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反思与改革探讨

时间:2022-08-29 05:15:09

对《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反思与改革探讨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作为建筑学的启蒙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作业评价体系进行深刻反思,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策略。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反思;改革

Abstract: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basis "as the enlightenment of architecture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The author with you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found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goal and homework evaluation system profound reflection, and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strategy.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 Reflections;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建筑设计基础》作为建筑学的启蒙课程,既是建筑学课程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学生迈入建筑学领域的第一步,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何通过《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讲授来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设计、创造及创新能力是每一位讲授《建筑设计基础》的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建筑学专业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还是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课程以绘图基本功训练为主,同时配合一些理论知识介绍。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往往感到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在我国各建筑院校的建筑教育中一直占较重要的位置,历来也是各建筑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建筑院校都针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有的进行局部调整,有的全面更新,各有特色,对该课程的关注度也日益热烈[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但改革的重点多数仍在作业内容上,跳不出模式化教学的框架约束。仍不能很好的解决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提炼、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业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2 对传统《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的反思

2.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了建筑设计以及与其相关的建筑艺术和技艺的学科,需要兼具能力、学识和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反思传统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过程,其重“基本功”轻“设计思维培养”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首先,受传统西方“学院派”建筑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多数高校《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以锻炼学生绘制线条、水墨水彩渲染、临摹等基本功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迅速掌握专业绘图表现手法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枯燥的学习模式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模式化。对培养学生创造、创新意识形成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其次,多数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是理科生,这些学生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空间感、尺度感相对较弱。而从建筑学角度而言,空间创造力是在空间认知和空间想象的基础上对空间进行创造。实现一个新空间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是充分调动各种空间要素,组合构建一个新的空间的过程[ ]。因此加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过程中空间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

2.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建筑设计基础作为建筑学的启蒙教育,大多数人认为该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经过相应的训练,每个人都应具备扎实的“画图”基本功。然而经过多年的改革和研究:“建筑教育强调培养具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关注建筑与生态环境、有较高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建筑人才[ ]”的认识逐步得到认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更广泛的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应包含建筑概论、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建筑设计的技能和建筑设计意识几部分内容。力求培养除建造表现能力之外的创新能力、造型能力、抽象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等建筑表现技能,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意识,包括理性设计观、环境意识、整体意识、经济意识、技术意识、安全意识等。

2.3对作业评价体系的反思

作业评价环节也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在作业的过程和最终环节往往被老师根据个人主观意识进行否定或者修改,并通过刻板的分数呈现出来,甚至会直接完全否定学生的方案。这样的做法势必会约束学生的创造创新意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作业评价环节应由传统的“关门打分”的评价模式向开放公开的定性评价转变。同时在评教过程中,充分倾听学生的设计理念、合理的鼓励与肯定必不可少。

3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应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方法)和作业评价三部分内容,仅仅对其中一个环节进行改革是不够的。

3.1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目标驱动,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本着以学为主、个性教学以及创造能力培养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教的互动环节[ ]。课程以培养设计基本功为途径,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和设计思维,顺利对接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为主要目标。课程内容体系应包含三部分的内容,培养不同的能力:第一,知识与理论体系,通过一定的理论介绍,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建筑,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建筑形式美学、历史知识、空间理论、色彩知识和历史知识等基础理论。第二,建筑设计的技能,通过一定的绘图训练、空间训练和模型表达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构图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等。第三,设计意识,通过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结合建筑的基本特点,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意识、安全意识、理性意识等。结合合理的作业训练和教学方法,进而形成结构完整的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

3.1.2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训练内容

建筑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训练技能,也不等同于建筑设计的能力培养。而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设计意识,熟练掌握基本设计技能,具有一定设计基础的基本能力,更好地与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相对接。各高校的建筑设计基础的训练作业也形式多样,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大都以多为主要特征,反复训练,单个作业时间短。如墨线练习,每个作业都要画正图,重复训练。2个学期的课程,大作业近20个,作业周期短,使学生没有时间做深入思考,便草草结束了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可以从培养目标出发,以理论教学为引导,着重技能和思维训练。通过不同的技能训练,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培养设计意识。

3.2对教学过程的改革

3.2.1专题授课与实践训练结合

将理论授课分散到相关的课程训练中,避免过于集中的理论授课。通过理论授课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训练作业的要求。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绘图、模型制作等只是设计的手段而非目的[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任课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重点。除了向学生灌输基本知识、技能之外,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完成建筑基础知识的认知,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完成设计任务。

上一篇:LNG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战略作用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全站仪的古建筑立面图测绘及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