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时间:2022-08-29 09:20:12

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 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社会在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的教学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满堂灌”的教学,到今天的以学生为本的“问题探究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设问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效的设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获得知识和智慧,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 有效设问 善问巧问 精巧设问 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次质的飞跃都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因此,教师精心安排、巧设角度、把握好时机设疑善导。对整个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设

问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设问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但问题设计也要考虑到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如果设问的问题难度太小,往往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涉及的问题如果不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思维跨度太大,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答案,问题的解决就缺乏现实的意义。设计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得到”,有成功的可能。而且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到”,有发展的空间。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设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的

特征标准

什么样的设问是有效的?判定它有何标准?我们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具体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提取出共性特征汇集成了以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的标准。

1.问题的设置能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

习与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欲望,能引发

学生的思趣

案例1: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汽车追尾事故现场的视频资料。

然后设问:(1)你知道济南市每年有多少人因车祸失去生命吗?(2)你知道发生车祸的原因有哪些吗?(3)要怎样做才能尽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生活实际中提出上述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但不一定是热烈兴奋的场面,此时学生已深受震动,探究欲望被激发,认真严肃的思索并讨论起来,使得接下来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案例2:《牛顿第一定律》这节内容就可根据演示实验设计出由浅入深的系列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得出定律。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2)给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一个初速度,它将如何运动?(3)牛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得出什么结论?(4)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

这几个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疑难问题细节化,设问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贴近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寻找最佳的思维跨度

案例3:在《摩擦力》一节中的静摩擦力的教学中,如果直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学生肯定不能完整地作答。如果通过设计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探究(用一弹簧秤水平拉一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木块,逐渐增加拉力,直到木块运动。再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实验),尝试将一个静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分成几个小问题处理:(1)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不用力去拉它,它有没有受到摩擦力?(2)如果有,大小和方向如何?(初中学过二力平衡的条件,在实验的提示下,大部分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静摩擦力是不是个固定值?

它与压力有没有关系?(4)静摩擦力有没有最大值,最大值和压力有没有关系?第(3)、(4)题有些难度,但是在实验的前提下,经过引导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都能得出结论。这样对静摩擦力大小的知识生成就达到了预计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过程应是一种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应依据“三维”目标要求进行有效的设问,进行设问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设问切忌“是非问”,切忌“满堂问”。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设疑、导疑和释疑,充分发挥设问的教学功能。通过有效的设问激发、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目的。

总之,课堂设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设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飞跃。因此,教师把握好时机,设疑善导,就能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有效的设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孙可平.《现代教学设计纲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庄其黎.《“中学物理未来课堂”的探索研究》.上海市三联书店.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议初中政治课的重要性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