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式教学法在中职课堂中的实践与探讨

时间:2022-10-06 04:59:08

竞赛式教学法在中职课堂中的实践与探讨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竞赛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课堂的应用,以“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复习课为例,介绍了竞赛式教学法的内涵和具体实施过程,并以中职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竞赛式教学法在两个班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的特点,积极构建竞赛式教学平台,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竞赛式教学法 学习效能检验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现实。笔者在中职国商教学中发现,中职生虽然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情绪浮躁,但是活泼开朗,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笔者借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开心词典”等节目模式,在授课中尝试引入竞赛式教学法,构建趣味竞赛式课堂,经过几次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一、竞赛式教学法的内涵

竞赛式教学法是将竞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采用竞赛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寓教于赛、寓学于赛、寓乐于赛。该教学法的思路源于英国教育学家斯宾赛的快乐教学理论,该理论主张“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此时孩子的学习也是快乐的”。在课堂教学中引用竞赛模式能使学生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竞赛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中设计和实施赛任务时需把握两点,一是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标准,活化教学内容,在竞赛的同时把所授知识的重点、难点都展现出来;二是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笔者以中职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的一堂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竞赛式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和大部分竞技类比赛相比,课堂竞赛组织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内容设计与教学课程联系更紧密,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赛前准备

1.时间的选择。

笔者是在讲完教学计划中所有内容、刚进入总复习时开展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知识竞赛非常适用于对已知知识的回顾与总结,需以学生对国贸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为基础才能开展;二是在期末复习阶段,这样的专业知识竞赛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迎考氛围。

2.题目的设计。

这是课堂竞赛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设计题目建议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题目内容的筛选。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结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精心处理题目内容,如国贸基础题的内容可涵盖基本概念、数字运算、知识应用等诸多方面,基本概念题的内容主要为一些识记型知识,如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关税的性质、普惠制的原则等;数字运算主要涉及从价税、从量税、混合税和选择税的计算,贸易顺逆差的计算和判断,贸易条件恶化与改善的计算和判断等;知识应用主要是考虑到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如节选某篇贸易类文章,让学生找出文中贸易自由化政策的标志有哪些等。

二是题目类型的设定。笔者将竞赛题目分为小组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三种类型,以PPT的形式呈现。每一种题型都有一定的答题时间,题目根据难易程度不同分值也有所不同。在必答题环节中,每组有3道必答题,每题1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在抢答题环节中,共有20道,答对一题加10分,回答错误、不完全、超时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在风险题环节中,风险题有10分、20分、30分3类分值,每类分值下各有10道题可供同学抽取,各参赛队可视自己场上积分自由选择或放弃,答对加相应分数,答错扣相应分数。

3.动员和分组。

知识竞赛确定后,提前一到两周给学生开动员会,动员会上教师要做三方面的准备:一是强调竞赛规则和课堂纪律,培养学生的遵纪意识,避免竞赛的混乱无序。二是引导学生为竞赛活动做知识储备,教师可提供竞赛题目的大致范围及发问方式,鼓励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和查阅资料,必要时可提供有关资料。三是做好分组工作,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同时要注意学优生最好不要集中在一起,如笔者曾任教过的国商143班,该班共30人,笔者规定分成6组,首先全班范围内推选出6名组长(以学习成绩为导向推选),然后由组长依次轮流逐一选取该组组员,这样有利于确保各组实力相当,使竞赛时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二)课堂组织

课堂组织阶段主要工作包含抢答器体验、竞赛和颁奖。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成为赛场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除了宣读比赛规则及注意事项外,还注意把握和调节赛场气氛,毕竟竞赛具有一定的对抗性,关系到个人成绩和团队荣誉,场面有时会超出预期,如遇到容易的题目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激烈的局面,遇到较难的题目时也可能出现冷场的局面,教师事先要有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把控场上节奏。另外,根据班级情况,主持人也可请学生担当,教师在旁督导。竞赛结束后,根据得分情况评出名次,并组织颁奖。

(三)赛后总结

赛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予以点评,点评包括肯定学生的课堂纪律、参与热情和学习精神,以及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尽可能消除他们在知识理解中的含糊性,增强准确性。

三、竞赛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及讨论

(一)效果分析

为检验上述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两个平行班国商142班(对照组)和国商143班(实验组)中进行教学实验,即国商143班开展了知识竞赛,而国商142班没有组织知识竞赛直接进入传统的总复习。在实验后,分别给两个班的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同时将他们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问卷调查情况。

表1 两个班同学问卷调查情况汇总(%)

如表1所示,国商143(实验组)在对课程兴趣度、参与度和课后的学习拓展能力方面均高于国商142(对照组)。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表2 两个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析(X±S)

为检验在期末总复习前运用竞赛教学法的成效,笔者用SPSS21.0统计软件针对上述两个班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采用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显著性检验水平定为P=0.05,即当P0.05时无统计学差异。检验竞赛式教学法有效性具体分析结果见表2。表2中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国商142班和国商143班在期中考试成绩中,两个班的总体方差F检验P值为0.820>0.05;总体均值T检验双尾概率P值0.733>0.05,说明这两个班的期中考试成绩并无明显的差异,两个班的国贸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差不多;而在期末考试中,两个班的总体方差F检验P值为0.653>0.05,说明两个总体的方差无显著差异,但是总体均值T检验双尾概率P值0.033

(二)探讨

每次课堂竞赛完毕,笔者和学生都有种“课虽完,意未尽”的感觉,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提高,学生被点燃了学习热情的同时,教师也被激发了驾驭课堂的创造力,这样的效果源于竞赛式教学法的若干价值维度。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竞赛教学模式巧妙地将内在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化成一种轻松快乐的比拼形式,紧紧地把握住当代中职生的特点,迎合了这个年龄段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让学生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和学习的快乐,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为能在竞赛中取得佳绩,学生会主动参与到知识储备的学习中,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发挥主体性有较好的作用。

2.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毕业后是要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现代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在机会相等的条件下,谁的节奏快,竞争意识强,谁就占据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无疑是很有必要的,竞赛式教学法对促进中职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竞赛式课堂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讲究团队意识,分组竞赛把学生分成几组,分组的成员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竞赛式课堂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而言更自由、开放和有竞争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均有帮助,如学生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观点,既能“练胆”,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害羞,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又能提高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再如竞技类的活动对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在比分落后时如何调整心态积极迎战,在比分领先时如何沉着冷静不骄不躁。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业务技能。

组织课堂竞赛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赛前准备、赛中控场、赛后总结,每一个环节很考验教师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教学的能力。而且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可能涵盖所有教学,每种教学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在实际运用竞赛教学法时,往往会与多种教学法一起综合运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师唯有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才能将竞赛式教学法运用得更成熟、更全面。

四、结语

当前,中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注重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新的教改理念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用新理念、新模式改造原有的教学旧框框,开发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体系。“竞赛式教学法”便是很好的借鉴模式,它将知识的学习趣味化、游戏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何义团.以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构、建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2]戴学兴.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J].职教新观察,2009(11).

[3]严水荷.中职会计课堂“竞赛式”教学模式浅探[J].中职教学,2012(23).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中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下一篇: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对初等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