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措施

时间:2022-08-28 11:31:50

浅谈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措施

摘 要:终端农产品把关的途径主要靠植物检疫、检测,而当前的客观因素给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一些问题及考验,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植物检疫工作。本文从植物检疫制度、检疫证明编号制度、检查制度、检疫检测手段、检疫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阐明植物检疫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植物检疫工作。

关键词:植物检疫;存在问题;对策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指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法律成法规的形式,禁止某些危险性的病虫杂草人为地传人或传出或对已发生及传人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采取有效措施或控制在地区间或国家间传播蔓延,确保农林业安全生产。

一、植物检疫工作的步骤

目前,我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分为对内检波(国内检疫)和对外检疫(国际检疫)两方面。主要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疫机关,会同交通、邮电、供销及其他部门根据捡疫条例,对所调运的物品进行检验和处理,以防止局部地区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我国对内检皮以产地检疫为主,道路检疫为辅;对外检疫是国家在对外港口、国际机场及国际交通要道设立检疫机构,对进出口的物品进行检疫处理,以防止新的危险性病、虫、杂草随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由国内输出。

1、调查研究,确定检疫对象

调查研究是开展植物检疫的基础。病虫害及杂革的种类繁多,不可能对所有的病虫、杂草都进行检疫,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对各地病虫害的普查、抽查或专题调查,了解当地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分布范围、危害程度,以便确定检疫对象,采取检疫措施。

确定植物检波对象的原则和依据是:一是危险性的,即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病、虫、杂草;二是局部地区发生的病、虫、杂草;三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杂草。

如有些病虫害尽管危害严重,但已在各地普遍发生,且可以随气流等作远距离传播的,就不应列为植检对象。另外,植物检疫对象的名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或补充。

2.划定疫区和保护区,采取检疫措施

经过调查,把已经发生检疫对象的地区划为疫区,未发生但可能传播进检疫对象的地区划定为保护区。对瘦区要严加控制,禁止检疫对象传出,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逐步消灭检疚对象。对保护区要严防检疫对象传人,充分做好预防工作。

3.检验及处理

(1)报验 调运和邮寄种苗及其他应受捡的植物产品时,应向调出地有关检疫机构报验。

(3)检验 植物检瘦的检验方法有现场检验、实验室检验和栽培检验等。检疫机构人员对所报检的植物及其产品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到达现场后凭肉眼或放大镜对产品进行外部检查,井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进行显微镜俭及诱发实验等。

(3)检疫处理 经检验如发现检疫对象,应按规定在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处理。

一般方法有:禁止调运、就地销毁、消毒处理、限制使用地点等。

(4)签发证书 经检验后,如不带有检疫对象,则检疫机构发给国内植物检疫证书放行,如发现检疫对象,经处理合格后,仍发证放行;无法进行消毒处理的,应停止调运。

二、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面对当前交通道路十分方便,植物产品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而各省植物检疫工作发展存在极不平衡的状况,给植物检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植物检疫是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措施,也是保护农产品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分析了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当前,检疫工作主要在水稻种子、花卉苗木、蔬菜种子上普遍开展,进行了规范化的产地、调运检疫。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特色蔬菜、中药材、花卉苗木、草皮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农产品及花卉苗木等植物和植物产品调运频繁,调运量不断增大,农业植物检疫工作不但任务繁重,而且面临的形势严峻。

1、植物检疫的品种范围较窄。客观地说,目前只有水稻种子、蔬菜种子进行了规范化的产地、调运检疫。其他如水果类、蔬菜类、商品粮等大量农产品的产地、调运检疫很少开展。

2、调运带证率较低。从事农产品及花卉苗木等植物生产经营单位对植物检疫法规及工作内容了解甚少,部分经营者认为检疫就是收费。极少数经营者很不配合,严重影响了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及花卉苗木普遍存在无证调运现象,以汽车运输的尤为严重。大部分经营者认为,只要取得农产品《产地检疫合格证》或植物检疫证明编号,运输时就不需要办理调运《植物检疫证书》。据调查,在持证运输的农产品及花卉苗木中,省内调种带证率明显低于省间。

3、 植物检疫技术水平较低。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肩负着保护国家植物生产安全的重任。植物检疫员需要由工作作风正、法制观念强、业务能力精的人员担任。而目前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业务,有的虽然懂业务,但法律知识少,不能胜任植物检疫工作。在检疫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关仪器设备,目前检疫对象只能靠产地检疫及产地检疫证书加以判断,很多调运的植物及产品产地检疫又很不规范,在调运过程中凭直觉来判断有无检疫容易产生很大误差。

4 、植物检疫实施难。虽然有相当完善的植物检疫法规但实际操作难。农业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云南省植物检疫办法》等对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规范化检疫有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大多数应施检疫的植物及产品的产地调运没有检疫。

三、当前植物检疫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遭受到诸多困难和压力。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提出更严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植物检疫条例》和《种子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植物检疫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植物检疫工作应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才能保障植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立严格的植物检疫待检产品登记制度,做好与检疫有关农产品的市场调查

为保证植物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植物检疫机构应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的种子、苗木及其他应检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全面调查,主要调查其产品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时间、检疫对象、检疫情况等,逐户进行登记,实行一户一档,确保掌握检疫管理工作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各经营店扩大教育面,使之家喻户晓。对符合条件的重新核发《植物检疫证》,以提高种子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人为生产和运销带来疫情的植物及植物产品。

2、实施申报检疫证明编号制度,让公众参与检疫监督,保护消费者利益

检疫证明编号包括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植物检疫证书编号和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审批单编号。

近年来,山东农业厅先后制定下发了许多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为实行编号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本辖区内从事农作物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应要求其按时申报检疫证明编号,检疫证明编号必须标注在销售的包装物上,以表明该包装物内种苗已实施检疫。

凡建立种苗生产基地的单位和个人,在建立基地前首先向县级植物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种子生产基地植物检疫申请表》。县级植物机构接到申请后,结合作物疫情历史资料及实地考察,证明该基地确无检疫性病虫后颁发《种子生产基地植物检疫证明》。种苗生产基地播种的种子必须是检疫合格的良种,生产季节应申请产地检疫,经检疫合格后颁发《产地检疫合格证》,种子凭《产地检疫合格证》收藏。

对于从外地调入的包装物上无植物检疫标志的种子应在查验《植物检疫证书》的基础上严格复检,补给检疫证明编号,对于不适宜包装的无性繁殖器官果树花卉苗木及其他不易包装的种子要根据《产地检疫合格证》及《植物检疫证书》收藏或调运。

3、建立执法汇报检查制度,维护市场检疫秩序

植检机构要充分发挥独立的执法职能,对检疫职权内的大案要案,在处理时决不能手软,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抗压,要不定期组织检查,每年至少安排1~3次大检查。先由各户自查,然后再进行抽查,抽查采用面谈、询问、仓库检查和账目检查等形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检疫证书包装上的种子检疫编号、标签是否齐全、疫情携带情况等,对于拒查、不汇报和屡教不改的经营户必须依法惩处,以维护市场检疫秩序。

4、加强检疫员培训,提高检疫检测手段

植物检疫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是搞好植物检疫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及时组织新老检疫人员学习植物检疫法规、规章和检疫新技术,熟练准确地掌握植物检疫执法的程序及其技术规范,提高检疫执法水平。因此,必须坚持定期培训学习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植物检疫队伍。另外,为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植物工作检疫的需要、实现植物检疫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上级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大检疫设备购置资金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检疫检测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5、适应新形势,加快植物检疫信息化建设

大市场,大流通,要求有大检疫。因此,开通全国联网的植物检疫办公系统迫在眉睫。使每批种子从生产、加工、调运、销售都处在检疫部门的监管之下,要求种子每个最小包装上都贴有检疫部门核发的检疫标识。检疫标识采用现代商品条码技术,每批货物的所有条码信息连同对应的检疫证书上网公布。同时还应开通检疫信息查询,如输入每个包装上检疫标识条码,可以查到该批货物相关的原始信息,包括产地、产地检疫证证明标号、品种名称、检疫证书编号及相关内容。同样输入植物检疫证书编号也可以查到该批货物所有条码信息。充分发挥信息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上下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开创种子检疫工作新局面。

上一篇: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之我见 下一篇:关于提高工程检测质量问题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