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障碍设计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意义

时间:2022-08-29 07:08:55

浅谈无障碍设计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意义

摘要:预计到2025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将达到1亿以上。对这样大的群体,要实行实残疾人、老年人的无障碍出行,就需要对城市道路设施和建筑进行从新规划和无障碍设计。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片净土,应该是一片充满关爱的地方,所有的人来到这里,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尽情阅读,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在这个充满人性化的空间里,即便是“特殊群体”也同样方便的享受着图书带来的乐趣,享受着和谐社会热情的关怀服务,让所有的人感受到平等,自由,方便。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 老龄化

“无障碍,零门槛”,任何一位有阅读需求的人都可以自由进入阅览室查阅资料,真正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平等性。只要有阅读的需求,无论是教师还是乞丐,是领导还是贫民,图书馆的大门都为你敞开。但是一些身体有残疾,或年龄较大,行动不方便的特殊人群,让他们同样也能够方便的阅读书籍,刊物,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是我们图书馆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公共图书馆是否真正做到“无障碍,零门槛”的关键。

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阻碍,这不单单指有一些行为障碍的残疾人,对于正常人也是如此,于是便有了无障碍设计这一概念。

一、无障碍设计的认识

在记忆里我第一次接触无障碍设计是在九二年,那时我还在上中学,对无障碍没有任何概念,我在大连探亲,发现大连人行道的地砖有些不同,路中间有一条砖道和别的砖块铺设方法不一样。朋友给我说,“这是盲道,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的,这种条形的黄砖,可以引导盲人探索前行,而带有圆点的黄砖,便提示前面有路口,该转弯了。我的心里立刻充满了温暖。这些年,盲道已经非常普遍的出现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而类似的无障碍设计也在建筑、交通、公共设施设备以及各种系统中处处得以体现。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它强调在社会里,以人为本,一切有关人们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以及各类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程度身体伤残者和有正常活动能力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设备,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生活环境,使生活更方便、舒适,切实保证所有群体的安全,舒适。

据统计2007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5340万人,占总人口的11.60%(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36万人,占总人口的8.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与1987年调查结果比较,中国残疾人人口的总量增加,占人口比例上升,中国残疾人已达8296万,占全国人口的6.34%。作为特殊的困难群体,我国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预计到2025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将达到1亿以上。对这样大的群体,要实行实残疾人、老年人的无障碍出行,就需要对城市道路设施和建筑进行从新规划和无障碍设计。长期以来,城市中的市政建设、公共建筑以及居住建筑的硬件环境基本上是按照健康成人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空间数据来进行设计的,很多方面不适合残疾人、老年人使用 。所以营造无障碍的居住环境,公共环境在未来,特别是在中国迈向老龄化的今天,对无障碍环境建筑设计,施工,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二、无障碍设计的发展与使用

我国的无障碍公共空间设计起步较晚,在1985年由北京率先开始研究无障碍技术,在北京召开了“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讨会”。具有无障碍设计内容的修订后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出台于1999年 ,之前图书馆建筑仍执行的是1987年颁布 的《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该规范对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力度小。2001年,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共同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2003年,建设部批准《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图集,把我国无障碍设计和建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目前,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有不少无障碍设施投入使用,在各大商业场所中的卫生间都提供了残疾人专用的设施以及母婴使用的设备;火车站、地铁、飞机场,自动扶梯中也设置了方便轮椅的通道和设施;在很多社区内,大量修建了无障碍坡道等硬件设施。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城市无障碍化建设还远未达到国外的全面程度。在许多大型的公共建筑内,如地铁、商场、医院、图书馆、活动中心等,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无障碍通道,服务设施。

残疾人和老年人生理上表现为,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在心理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要求独立自主。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无障碍通行及方便借阅的公用设施和服务上;这些特殊人群由忙于工作无暇休息变为余暇时间大幅增加;由以社会工作为主变为以社区居住为主。这些变化又势必会对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出现孤独、失落、自卑和抑郁感。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走出居所,到公共场所与人交流、阅读、愉悦身心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三、图书馆无障碍设计的可行性

从现有的资料看,无障碍设施本身并不复杂,也不需要特殊的设计,更不妨碍总体设计布局,而且可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造价。最关键的问题在规划设计人员的无障碍意识,以及实施过程汇总细部构造的处理。因此,只要我们在图书馆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无需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不便及障碍。

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片净土,应该是一片充满关爱的地方,所有的人来到这里,在浩瀚的书海里遨游,尽情阅读,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在这个充满人性化的空间里,即便是“特殊群体”也同样方便的享受着图书带来的乐趣,享受着和谐社会热情的关怀服务,让所有的人感受到平等,自由,方便。图书馆也就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无障碍,零门槛”。

参考文献:

[1]傅新,艾书.论图书馆无障碍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

[2]盛男.公共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浅析[J].文艺生活杂志,2011

上一篇:浅谈韩国遗产税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浅析高校大学生“准军事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