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综述

时间:2022-08-29 06:41:23

【前言】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综述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北京金代墓葬中发现的定窑瓷器主要有罐、碗、杯、盘、碟、瓶、执壶等。 (一)罐 根据形制特点,可以分为双系罐和鼓腹罐两型。 A型:双系罐。直口微敛,平沿,短颈,溜肩,弧状深腹,中部略鼓,矮圈足外撇。颈部至肩部或在肩部附对称的双系。胎质白细,釉色为白中带黄...

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综述

[摘要]瓷器是北京金代墓葬中出土的最为常见的器物,数量较多且类型丰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制瓷业生产、工艺、流通以及各地区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情况。本文主要是从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的产地、归属、类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整合,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瓷器;北京金墓;墓葬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4-0023-05

墓葬是北京地区金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和类型的积累上已达到一定程度,其中既有高等级的皇陵、品官墓,还有一般性的平民墓。??北京金墓中出土的随葬器物颇为丰富,瓷器是当中常见且最为重要的一类。以往对于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考古发掘简报、文物图录等文章、著作之中,很少专门进行综合性探讨。本文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北京金墓出土瓷器的产地、归属、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归纳和整合。

一、定窑

北京金代墓葬中发现的定窑瓷器主要有罐、碗、杯、盘、碟、瓶、执壶等。

(一)罐

根据形制特点,可以分为双系罐和鼓腹罐两型。

A型:双系罐。直口微敛,平沿,短颈,溜肩,弧状深腹,中部略鼓,矮圈足外撇。颈部至肩部或在肩部附对称的双系。胎质白细,釉色为白中带黄,釉面光润。内壁和底部未施釉,素面。在石景山区鲁谷发现的泰和元年(1201)吕嗣延墓中出土了5件,??大小相近,标本M35:1口径7.2厘米,腹径10.1厘米,足径5.6厘米,通高11.9厘米。另外,在平谷县东高村巨家坟泰和三年(1203)金墓中发现了2件,??在首都博物馆中还收藏有1件。此型器物与吉林省农安县金代窖藏??中出土的白釉罐的形制、釉色非常相似。

B型:鼓腹罐。直口,圆唇,短直颈,圆肩鼓腹,矮圈足,体量较小。素面。胎质白细,底部露胎,白釉温润。部分器物在出土时有盖。海淀区南辛庄发现的海陵王时期张震墓(M1)中出土了6件,??其中3件有盖,大小相同,口径3.4厘米,通高5.9厘米。该器与河北省唐县金墓中出土的白釉罐形制基本相同。

(二)碗

根据形制差别,可以分为三型。

A型:葵瓣刻花碗。1件,出土于通州区城关大定十七年(1177)石宗璧墓(M1)中。??敞口,腹壁呈弧状,深腹,窄平式浅圈足。内底所刻莲花荷叶纹,形象生动。胎质坚硬细致,胎体轻薄。口径18.4厘米,底径10厘米,通高6.9厘米。该器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与杭州北大桥宋墓??出土的白釉碗颇为相似。

B型:平底碗。5件,敞口,叠唇,深腹弧壁,向下内收,平底。素面。芒口。胎质精细,白釉光洁。石宗璧墓中出土了1件,口径12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5厘米。海淀区南辛庄M2出土了1件,口径8.5厘米,通高3.3厘米。张震墓中出土了1件,口径10.7厘米,通高4.7厘米。磁器口路口西北发现的大定年间吕恭墓??中出土了2件,大小相同,口径12.8厘米,底径6.7厘米,通高5.8厘米。

C型:圈足碗。1件,出土于石宗璧墓中。敞口,圆唇,弧状深腹,圈足外撇。素面。口径16.5厘米,圈足径6厘米,通高8厘米。

(三)盘

根据形制不同,可以分为折腹盘、弧腹盘和折沿盘三型。

A型:折腹盘。2件,敞口,尖唇,折腹,矮圈足。胎质白细,胎体轻薄而坚实。芒口。张震墓中出土了1件,素面,口径15厘米,通高2.4厘米。先农坛金墓???中出土了1件,内底饰一周凹弦纹,口径16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2.7厘米。该器与河北省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中出土的盘形制相近。

B型:弧腹盘。4件,大敞口,尖唇,浅腹弧壁,矮圈足,略外撇,底部略外凸。芒口。通州区城关金墓M2中出土了3件,大小相同,口径15厘米,圈足直径5.7厘米。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2出土了1件,口径12.2厘米,通高2.4厘米。

C型:折沿盘。2件,平折沿,敞口,圆唇,折腹,大平底,卧足。内底刻画莲花纹。石宗璧墓中出土1件,口径11.5厘米,底径8.5厘米,通高1.9厘米。先农坛金墓中出土1件,口径22.2厘米,通高2.7厘米。该器与丰台镇桥南辽墓???、顺义天竺乡、高丽遗址???出土的白釉盘的形制和纹饰相似。

(四)平底碟

根据形制和装饰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画花碟和印花碟两型。

A型:画花碟。敞口,斜直壁,大平底,略内凹。内底刻画单枝莲花纹。通州区城关金墓M2中出土了10件,大小相同,口径8厘米,底径5.8厘米。先农坛金墓中出土了4件,大小不一,其中一件口径11.5厘米,底径8.5厘米,通高1.9厘米;另外三件均为口径9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0.9厘米。张震墓中出土了3件,大小相同,口径11.1厘米,通高1.8厘米。该型平底碟与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博州防御使墓、???小柳条沟金墓、???山西大同南郊金墓M1、???大同市徐龟墓???等金代遗存中出土的白釉碟形制基本相同。

B型:印花碟。花式敞口,斜腹略有弧度,大平底,内底装饰纹样为模印。胎体轻薄,釉色白中带黄。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2出土1件,内底模印鸳鸯莲花纹饰,口径11.4厘米,通高2厘米。该器与吉林省农安县金代窖藏、辽宁省清原县二道沟窖藏、???铁岭县泰和五年(1205)金墓???中出土的白釉碟形制、装饰技法基本相同。

这种敞口、斜腹、平底形制的白釉碟在辽代晚期的遗存中就已经出现,如在河北省涿鹿县辽代壁画墓???中出土了2件,在辽宁省朝阳市重型机器厂辽墓(94M1)???中出土了5件等,形制与北京金墓中的A型碟基本相同。在北京西城区福绥境大玉胡同辽墓???中出土了5件印花碟,其形制、装饰技法与北京金墓中的B型碟大体相同。由此可见,金代平底碟是在承袭了前朝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五)瓶

根据形制差别,可以分为长颈瓶、玉壶春瓶和平底瓶三型。

A型:长颈瓶。1件,出土于石宗璧墓中。哆口,长颈斜直,溜肩,垂腹,矮圈足,直壁。颈部饰两周凹弦纹。该器胎质坚实,胎体较为厚实,白釉微泛青黄,造型秀美挺拔。口径5厘米,腹径8.5厘米,底径5厘米,通高15.5厘米。该器与北京西八里庄八号院出土的辽代白釉直颈瓶???形制基本相同。

B型:玉壶春瓶。1件,出土于通州区城关金墓M2中。哆口,圆唇,长束颈,溜肩,垂腹,矮圈足外撇。素面。口径5厘米,腹径10厘米,足径6厘米,通高22厘米。

C型:平底瓶。2件,出土于吕恭墓中。大小相同,小哆口,卷沿,圆唇,短束颈,溜肩,腹微鼓,大平底,略向内凹。素面。瓶底部有墨书,残存“皇统”、“凤”等字样。胎质细腻坚实,釉色白中泛青。口径4.2厘米,底径7.7厘米,通高9.6厘米。该器与江西波阳发现的北宋政和元年(1111)施氏墓中出土的定窑白瓷瓶???形制相近。

(六)执壶

根据器身形制差别,可以分为瓜棱状执壶和葫芦形执壶两型。

A型:瓜棱状执壶。1件,出土于张震墓中。圆口,短直颈,斜折肩,瓜棱状深腹,中部微外鼓,矮圈足。器盖为荷叶形,腹中部有一短直流,与之相对的一侧附三棱形曲柄。口径2.5厘米,通高12厘米。

B型:葫芦形执壶。1件,出土于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2中。小直口,双腹束腰,上腹较小,呈扁圆算珠状,下部为瓜棱状深腹,矮圈足。器盖为蘑菇形,下腹一侧有一短直流,上腹至下腹中部附三棱形曲柄。口径1.6厘米,通高15.6厘米。葫芦形执壶也是辽代墓葬中较为常见的器类,如丰台区辽墓???、河北省张北县柳条坝村???、内蒙古敖汉旗皮匠沟M2???、辽宁喀左北岭M3中出土的执壶???等均为葫芦形状。

(七)盒

根据形制差别,可分为两型。

A型:4件,张震墓和海淀区南辛庄金墓M2中分别出土了2件。子母口,折腹,矮圈足,盖面略外鼓。素面。胎体厚实,釉色白中带黄。口径8.2~8.8厘米,通高2.8~3厘米。该器与西丰县凉泉镇金代窖藏、???俄罗斯滨海地区???出土的白釉瓷盒相似。

B型:1件,出土于吕恭墓中。由盖和身两部分组成。盒盖顶部略向上凸起,周壁竖直;盒身为子母口,尖唇,直腹略向外鼓,矮圈足。素面。胎体较厚,盒盖顶部留有三个支钉痕迹。釉色白中泛青,盖内釉色不均匀,底足处未施釉。口径4.3厘米,底径3.1厘米,通高2.7厘米。该器与丰台区发现的辽王泽夫妇合葬墓、???浙江温州白象塔塔基中出土的白釉盒、???浙江龙游县底袁村宋墓(M35)中出土的影青盒???形制相似。

二、耀州窑

北京金墓中出土的耀州窑瓷器主要有钵、洗等器类。

(一)钵

丰台区王佐发现的大定二十四年(1184)乌古论窝论墓中出土了2件月白釉卧足钵,???形制相同,其中一件保存完整。直口,圆唇,弧状腹,卧足。器身外壁为素面,内底刻划折枝牡丹纹,线条顺畅。胎质坚细,胎色灰白。卧足内未施釉,器身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色为白中略闪淡青色,釉面光亮柔和,恬静温润。口径17.1厘米,底径4.2厘米,通高6.2厘米。

(二)单耳洗

共出土3件,形制基本相同。口微敛,尖圆唇,弧状腹,中部略外鼓,卧足,平底。口沿一侧有月牙状压手,其下附一环形小耳。石宗璧墓中出土的1件青釉单耳洗,口沿下饰两道凹弦纹。釉色青绿,光亮润泽,造型精致。口径11厘米,底径6厘米,通高4厘米。乌古论窝论墓中出土了2件月白釉单耳洗,其中一件保存完整。素面。胎为灰白色,胎质细腻,胎上施一层白色护胎釉。器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闪青,色泽明亮细润。有细小开片。口径16厘米,底径4.6厘米,通高5.1厘米。单耳洗在金现的数量较多,如平谷县东高村巨家坟泰和三年金墓中出土了1件压手为如意形的黄釉单耳洗,山西大同市南郊正隆四年(1159)陈庆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白釉单耳洗???等。这种在器体一侧附月牙状或如意状压手和环形耳的造型,可追溯到唐代瓷器的装饰和制作。???

这几件耀瓷的造型,均属于金代耀州窑的新产品,月白釉极富玉感,“耀州黄浦镇烧瓷名耀器,白者为上”。???“耀窑……初烧青器,仿汝而略逊,后烧白器较佳……其色甚白,有似牛乳之白,有似粉油之白,有似熟菱米之白不等”,???“后烧白器,颇胜”,???代表了当时耀州窑的最高工艺水平。

三、景德镇诸窑

在乌古论窝论墓中出土了一件青白釉瓷盘,敞口,尖唇,浅弧腹,矮圈足。芒口。器内周壁以两组印花折枝花草纹为主体纹饰,外侧饰两道弦纹;内底饰一朵莲花纹。印花凹陷处胎薄透亮。口径18厘米,足径5.2厘米,通高3.2厘米。在通州区帅府园胡同发现的大定十五年(1175)石椁墓中出土了青白釉瓷碗。

四、高丽青瓷

在乌古论窝论墓中出土了青釉执壶1件,整体呈葫芦状,子母口,双腹束腰,上腹小,下腹大,平砂底。曲流,口部略有歪斜。曲柄粘结于上下腹,柄上部与上腹粘接处有窑裂。柄上附立一棱形穿孔系物。盖上有一扁圆环形钮,略残。通体施釉,为浅青灰色,近底处有开片现象。口径3.1厘米,最大腹径17厘米,底径9.3厘米,通高28.4厘米。该器的釉色与浙江杭州半山钢铁厂宋墓中出土的高丽青瓷碗???大体相同。高丽青瓷也称“高丽秘色”,指朝鲜半岛在高丽王朝时期生产的青瓷,釉色主要是仿照越窑,“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近年来以制作工巧,色泽尤佳”。???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高丽青瓷数量非常有限,集中在宋元时期。???

五、临汝窑

北京金代墓葬中出土的临汝窑瓷器主要是瓶和杯。

(一)瓶

根据形制不同,可分为短颈瓶和胆瓶两型。

A型:短颈瓶。在石景山区鲁谷发现的泰和元年(1201)吕士安墓中出土1件(M56:1),小口微哆,平沿,圆唇,短颈,鼓腹下垂,矮圈足。颈部有两道凹弦纹。胎质坚硬,呈黄褐色,胎体厚实。青釉,釉面较润泽,有细密开片,底部未施釉。口径3.1厘米,腹径6.6厘米,足径4.3厘米,通高14.3厘米。

B型:胆瓶。在怀柔区北房金墓中出土了1件,哆口,圆唇,长细颈向下内收,垂腹,矮圈足。胎质细密,呈灰色。通体施青绿色釉,有细碎开片。造型雅致秀丽,线条简练俊逸。口径4.7厘米,底径7厘米,通高29.2厘米。该器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发现的宋代窖藏中出土的钧釉瓶、???甘肃华池县发现的金代窖藏中出土的耀州窑瓶、辽宁省建平县水沟屯出土的天青釉瓶、???北京颐和园内发现的耶律铸墓???中出土的青白釉瓶形制基本相同。

(二)杯

在怀柔区北房金墓中出土了八角单柄杯1件,器身呈八棱型,敞口,圆唇,斜腹,平底。口沿下一侧附一龙首形短柄。胎质坚实,露胎处泛黄。底部未施釉,器身内外施青绿色釉,釉面光润,有细密开片。口径9.6×7.9厘米,底径5.5×4.5厘米,通高3.3厘米。

六、磁州窑

北京金代墓葬中发现的磁州窑器物主要有枕、罐、碗等。张震墓中出土了绿釉瓷枕1件,整体为如意头形,枕面呈中部下凹、两端上翘的弧形,且前低后高。边墙的左右两壁稍向外鼓,前后两壁微向内收。枕面上划缠枝牡丹纹。胎土含杂质,胎体厚实,胎色黄白。枕面及周壁施绿釉,底部未施釉。长33厘米,宽27厘米,通高15.5厘米。这种如意头形枕大约出现在唐代晚期,盛行于宋、金时期。该器与观台窑遗址中出土的白釉Ⅲ型2式枕、素胎ⅣA型枕???形制基本相同。

在房山区金代皇陵兆域内发现的金墓M5中出土了龙凤纹大罐1件???,直口,短直颈,圆肩鼓腹,卧足。胎质坚实,胎体厚实,胎色灰白。白釉黑花,肩部饰缠枝菊瓣纹,腹部开光内对饰龙凤纹。口径18厘米,腹径30厘米,底径13厘米,通高29厘米。同墓还出土了碗1件,敞口,圆唇,斜腹微弧,矮圈足外撇。灰白色胎,胎质厚重。内外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内壁近底处为一周褐彩弦纹,底心处绘一图案。口径18.3厘米,底径7.1厘米,通高8.5厘米。该器与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金墓???中出土的碗形制和装饰手法基本相同。

七、越窑

仅在吕嗣延墓中发现八棱双系瓶(M35:6)1件。直口微侈,圆唇,短颈微束,溜肩,弧状深腹,中间略鼓,下部内收,卧足较深。肩部和腹部有八条竖向凸棱。肩上部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形系。胎质较细,为灰色。釉色发青,淡雅古朴。口径3.6厘米,腹径6.8厘米,足径4厘米,通高13.8厘米。该器与镇江乌龟山宋墓M1中发现的越窑八棱瓶???形制基本相同,还与在景德镇湖田窑H区发现的一件八棱瓶残件???的形制相近。前者为北宋早期,后者为五代时期。据此,可推断吕嗣延墓出土的八棱瓶约在北宋初期前后。

越窑瓷器在北方地区的流布主要集中在辽。北京发现越瓷的辽墓主要有赵德钧墓、???韩佚墓、???李熙墓、???丁文墓???等,以辽代早、中期墓葬为主,晚期则罕见。

八、钧窑

北京金墓中随葬钧窑瓷器的现象颇为少见,目前最为明确的是海淀区西北向阳村金代早期石椁墓中出土的碗、钵、盘、胆瓶等器物。???

(一)碗

1件,口微敛,圆唇,曲腹,小圈足,足内斜削。褐色胎,胎质坚致。釉色天青,施釉均匀,口沿处因施釉较薄而呈赭黄色,在足腹交接处有积釉现象。口径8.3厘米,足径3.9厘米,通高4.2厘米。

(二)钵

1件,菱口,尖唇,斜曲腹,腹部有压印的槽纹,大平底内凹。赭色胎,胎质坚细。浅天青色釉,主体略呈肉红色,施釉较薄。裹足支烧,底部应有5枚支钉痕迹。口径17.9厘米,底径10.4厘米,通高7厘米。

(三)盘

1件,平折沿,尖圆唇,浅腹,腹壁斜直,大平底,环形圈足极矮。赭褐色胎,胎质稍粗。天青色釉,施釉均匀。裹足支烧,足底留有5枚支钉痕迹,明显地表现出了满釉支烧的工艺。口径18.6厘米,足径12.1厘米,通高2.4厘米。

(四)胆瓶

1件,敞口,细长颈,颈根部明显内束,流肩,垂腹,直圈足。褐色胎,胎体厚实。浅天青色釉,釉层较薄,釉面布满浅隐的片纹。口径5.1厘米,腹径13.6厘米,通高28.9厘米。

这几件钧瓷与河南禹州市刘家门窑遗址中出土的早期钧窑产品???的形制和特征基本相同,工艺与北宋晚期流行的作法相一致,因此虽然出土于金代早期墓葬之中,但器物的生产时期很可能早至北宋末年。???

九、龙泉务窑及其他窑场

北京金墓之中,集中在一般性的平民墓葬之中,还可见龙泉务窑及其他一些尚不能确定所在地的窑场生产的瓷器,如门头沟区龙泉务金墓、大兴区北程庄金墓、密云县大唐庄金墓等,主要是碗、盘等器类。

十、小结

根据上述情况可知,首先,北京金墓中出土的瓷器大多数是由中原和南方地区窑场输入的产品,而本地区的产品随着以龙泉务窑为代表的窑场的衰落而逐渐减少。其次,北京金墓中发现的瓷器大多数生产于金朝疆域之中,这与当时北方地区的几大瓷窑体系,如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等已纳入女真贵族统治范围之内,在金朝境内的销售和流通更为顺畅、普遍、活跃等原因密切相关。比较之下,南方窑场的产品,如景德镇诸窑生产的青白瓷,在辽朝晚期已经进入了北京地区,???但是直到金现的数量仍旧很少,这与整个金朝境内墓葬中随葬瓷器的状况相一致,???表明在宋金战争以及政权间相对和平时期,南方窑场的产品在北京地区(甚至北方地区)的流通量和竞争力非常有限。再次,在各窑场的产品之中,以定窑瓷器的数量最多、器类最为丰富。这些定瓷以制作较为精致的白釉为主,罐、瓶、执壶、盒等器物多为素面,而盘、碗、碟等器物则常见刻花、印花等装饰。金墓中随葬定窑瓷器,沿袭了辽代晚期墓葬的丧葬传统,也证明了金代定窑繁盛局面的形成是在北宋晚期基础上的继续发展。再次,北京金墓中出土耀州窑、磁州窑产品数量不多,但是绝大多数在制作、釉色等方面均属上乘。北京金墓中的耀瓷不仅有青釉,还发现了创烧于北宋晚期的月白釉,反映了耀州窑在划入金朝版图后生产的迅速恢复和进一步发展。最后,北京金墓中出土的临汝窑、钧窑瓷器从工艺特征来看为北宋晚期的产品,随葬于金代墓葬之中,应与女真人多次侵宋、大肆掠夺中原财物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有关。而吕嗣延墓中出土的越窑八棱双系瓶,很可能与其家族早在辽代中期已成为幽燕地区的世家大族,且辽朝品官、显贵等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群喜好越窑瓷器的风尚有着一定联系。

[注 释]

??关于北京金墓发现和研究的情况,可详见丁利娜《北京地区金代墓葬概述》,《文物春秋》,2009年第4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葬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杨学林:《平谷东高村巨家坟金代墓葬发掘简报》,《北京文物与考古》第四辑,第54页。

??吉林省博物馆、农安县文管所:《吉林农安金代窖藏文物》,《文物》,1988年第7期。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文物局:《北京市海淀区南辛庄金墓清理简报》,《文物》,1988年第7期。

??李文龙:《河北唐县发现金代墓葬》,《文物春秋》,1992年第1期。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市通县金代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77年第11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北大桥宋墓》,《文物》,1988年第11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磁器口出土金代石椁墓发掘简报》,《北京文博》,2002年第4期。

???马希桂:《北京先农坛金墓》,《文物》,1977年第11期。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定窑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65年第8期。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近年来北京发现的几座辽墓》,《考古》,1972年第3期。

???金英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高丽遗址出土中国瓷器》,《文物》,2010年第4期。

???朱志民:《内蒙古敖汉旗老虎沟金代博州防御使墓》,《考古》,1995年第9期。

???王建国:《敖汉旗小柳条沟金代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1986年第1期。

???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南郊金代壁画墓》,《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

???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大同市金代徐龟墓》,《考古》,2004年第9期。

???王运至:《辽宁清原县二道沟出土定窑系统瓷器》,《文物》,1980年第10期。

???铁岭市博物馆、铁岭县文物管理所:《铁岭县前下塔子金墓》,《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2期。

???张家口地区博物馆:《河北涿鹿县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3期。

???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重型机器厂辽金墓》,《北方文物》,2003年第4期。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编委会、北京市文物局编:《北京文物精粹大系陶瓷卷》(上),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余家栋:《江西波阳宋墓》,《考古》,1977年第4期。

???首都博物馆编:《首都博物馆藏瓷选》,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81页。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张家口古陶瓷集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2页。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内蒙古敖汉旗皮匠沟1、2号辽墓》,《文物》,1998年第9期。

???武家昌:《喀左北岭辽墓》,《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创刊号。

???张大为、王奇、邢杰:《西丰凉泉金代窖藏》,《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彭善国:《俄罗斯滨海地区出土定窑瓷器的初步探讨》,《考古》,2007年第1期。

???温州市文物处、温州市博物馆:《温州市北宋白象塔清理报告》,《文物》,1987年第5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金墓发掘简报》,《北京文物与考古》第1辑,1983年,第59页。

???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市南郊金代壁画墓》,《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浙江考古精华》,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转引自熊寥主编:《中国陶瓷古籍集成》(注释本),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第15页。

???许之衡原著、叶民译注:《饮流斋说瓷译注》,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34页。

???清・蓝浦、郑廷桂著,欧阳琛、周秋生校,卢家明、左行培注:《景德镇陶录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4页。

???林士民著:《青瓷与越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94页。

???刘毅:《中国发现的“高丽青瓷”研究》,《中原文物》,2001年第3期。

???淄博市博物馆、临淄区文管所:《山东临淄出土宋代窖藏瓷器》,《考古》,1985年第3期。

???刘莉:《辽宁出土的几件钧釉瓷器及其相关问题》,《文物世界》,2001年第5期。

???程利:《耶律铸夫妇合葬墓简况》,《北京文博》,1998年第4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出土珍贵文物》,《中国文物报》,1999年1月31日。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保管所:《观台磁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页、第338页。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编:《北京金代皇陵》,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张景明:《内蒙古巴林左旗王家湾金代墓葬》,《考古》,1999年第4期。

???镇江市博物馆:《镇江宋墓》,《文物资料丛刊》,1987年第10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景德镇湖田窑H区附属主干道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2期。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南郊辽赵德钧墓》,《考古》,1962年第3期。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辽韩佚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王有泉:《丰台区永定路辽墓》,《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年》,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126页。

???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西郊百万庄辽墓发掘简报》,《考古》,1963年第3期。

???赵光林:《北京地区考古调查》,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秦大树、王晓军:《记一组早期钧窑瓷器及相关问题探讨》,《文物》,2002年第11期。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禹州市神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第11期。

???秦大树:《钧窑始烧年代考》,《中原文物》,2004年第2期。

???彭善国:《辽代青白瓷初探》,《考古》,2002年第12期。

???俞永炳:《宋辽金纪年墓葬和塔基出土的瓷器》,《考古》,1994年第1期。

上一篇:丝绸之路与西域佛教戏剧研究 下一篇:简论《战国策》之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