奢侈品的。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有些腕表品牌设计出的表款并没有什么内涵和技术,而是通过主动缩小目标群体、运用厚利少销等营销策略来实现利润的提高。这种贵便不能归结为奢侈品本质属性的昂贵,而这种品牌的腕表即使价格比较高也不能够算得上是奢侈品,这是典型的“半路出家”,使自己勉强具有奢侈品“贵”的特性,“扎”近奢侈品的行列中去。

好的有内涵

单纯的来判断好与坏有些复杂。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什么是好的?之所以这个标注比较难判断,是因为这个标准会受到很多主观性和时代性的因素影响。能够划归到奢侈品范围内的“好”又应该怎样理解呢?这种“好”应该是一个“最高级”的表现,这个“最高级”的概念包括了产品的外观和品质,而品质中所包含的可以是产品的物质品质也可以是极为复杂的工艺品质。根据这一点我们这个“好”的指标就相对容易判断了。

举个例子,近些年来机械腕表又开始流行,一些人以购买瑞士腕表为荣。很多人以为戴上了劳力士、欧米茄,就是戴上奢侈品了,但殊不知劳力士、欧米茄等高级腕表品牌也有一些基础表款。像劳力士有些正品表款在购物网站上还不到1500美元,这类腕表产品其功能和材质也很普通,只能说是奢侈品品牌下的普通产品而已,并不能算是奢侈品。

“奢侈品需要技术的进步使之出类拔萃。”就像沃尔冈・拉茨勒早在前些年所著《奢侈带来富足》一书中说的那样。好与坏,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产品的本质属性上,就是他不变的技术内涵和珍贵的材质,只有在这方面过硬,才能算得上是好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会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变迁而逐渐失去其价值,同时还可能年代越久远越具有珍贵性。就像宝玑的双陀飞轮腕表,其工艺之复杂,做工之精美,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珍藏的佳品。像这类的产品才是好产品,才能算得上是奢侈品。

专的有特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奢侈品通常在设计上标新立异,主动地脱离大众,使认识品牌的人与实际拥有品牌的人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同时真正的奢侈品不管是从功能还是价格上来说往往都是拒大众消费者于千里之外,这些特质决定了他们不是普通人群所必需的消费产品,而是专属一个相对富有阶层的产品。同时奢侈品的专一性比较明确,一种奢侈品往往与主人有着唯一的从属性,比如个人定制腕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主人身份的尊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钱只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并不能代表身份和地位,这就如同在我国春秋时期“紫袍”只能是贵族所穿,平民不许可一样。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定制腕表、限量的复杂技术腕表毫无疑问都是奢侈品,就是因为他们的专属性。

这里要不厌其烦的再重复一点就是:奢侈品不是特意的为专属而专属,更不是简单的减少产品数量来提高自身的价值,奢侈品在数量上有严格的控制,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珍品”的品质。这些产品都包含着制表大师的顶级工艺,而这种工艺是不可量产的,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奢侈品。而那些价格被炒作起来的大众的“新奢侈品”则具有一种很明显的时代性:也许有段时间一种比较昂贵的产品突然流行开,并且很多人以拥有他为荣耀,因为这些东西被辨识的程度比较高,就像一种符号,像时下流行的苹果手机、平板电脑,但请注意,这种产品只能算是“流行的、时尚的”,即使他价格比较昂贵,也不能算是奢侈品。因为他违背了奢侈品“专”的特性。其实这种流行+昂贵的“新奢侈”风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盛行。“你没有钱,但你可以假装有钱,去购买那些大众流行的‘新奢侈品’”,在《趋优消费:美国的新奢侈》一书中早已说明:这种“奢侈”只是一种时尚与奢侈品购买行动的交汇点,而在这点掀起风潮的产品只是冠以奢侈品外套的时尚产品而已。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奢侈品的“专”还表现为其领域的非转移性。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某一个品牌他只在自己专属的领域或是相关的领域范围内从事发展,他们在这个行业内拥有着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以至于能够“术业有专攻”。如果一个奢侈品品牌要是跨行去做完全不相干的产品会是什么感觉呢?举个例子,百达翡丽可以成为腕表之皇,但是如果百达翡丽出了一套西装,会不会有一种很别扭的感觉呢?

说到这里奢侈品的正本原貌可以说基本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真正的奢侈品不是通过市场营销策略来使其价格抬高的产品、也不是大众流行的时尚产品和简单跨行的产品、更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花瓶”产品。近年来冒出的“新奢侈品“只是一种流行的、较为昂贵的时尚产品而已。

奢侈品一定很贵,但贵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奢侈品。奢侈品的特性注定了它“独孤求败”的气质,也注定了它只属于少数人。正如沃尔冈・拉茨勒所说,“享受奢侈品其实就是一种追求高级的生活方式。”顶级消费品往往是与成功的品牌、过硬的质量、优秀的设计理念乃至历史积淀、文化传承联系在一起的,而昂贵的价格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

现在,你还会觉得真正的奢侈品“不给力”吗?

上一篇:聚焦互动网络营销平台 下一篇:制表大师的雕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