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调动探讨

时间:2022-08-28 07:44:04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情绪调动探讨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学习基础以及智力水平等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优等生与学困生现象。以下,本文就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不良学习情绪特点以及如何调动学困生学习情绪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情绪问题,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学困生 情绪

初中学生学习情绪的主要表现是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与学习相关的情绪。如成绩优秀时的喜悦感,分数不理想时的挫败感,以及遇到学习问题不能解决的焦虑感等等。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思维敏感,其学习情绪极易受到学习活动与学习成绩的影响。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情绪特点

1、课堂表现不活跃

初中语文学困生最显著的学习情绪表现为课程学习过程缺少积极性,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课堂参与性较差,缺乏与教师的互动。这一类学生通常在课堂上表现的很安静,当教师对他们提出问题与要求时,表现出明显的害羞与胆怯,回答问题声音较少,答案简洁,在无法回答准确答案时自卑心理加重,负面情绪加剧。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初中学困生最显著的学习情绪表现。

2、课后不愿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后的学习情绪表现在与同学及教师缺少交流与讨论的欲望。普通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疑问会在课后主动与同学讨论或向任课教师请教,乐于主动积极的帮助教师完成发放笔记、作业等一系列活动。而学困生则恰恰相反,遇到不懂的问题,在课后更愿意自己默默的消化,不愿意与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日积月累,其学习情绪更低落。

3、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

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语文作业的完成与考试中都表现出不认真的学习情绪。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字迹潦草,态度不端正。而学优生对待作业与考试的态度恰恰相反,他们不仅关注作业的准确性,考试答案的正确度,同时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而学困生则抱着一种得过且过,无所谓的态度,对作业与考试都缺乏重视,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4、考前准备不充分

在初中语文考试前,学优生会为每场考试做相应的复习与准备,而学困生抱有即使努力也不会有进步的思想,不会刻意在考前进行认真的准备与复习。在他们的思想里,复习与准备是没必要的,并不影响最终的成绩。考试带给每个学生焦虑与紧张的心情,但与学优生相比,这种焦虑与紧张感并没能刺激学困生进行相应的努力。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情绪的调动

1、转变认知,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因为学习兴趣的缺乏,其学习情绪通常是负面的。针对学困生的这一问题,做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帮助转变学困生对语文学习的畏难心理,帮助提升其课堂学习兴趣。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增设一些学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例如在进行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时,可以开展学生角色扮演的课堂互动活动。重点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绪,鼓励其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使其在课堂参与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激发课堂积极性。又如在进行冰心的《纸船》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工,鼓励学困生朗诵这首诗歌,通过配上相应的图画促使学困生在朗诵中理解冰心对母亲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以通过冰心的诗,延伸到其它的诗歌朗诵活动,同时告诉同学:“我们不仅要欣赏诗歌的美,还要将朗诵变成自己的一项才艺”。通过各种形式让学困生参与朗诵活动,久而久之,消除学困生的紧张情绪,使其融入课堂之中。

2、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情绪

首先,带领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针对学困生缺乏自信心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缓和班级竞争的气氛,带给学困生成功的体验。例如对《黄帝的新装》一文教学中,教师列出提纲,通过选择学困生对提纲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回答,回忆课堂内容,以简单的课堂参与方式,提高学困生成功体验,使其自信心得到一定的提升。

其次,通过提问,引导学困生思考与创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因学习能力有限,通常会认为课堂内容枯燥,缺少参与积极性。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多进行问题的设计。尤其是针对说明文一类枯燥文体时,要多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时间,鼓励学困生回答问题,再叫学优生帮助补充,长期以往,使学困生课堂积极性提高,逐渐改变回答问题时胆怯、害羞的学习情绪。

3、调节学习氛围,重树学困生学习信心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困生自信心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氛围不融洽,缺少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压抑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通过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对学困生学习情绪的调动。首先,要关注班级内学困生的学习情绪,通过适当的鼓励与表扬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与学优生相比,学困生在课堂之中的每点进步之处都难能可贵,做为教师要抓住学困生细小的进步,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场与激励,使学困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积极情感,逐渐打破消极情绪。其次,教师要注意班级内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对学生灌输平等互助的理念,认识到学生之间的珍贵情谊,以及实现班级共同进步的集体荣誉感。要求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优化学习方式,重树学困生学习信心。再次,通过开展分层教学模式,适当调节对学困生的学习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基础的字、词、字进行夯实,对不同问题的学困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对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实现对学生语文学习情绪的调动。

结语: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学习情绪上有显著差异。一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与实际效果无法平衡时,在心理上会产生负面的情绪,长此以往,消极的学习情绪占据学习情感,使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学习情绪差异日益增大。做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绪,通过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帮助学困生提升学习兴趣与信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学习成绩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及其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

[2]薛辉.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学业情绪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3)

[3]黄小妥.利用初中语文资源加强学困生的转化.[J].未来英才.2015,(5)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