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和主导性的培养

时间:2022-08-29 07:19:3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和主导性的培养

[摘要]在优化小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中,把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给予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情境,在情境中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有丰富的内涵,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数学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与内容有关的实际情境中去,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游戏”情境,学生在学习时没了障碍,自然就开启了“求知”的大门。

[关键词]生活实际;直观;多媒体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把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应提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 设计丰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机器人),他是谁呀?(机器人。)老师怎么觉得这个机器人有点儿怪呢?(都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谁能指一指哪儿是长方形、哪儿是正方形呢?你们经常见到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指名学生说(在说的同时,带着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再想一想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创设这样的情境,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仅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乐趣。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要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摇头。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求圆的周长的方法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时,应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了几个数字娃娃:0、1、2、3、4、5、6、7、8、9。这10个数字娃娃在草地上玩,突然有一个数字娃娃问:谁最大?谁最小?这时“9”字娃娃得意地说:“我最大,0最小,它表示一个数都没有,一点用也没有。”“0”字娃娃听了伤心地哭起来。这时“1”字娃娃走过来说:“你虽然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但末尾有零的数和中间有零的数,如果没有你,那么这个数的大小就改变了,你的作用不是很大吗?”这时“1”和“0”站在一块了,学生们惊奇地发现了一个比“9”还要大的数——“10”。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问题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主动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四、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与他在课堂上的情感状态有关。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学生积极参与、愉快学习、积极思考的内驱力。在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营造学生良好的情感状态。a.创设情境,提出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b.积极创设认知冲突,充分展现知识的魅力,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这是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c.进行激励性的引导和启示,激励学生在新问题面前大显身手,在成功中提高自信,在困难面前磨练意志。

2、给足学生活动的空间、时间,创设良好的交往状态。就小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做好以下的活动:a、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讨论、推理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形成多种能力。b、充分鼓励学生与同伴交往、交流,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互帮、互学、共享、共进的学习共同体。c、培养学生细心聆听别人的意见,留意观察,并体会别人的感受,养成积极、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意识、习惯及能力。d、教师要民主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并且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在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中起到引领、指导、示范、矫正等独特的作用,从而拓展、加深学生的思考。

3、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情、动口、动手,更要让学生动脑。 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来体现。一道难题,如果一个成绩不十分突出的学生能准确快速地回答出来,那么老师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从他的眼里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多种多样,在创设情境时我们要明确目的,形式要新颖,组织要灵活,时机要巧妙。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 情境的设置应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合作交流、开放拓展等情境,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动脑、动口,独立地观察、比较、联想、归纳、类比,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运用“五步教学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