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重茬高产栽培方法

时间:2022-08-29 05:13:42

大豆重茬高产栽培方法

摘要:重迎茬对大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株高降低,茎粗变细,节间加长,分枝减少,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减少。开花期以后,光合效率降低,根系活力降低,使得吸收能力减弱,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二是对产量的影响,大豆重茬平均减产6.1%~31.5%,迎茬平均减产10.7%。重迎茬1年减产15.9%,重茬2年减产21.4%,重茬3年减产31.1%。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大力气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总产,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大豆 重茬 栽培 病害 防治

1.栽培技术

1.1选种

农业生产中种子的贡献率为23.8%,在同一积温带,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块轮流更换使用增产10%~15%,发挥品种增产优势。

1.2秸秆还田

将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不仅避免了因腐烂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以地养地;而且为大面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夯实了地力基础。通过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农田保水蓄水能力,从而达到了保墒节水目的,减少了黑土层流失。

1.3改变耕作方式

改春整地为秋整地,秋整地能将秋季雨水贮存在土壤中,保墒保苗,且能延长土壤熟化时间,提高土壤肥力,既解决了春整地大豆缺苗断垄问题,又提高了产量。在相同条件下,秋整地大豆保苗率达98%以上,而春整地保苗率只在70%左右。由于整地时间不同,产量也不一样,秋整地比春整地增产12.5%左右。改年年耕、深翻为浅翻、深松可增加作物产量15%~20%,是一项很好的增产措施。

1.4改垄窄行密植

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增加密度实现增产的一项新技术,行距由65~70cm缩小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比常规的垄三栽培技术增产幅度达13.2%。45cm双条密植增产原因:(1)植株分布均匀合理,在加大密度的条件下,由于行距缩小,加大株距,缩垄增行,增加绿色面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协调比较好,从而达到增产;(2)增加了保苗株数,扩大了绿色面积。

1.5施用有机肥

测土配方施肥为改善微生物环境,可施用有机肥15t/hm2以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为解决大豆重迎茬养分消耗单一问题,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广泛应用喷浆造粒工艺生产的复合肥,增施土壤磷素活化剂,既能分解土壤中的磷、钾,又能起到固氮作用。根据土壤养分的丰缺来确定氮、磷、钾的比例和用量,既能节本,又能增效,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1.6种子包衣

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病虫害加重,并且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要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就要杜绝白籽下地,用适乐时、生物表面活化剂进行种子包衣。经调查,使用种衣剂加适乐时进行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增产112.50kg/hm2,增加收入310元/hm2,提高a量10%~15%。

1.7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田间管理,苗期浅趟深松,中耕除草。一定要使用既不抑制大豆生长,又能杀灭田间杂草的高效低毒无残留农药。生育调控,进行追肥,使用既能促进大豆生长,又能防止前茬农药残留的生长调节剂――奈安叶面肥,防治病虫害,保障大豆植株健壮,以获得高产。

2.病虫害防治

2.1大豆灰斑病

喷药防治叶部或籽粒上病害,于结荚盛期采用飞机喷洒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京市顺义县农药厂)、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2.2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选育抗病品种: 根据各地病菌的优势小种选育和推广抗病良种,如吉林的早丰5号和白花锉等。②种子处理:用瑞毒霉拌种, 或以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为拌种剂, 效果很好。③清除病苗: 病苗症状明显、易于识别, 铲地时可结合除去病苗,消减初侵染源。④喷洒药剂: 病害流行条件出现时, 及早用百菌清、多菌灵、退菌特等喷施防治。

2.3大豆食心虫防治,在封垄好的地块采用敌敌畏熏蒸法或5%甲拌磷撤施法。具体方法:用玉米秆制成毒棍,每6垄插l行,每6米远插l枝,每亩插30枝,药效可保持7天左右。撤施甲拌磷每隔6垄撤施1垄。在封垄差的地块,可采用菊酯类农药喷雾方法防治。

(作者单位:161415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边农场分公司)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浅议 下一篇:资本市场中高频交易之特征、价值与危害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