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及其优化构想

时间:2022-08-29 07:14:41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及其优化构想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全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在此大环境的推动下,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无论是单位内部经济关系,还是外部交易情况,都必须通过财务会计进行明确。特别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内涵与性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单位及相关个人必须清楚明确自身职责范围,正视内部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维护内部财务管理的合理与高效。为此,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开展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会计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践现状,并提出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实践对策,以期为实现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控制 财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单位会计工作在长期实践中,仍然反复出现混乱、缺漏等问题,会计监督工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虽然在不断改革中推动着管理进步,会计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化,但受限于会计监督制度及其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加上部分单位的认知存在偏差,会计监督实效未能有所体现,工作效率仍不尽如人意。由于,围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效性展开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概述

(一)会计监督内涵。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会计的重要职能,是以保证资产安全、确保经营活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控制风险为目的所形成的一套会计监督方式。现实中,大多数单位将会计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部分,其中,内部监督是指内部开展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即会计机构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外部监督则是由国家政府财政、审计税务等机关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主体所开展的监督工作。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正逐步向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一体的综合监督体系发展,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综合水平。

(二)会计监督特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特点是以满足单位内部预算管理需求为主要目标,并在其基础上针对单位信息需求以及内部管理需求开展必要的会计监督工作。第二,单位会计监督并不针对单位的盈亏实施核算,而是针对资金的收支结余进行评估和监督。第三,单位会计原则上实行的是权责发生制,关注的是对单位内部人员收支的合理性予以监督。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会企业的会计监督更多强调的是收付实现制,此处正是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之间的重要区别。

(三)会计监督意义。第一,有助关系协调。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各项经济和管理事务开展的重要基础,肩负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其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政府统一财政拨款,与国家利益密不可分。会计监督工作职能的发挥,不仅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和落实也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国家和法律的负责,有益于国家、单位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有效协调。第二,是单位内部管理所需。现实中,虽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对应的会计管理制度,但是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制度的设立与实施全无作用,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且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有利于规范单位会计行为,明确各部门职责,杜绝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也有助增强单位会计工作水平,提升单位整体经营效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实践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监督所涉及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比如,会计监督重视程度的不足,以及会计监督体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直接导致事业单位整体运营效率低下,同时加剧了风险。

(一)监督人员素质不齐。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都是会计部门内部人员担当,跨级部门会计主管则具体负责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原有的会计部门人员对于会计监督工作的了解则较为局限,加上缺乏专业和全面的会计监督知识,导致会计监督工作质量非常低下。而安排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人员负责会计监督工作明显违背了会计监督的初衷,使得会计监督工作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客观的说,会计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的低下,已成为当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以及对会计监督工作的不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人员的待遇水平通常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监督岗位吸引力非常不足。

(二)会计监督效果欠佳。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向前的大背景之下,大多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部门较为健全,但实际工作仍然容易受到管理层的直接干预,导致会计监督结果缺乏足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比如,现实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交由某一管理层进行实际监督管理以及解决问题、审批相关文件的现象,“一人做主”的局面在基层仍然相当普遍,由此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会计监督实际作用的发挥。

(三)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据调查,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对内部会计活动的监督和约束,是限制日常管理活动的一种形式。所以,为保证单位其他环节的顺畅,为主力提高经济效益,会计部门通常很难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难以实际履行职责。也正由于这一认知偏差,导致部分单位内部财务问题相当严重,导致大量财务数据无法对应,会计管理局面可谓相当“狼藉”。

(四)内部监督制度不全。会计监督制度是会计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一旦面临监督制度的缺乏,将直接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真正落实。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仍未真正从会计管理制度中独立出来,会计监督制度内容仍停留在不清晰的范畴,导致会计工作始终停留在低效率、低真实性、高风险的形势下。虽然也有部分单位会计活动由单一的会计记账,逐步转变为会计审核制度。但是这种只依靠单据进行审核的会计监督,仍将为会计工作埋下了巨大隐患。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工作思路

(一)强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即明确单位会计监督部门的工作地位,降低领导者对监督工作的实际影响,全面实现财务相对独立,确保会计监督拥有独立审核权,其他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和影响。只有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独立性的基础之上,会计监督工作才能在真正自由的条件下开展,才能确保监督环节与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会计监督队伍的人才储备与建设。即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组织人员加强对国家会计法规的研究和分析,使之熟练掌握国家法规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要求。同时,建立专门的会计监督部门,从会计部门之外选择监督人员;组织会计监督人员不断夯实自我专业素养,端正工作态度,并适当调整和提升会计监督岗位的薪资待遇,积极引入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会计监督人员参与到会计监督工作当中,以增强监督队伍的综合能力。

(三)自上而下端正监督认知以提高重视度。即引起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重视,明确会计监督的地位和意义。同时,在单位内部加大会计监督作用和意义的宣传力度,提升单位员工的思想意识。此外,单位领导者在此期间也应将会计监督工作提上其工作日程,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开展会计监督的落实工作,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良好的内部基础,为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四)结合单位实际构建完善的会计监督制。众所周知,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础职能,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监督的涵义不仅限于事后监督,还囊括了事前、事中监督,具有全程性的特点。这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修改以往的不良观念,摆正会计人员在各项财务会计项目活动中的位置,支持和配合各部门人员参与对财务收支等项目各主要环节的决策与监督,以会计的方式,借助会计的职能作用帮助单位回避和降低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达到合理运用投资资金、实现良好的内部资金管控等目的。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的必然需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全面强化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制定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尽可能完善单位会计监督队伍建设,以切实保障单位会计监督时效性,助力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祝丽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07).

[2]贺明华.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0(20).

[3]袁玉佳.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2(03).

[4]门红伟.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03) .

[5] 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

[6]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的管理绩效评价与治理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5.

[7]王彪.我国行政事业性资产优化配置与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上一篇:利率与利率风险 下一篇:浅谈内部审计管理创新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