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利于交往的户外空间环境探讨

时间:2022-08-29 07:51:52

城市居住区利于交往的户外空间环境探讨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住宅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得到很大地提高,但往往片面追求空间环境形式化,地域特色缺失,缺乏对人的交往需求的分析研究,导致居住区的交往危机日益严重,居民社区意识淡漠、缺少归属感。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居民的需求出发,通过对居住区交往空间特征研究分析,来探讨总结利于居民户外交往的空间环境设计方法。

【关键词】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交往心理

居住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居住环境是与人类居住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物质实体和社会状况。今天人类对居住区环境的追求,已由关注住宅内部环境,移向外部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居住区不再是单纯为居住,而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交往等要求的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场所。人们在住区中生活需要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来满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疏缓情绪、丰富生活等需求。创造良好的住区交往空间,对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增强住区的活力和吸引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相关概念

1.1 交往

交往是人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往来。它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它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和体现者。人与人的接触、邻里关系、互助友爱等社会交往的需求是文明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人类活动。离开社会交往城市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1.2 利于交往的户外空间环境的含义

空间环境的优化虽不能决定交往行为的发生,但却能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居民的交往。住区的邻里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影响。培育住区良好的邻里交往模式和人文环境这个软件设施是一个需要长期持久建设的过程,但它需要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这个硬件设施对其进行支持。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能够创造出适宜的条件,鼓励户外活动,并进而促进不同层次丰富的交往活动发生。所以物质环境对邻里交往虽不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2 我国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忽视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我国当代住区设计方法深受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影响,过分追求空间环境设计的功能和效率,例如强调住区的照明、空气、阳光和通风等,往往忽视人的交往心理需求,使得住区在空间环境设计上缺乏对居民日常生活的调查研究,空间环境留不住人,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交往活动需求。

2.2 空间环境形式化

在目前的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中,不少住区片面注重视觉冲击与景观的华美,过于追求形式化,不能很好的为居民使用。虽然有的居住区也注重对居民交往空间的创造:开辟大块绿地,配以活动设施以期成为居者交往活动的场所,但缺乏对人的交往行为的分析研究,以至于居住区外部环境中存在很多消极空间,没有让人停留的欲望,缺少交往气氛,邻里人情淡薄,老死不相往来。没有适宜的地方供人们谈天拉家常,孩子也没有能就近玩耍的场所,老人们只能在室内活动或到更远的小区中心活动场地进行户外活动。设计者对实际的需要不可知,使邻里空间变成了只是从外回家的通道,传统生活中邻里间鸡鸣犬吠相闻、和邻睦友相伴的浓浓生活气息荡然无存。

2.3 地域文化的缺失

城市应该具有一些标志性建筑来突出个性和反映新的时代精神,住区可以说就是城市的“背景建筑”,它应该用谦逊淳朴的形态语言来述说城市的文化特色。然而当前的住区设计定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追逐时髦等倾向。例如“欧陆风”风吹过之后,又开始了“飘板和飘窗”的流行势头,从南到北不论气候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全都进行类似的风格包装,这种没有识别性的城市住区当然难以使居民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无法促进交往。

3 居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具体方法

在居住区户外环境中按位置可划分为广场空间、院落空间、住宅入口空间等等。它们分别包含各自的交往空间,由于它们呈现逐渐收敛的态势,公共性逐渐降低,私密性逐渐增强。现将以这四类空间为对象,分别对其内的交往空间进行研究。

3.1 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属于“住区-公共”空间这一层次,空间环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其主要功能在于满足居住区的人车流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中青年人散步、健身、儿童玩耍等要求,为整个居住区的居民所共享。广场空间的设计,可通过以下几个手段来促进人们的交往:

1)设置丰富的服务活动设施

广场要有吸引人活动引导因素,如喷泉、游戏场等空间和设施,利于吸引人前来活动。考虑到儿童和老人是广场空间活动的主角,应该注重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位置选择和设施布置。

2)加强中心边角空间的吸引力

人们都倾向于在广场的开阔区域进行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广场的一些边角空间,其实这些边角空间往往是人们休息、聊天或观看开阔区域人们活动的好地方,很有必要增加边角空间的吸引力,充分利用,为小群人提供较私密活动空间场所。

3.2 院落空间

院落空间是由建筑、柱廊和墙坦等围合而成的空间类型,是一个内向型、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半公共空间。它是除了住宅内部空间以外与居民关系最密切、居民最容易到达的户外空间,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路。此空间中的使用者比较固定,多数为四周住户,居民在此空间会有比较强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利于交往的院落空间,在设计时应考虑到:

1)场地布设

对院落空间适当地划分区域是有必要的,如果用不同形式的地面元素(草坪铺地)、优美的绿色环境、景观小品将空间略加划分,形成动、静两空间,给居民灵活使用的余地,这样能适应不同人的交往要求,更具吸引力。

2)植物构设

院落空间可运用植物加以限定和组织,可丰富空间层次,增强空间变化,形成不同的空间品质,可使有限的庭院空间小中见大。如将瓜棚、花架、树荫伞盖等作为空间水平界面限定空间,人的视线和行动不受限制,但有一定的潜在空间意识和安定感,

3)必要的休闲设施

院落空间只有拥有一定的设施才能给居民的休闲行为一定的依托,从而建立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在院落中,应着重考虑儿童的游戏设施和老年人的休闲设施,适当考虑青少年、成年人的休闲设施。儿童游戏设施可选用器械设施,由于他们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创造性,器械设施应具有趣味性、创造性。成年人、老年人的休闲设施主要是座椅、石凳、凉亭、花架等。

3.3 住宅入口空间

住宅入口空间属于“住宅-半私密性”空间层次,是居民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域。由于住宅入口是居民出入的必经之地,是倍受人们喜爱的休息、观望和等候的地方,会比较容易形成交往空间,这一空间的精心处理是居住区交往空间系统建立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在住宅入口进行开敞式设计能使视线与行为在室内外进行贯通,这种空间的渗透能很有利于交往活动的发生。在这开敞式空间里,设置舒适的休闲座椅、小桌子、灯柱等设施,还布置些温馨的绿化设计等,将住宅入口打造成住户回家打招呼、驻足聊天或休息、逗小孩玩等交往活动的休息空间――一个温馨的“客厅”。这样居民在进行必要的同时就会促进随机往的发生。

4 结语

目前,我国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设计以追求视觉景观为单一主要目标,对于促进交往的户外环境设计研究多停留于理念及对国外研究的借鉴。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更多设计人员与地产商会越来越重视社区邻里交往问题,使如何优化空间环境质量以促进交往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华.居住社区中的“邻里交往”与“空间环境”分析[J].建筑知识,2004(3):46-48.

[2]潘宜,洪亮.居住建筑[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3]启明.住宅建设与人类社区的可持续发展[J].时代建筑,1997(1):22-25.

[4]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9,77.

上一篇: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下一篇:M251S型燃机电除尘与煤气含氧量上升的分析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