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8-29 01:33:17

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现代社会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思维品质是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师往往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自觉地被压制了,从而造成呆板僵化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缺乏创造性。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的最好保证,如果我们历史老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情趣横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欲罢不能,乐于探索,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那么不仅有益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如,学习北京人体质特征时,教师一般提问:“北京人体质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换个角度设问:“北京人的眉骨为什么是连着的?上下肢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兴趣盎然的问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再现历史情景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变为主动的看、参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如可借助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情境,讲述贞观之治时,介绍唐太宗如何善于纳谏,可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怒气冲冲地大叫道:“终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人。”长孙皇后听后忙问要杀谁。太宗说:“魏征在朝廷上与我争论,每次叫我下不了台,当众侮辱我,叫我难以忍受。”皇后听后回到后宫,换了朝服来见太宗,太宗很吃惊,问这是为什么?皇后说:“我听说皇帝英明,大臣才会忠直,魏征如此忠直,是陛下英明的缘故,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太宗听后,转怒为喜。这段语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增强了趣味性和生动性,对于“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学生也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了解。也可运用教育媒体来创设情境,如在讲授中日甲午战争时,放映《甲午风云》片段,把学习引入黄海海战的激烈战争场景中,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感知。学生对清政府的落后挨打而不平就会提问:“只有弹丸之地的日本为什么有如此实力?”,“清政府为什么不能保护祖国的领土?”最后同学们从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加以比较,得出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必然亡国,振兴中华,时不我待。这种把学生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激励作用。

三、打破思维定势,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的框框内,那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休眠”状态,结果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使学生即能学好前人的知识,又不受其拘束,这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例如:“有人说如果没有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如果没有巴黎和会,就不会有”。这种从不同角度的提问,不仅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导学生多方思索,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有关历史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如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文明,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又可以联想到列强对亚非拉落后地区的殖民统治,既有侵略的一面,又有客观上传播先进资本主义文明的作用。同样,长城、中央集权、儒家思想、闭关锁国等都有正反面作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利于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新成果。

四、结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将历史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历史知识活化到现实生活中,从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生活中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现实基础。例如,在讲述改革开放成就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当地的发展情况,走进乡村,深入工厂,深入了解生活实际,并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再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参与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等。这样学生经过努力,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学会创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社会日新月异,科技迅猛发展。现代知识型社会的到来告诉我们:创新才能进步,创造才能生存。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我们最紧迫的任务。青少年正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最佳时期,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条件。因此,历史教师应更新观念,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上一篇:设置专项训练 下一篇:教育课改中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