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工作理论视野下看儿童低龄入学现象

时间:2022-08-29 07:56:52

在社会工作理论视野下看儿童低龄入学现象

摘 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儿童低龄入学的现状并针对此现象提出了可能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结合阿诺德・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分析了低龄入学对儿童造成的身体、心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影响。解决对策是加大宣传力度;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轨道;严格入学年龄标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关键词 低龄入学;双生子爬梯实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儿童低龄入学现象是指儿童没有达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入学年龄(6周岁)而提前入学的现象。近几年“普九”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少数地区还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的情况,但是儿童低龄入学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为了搞清楚目前儿童低龄入学的现状、趋势和造成儿童低龄入学现象的原因,以及儿童低龄入学可能出现的弊端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特进行本研究。

一、儿童低龄入学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各个领域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家长认为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安排孩子参加各种艺术训练班和学习辅导班,也有不少家长奉行“早上学,早毕业,早工作”的教育理念,为了送孩子提早上学,到处托人找关系,甚至更改户籍年龄。同时,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为了拉生源,凑人数,动员、鼓励家长让年龄不足的孩子提前入学,也有一些学校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加收数千元费用,“准入”学龄前儿童提早进校读书。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儿童低龄入学现象日趋严重。

二、儿童低龄入学的原因

(一)家长方面

1.一些家长认识上的误区

家长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笨鸟先飞”。这些家长认为孩子虽小,但早读一两年,打打基础很划算,如果实在不行,留级重读也不吃亏;其二,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早上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其三,“早上学、早成才、早就业”。这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越早,越有利于智力开发,今后越有竞争力,越有利于考大学。上述这几种认识虽然不能说完全不对,但存在误区。因为儿童能否上学既不由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主观愿望来决定,也不是根据孩子将来考大学的年龄来决定,而是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发育的完善程度来决定,而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完善的程度又是与他们的年龄密切相关的。

2.一些家长为了省钱

目前,学前教育费用不断高涨,加上住宿费、伙食费及孩子平时开销这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相比之下,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因此,很多家长为了省钱把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千方百计送进小学,让孩子把小学当成幼儿园上,认为让孩子在小学多上一年甚至两年都划算。

3.一些家长为了攀比和炫耀

现在有些家长,尤其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家长虚荣心强、爱面子、攀比心理严重,在比完了吃、穿、住等条件之后,继而拿孩子做比较,认为谁家孩子入学早,就说明谁家孩子聪明,家长教育有方。因此,一些家长为了炫耀自己教子有方,不惜拔苗助长,过早地把孩子强行送进了小学。

4.一些家长为了孩子早就业

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许多工作都有年龄限制,比如,干部的任选和晋升,有些系统的公务员招考就明确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员年龄必须在25岁以下,众所周知,公务员招考,僧多粥少,只有少部分人是一次考上的,更多的人寄希望于第二次考试,但年龄稍大一点的考生,一次考不上后就可能因年龄的关系永远失去考公务员的机会。对于别的行业来说,情况也大致相同。因此,有些家长就把机会寄托在孩子早上学上,指望孩子小学早入学,大学早毕业,为将来就业或读研读博创造年龄优势。

5.家长常年外出,孩子无人照顾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大迁移,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又无条件把孩子带到就业地生活、学习,只好把子女寄养在亲戚家或由爷爷、奶奶看管,老年人因身体状况受到限制,子女为减轻其照顾孩子的负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过早的转移给学校,于是想方设法把低龄的儿童送进小学就不足为怪了。

(二)学校方面

1.一些学校为了拉生源、凑人数

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见成效,能直接看到的事实就是一些小学的生源逐年减少,学校面临生存危机,为此,一些生源不足的学校为了拉生源、凑人数,动员鼓励家长让年龄不足的孩子提前入学。这些孩子入学后学校大多又不把他们当成一年级学生对待,任其自由发展,甚至对其是否按时上学也不做严格要求,一年后让其留级从头开始。这是造成有些低龄儿童入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2.学前教育落后

学前教育落后也是诱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这里文章只针对幼师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执教者很少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机构的管理层也并非专业的教育专家,有的幼儿园老师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执教者不具备教师的基本素养,如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更不懂得幼儿心理等,有些家长鉴于此方面的考虑也会把低龄儿童送进小学。

三、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儿童低龄入学的弊端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介绍

1.阿诺德・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双生子爬梯实验研究的是双生子在不同的时间学习爬楼梯的过程和结果。格赛尔选取了一对双生子T和C参加实验。从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让T每日进行10分钟的爬梯训练,连续六周。而从第53周起C开始爬梯训练,每日10分钟。结果发现,C只接受了2周的训练,在爬梯的各项动作指标上就达到了T的水平。该实验表明,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在个体发育尚未成熟到一定程度以前,进行过高的训练和学习,是不经济的,也是低效的。

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在考察儿童发展时既要考虑生物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化历程的不同时期,正在成长的儿童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冲突,人一生面临8个主要危机或冲突,即发展的8个阶段。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或危机,个体是通过解决这些冲突而发展的,即每一时期的冲突只有得到积极解决,发展才是健康的。

文章只对与研究主题相关的阶段进行介绍,即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这一阶段是学龄初期(3-5岁),此时的儿童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能力后,开始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探索更加广阔的外在空间领域,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因此,儿童是否能够战胜内疚感顺利地向下一阶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其主动行为和好奇心的反应。

(二)结合理论分析儿童低龄入学的弊端

1.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

低龄儿童由于骨骼和肌肉稚嫩,肌肉的持久性差,要较长时间维持正确的学习姿势比较困难。而小学与幼儿园相比,学习任务明显较重,需要儿童较长时间的听课和写作业,由于人小力薄,他们的身体吃不消,所以容易造成低龄儿童脊椎变形及偏头、斜肩等不良姿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沈晓明教授发现,多动症、近视眼、睡眠不足等均与不适龄的早入学儿童有关。研究数据表明,在一年级中,相对低龄的儿童多动症发生率占比达50%以上。同时,由于低龄小学新生接受能力有限,更明显地感受到课业负担加重,牺牲不少睡眠时间。研究认为,缺睡正是造成儿童肥胖、多动、智力发育迟缓等症状的原因之一。研究和事实证明,儿童低龄入学影响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2.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低龄入学儿童处于学龄初期3―5岁,这一时期面临的冲突主要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儿童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人格,如果成人讥笑儿童的独创行为,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低龄入学儿童由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差异,容易产生被大一点的孩子压迫的感觉,在班级活动中大多表现比较消极、怯懦、缺少自信心,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很容易被给予消极评价,容易被老师和其他同学忽略,失去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导致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在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每一时期的冲突只有得到正确、积极的解决,才能发展出良好的性格,倘若这一时期的冲突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就会形成消极的性格,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大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解决,反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并衍发出更多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从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儿童低龄入学的弊端。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人的学习以脑力活动为主,正规教育开始的最佳时期是以儿童大脑发育的完善程度为基础的,而不是由家长的主观愿望决定。积极开展育儿咨询工作,向家长普及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减少其拔苗助长的盲目性。

(二)把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轨道或对学前教育给予政策性补贴。鉴于学前教育收费高昂,一些家长因为缴不起学杂费而把应该送幼儿园的孩子送进了小学的现实,建议国家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轨道,免收学杂费,实行包括学前3年教育在内的12年免费义务教育。目前也可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由政府直接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分级分类进行政策性补贴,让其降低收费标准;或者由政府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给予专项经费补助,确保每个孩子都有条件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学前教育。

(三)在严格入学年龄标准的同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标准,但儿童入学年龄又不可一刀切,可根据具体条件人性化地把握分寸,比如看其离六岁到底有多远?已经非常接近6岁的小孩(一般相差在三个月以内)其身体、心理状况怎样?之前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学前教育?自制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何?能否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四)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低龄儿童入学的原因之一是其父母考虑到学前教育落后,而学前教育落后又突出的表现为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质量不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提高对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若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须在教师培训学校接受两年专业教育后并通过专业考试才有可能执教,这样不仅有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而且可以避免因学前教育落后而提早入学的现象。

参考文献

[1][2][4][9]杨志恒.中小城市儿童低龄入学现象及其对策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09(01):108-112.

[2]范方.欠发达地区儿童低龄入学现象的调查和思考[J].湖南教育,2003(18):12-13.

上一篇:《新课程语文教学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下一篇:浅谈CRH2型动车组空调换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