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时间:2022-08-29 02:25:52

浅谈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幼儿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的一种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域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在区域活动中,材料在起着一种中介的作用,幼儿通过材料为中介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发生互动,与同伴发生交流,材料本身发挥了指导幼儿学习的价值。材料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比原先的设想更为显著的影响,材料推动了“早期学习”,促进了有价值的早期经验,形成了整个幼儿期经验的基础。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提出“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互动中学习获得经验”。材料在幼儿的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注重材料的投放,把握材料投放的策略,努力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且幼儿感兴趣的材料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小班幼儿想像的无意性和思维的“拟人化”特点,使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发展动作,认知事物,保持愉快情绪和进行模仿学习。投放的材料如布娃娃、驾驶员的方向盘、娃娃家妈妈的围裙等这些材料宜投放到小班活动区,让幼儿在活动时置身于游戏的情境中。中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明显增强了,像医院的听诊器、压舌板、娃娃家的蔬菜、肉类制品、交警的红绿灯等材料适宜投放在中班活动区中;大班幼儿已不满足于跟随老师,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其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因而大班活动区宜收集投放一些未经加工的原材料、工具,例如饮料瓶、包装盒,各种纸、线、针、剪刀、胶水等让幼儿自己制作活动中所需要的物品,规划活动区,在制作活动中幼儿自取需要的物品、收拾自己用过的东西。只有幼儿喜欢的材料,才能比较长时间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娃娃家的娃娃、锅、碗、勺子、铲子;科学区的钥匙和锁,会转动的小船,注射器、磁铁、放大镜、小灯泡、电池、电线;益智区的拼图、棋类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材料,适合投放到活动区中。

2.提供丰富多彩且有层次性的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的,材料是无形的老师,能巧妙地起到促进幼儿探索学习的作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注意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材料的丰富性,丰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数量多,同样的材料数量比较多,能满足多个幼儿在区域里同时活动;二是质量高,也就是材料要能够激发所有儿童各种智力或智力组合,要考虑到所涉及智力和领域的全面性,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儿童在同一种智能发展上的差异,活动的材料要尽可能激发儿童从事相应智力活动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各种材料,给幼儿更多的选择,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其次是材料的层次性,教师投放的材料要适合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需要。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另外,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提供材料时,既要考虑“吃不饱”的幼儿,又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在同一活动区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不但应考虑到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还应考虑区域设置的教育目标,做到材料提供层层递进。例如,在“计算角”中,为让幼儿掌握“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排序”,第一阶段为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塑料圈,让他们学习按颜色特征分类;第二阶段提供了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片,学习按大小、颜色特征分类;第三阶段则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一的几何图形、积木等材料,进一步学习按各种不同特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排序的不同方法。在活动中,允许操作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上阶段活动后选择下阶段活动,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的现象,这样,材料不同,难易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使学习活动真正体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提供操作性强且具有探究性的材料

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各式操作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喜爱的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运用材料探索发现,使自己的本体需要获得满足。在美工区根据幼儿需要投放各种彩纸、纸盒、瓶罐、胶带等材料,幼儿熟练掌握折、剪、贴的技能后,幼儿尝试着在瓶瓶罐罐和纸盒上进行装饰,把瓶罐纸盒拟人化,打扮成自己喜欢的娃娃和动物形象悬挂在教室里,既展示了幼儿的作品,又美化了教室。在玩的过程中,幼儿深深地被这些材料所吸引,真是百玩不厌。在“开心美食城”中,教师提供清洗后的废旧海绵、泡沫、彩泥、彩纸、硬纸板、塑料带等材料后,幼儿根据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制作成各种美食,例如蛋糕、烧饼、饺子、面条、五彩汤圆和反映现代生活的薯条、汉堡包、麻辣烫等食品,通过这些操作性强的材料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科学区提供沉浮小实验的材料,幼儿将纸片、木块、铁片、塑料玩具等放入水中观察,发现铁片是最快沉到水底的,木块和塑料玩具是浮在水面上的,而纸片先是浮在水面上的,然后慢慢地沉到水底去了。通过实践,发展了幼儿探究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科学的兴趣。幼儿与自然有着很强的亲和力,随处可见的自然材料是孩子最好的玩伴,在幼儿的摆弄下,大小不同的纸盒、饮料罐可堆积成各种形状的房子,蔬菜和瓜果稍加点缀就变成了好玩的玩具和可爱的动物,零碎的毛线可编织各种图案,大小形状不一的树叶可剪贴成各种图案,路边的稻草可进行编织和贴画,形状各异的石头可塑造各种造型,等等。可见,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往往会大大提高。

4.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并及时更新

教师不要把所有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由易到难分期分批有计划地投放,并及时更新,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域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针对性和有计划性。例如,小班“给小动物喂食”的区域活动,我根据孩子活动内容及孩子发展水平步步深入,在不同时期有计划地投入不同的活动材料。第一次,利用包装盒制作成小动物头饰,在头饰中间挖出个几何图形——嘴巴,并准备了相应的几何图形——饼干,让幼儿来对应着喂食。开始时幼儿很喜欢,乐意拿着各种几何图形去喂小动物吃,逐渐地,他们认识了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等后,对这单一的喂食就不怎么感兴趣了。于是我设计新玩法,利用废旧的大包装盒,制作出一个有场景的迷宫,让边走迷宫边寻找几何形状的饼干喂小动物们吃食,添加游戏情节后,单一的喂食变得丰富起来,幼儿的兴趣又被调动起来了。之后,又进行了材料的第三次调整。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鱼、狗、猫、鸡、鸭、羊等可爱的动物形象,直接粘贴在经过包装美化了的盒子上,让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身体上的数字或横式给小动物喂食。随着材料有序地更新和添加,幼儿越玩越有劲。

总之,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影响幼儿游戏、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对材料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才能使材料的投放更具有科学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幼儿在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最大发展。

(作者单位:洪泽县机关幼儿园,江苏 洪泽,223100)

上一篇:如何画好语文课外延展这个“圆” 下一篇:从多角度入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