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吊臂超限触顶致坠物伤人

时间:2022-08-28 06:17:17

起重吊装施工事故频发,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或安全防护措施未有效落实,或起重机械等硬件设施缺陷,或现场管理与组织不到位造成的。因此,针对具体的起重吊装任务,进行危险分析、风险评估,制订和落实起重吊装施工专项作业方案,做好作业过程中人员、设施、环境和组织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对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事故经过

2009年,陕西某公司大型数控机床制造基地第二标段正在建设。根据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由某建筑公司负责钢结构厂房的地面基础施工,中铁某公司负责钢结构厂房的制作、安装及现场吊装等施工。

2009年10月4日15时左右,中铁某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安装队铆工班班长徐峰在副队长安排下,带领5名工人和一台20t汽车起重机到达工地,准备将12#行车梁从工地北侧,转运至南面的场地。此时,在吊装转运现场对面东侧约60m处,做地面基础施工的某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7名工人正在地面休息。

吊车司机董云负责汽车起重机操作,由于起重指挥工当天未在岗,铆工班长徐峰临时负责现场指挥吊车。徐峰先指挥吊车将行车梁吊离地面1.2m,将行车梁在空中转向90o至行进方向,然后示意董云吊钩上升。董云开始吊运。徐峰见到吊车在吊钩上升的过程中升臂,并瞬间顶到了上方尚未安装到位的一段行车梁。徐峰急忙喊停并挥动手臂示意紧急停车。但董云在操作室没有观察到吊臂已触顶,只是听到吊车电脑报警超限了,他以为起吊行车梁被其他物体挂住,于是马上操纵升臂,结果把吊臂上方一节行车梁顶翻坠落,造成与其连接的其他12段行车梁连续坠落(单根长9m,重量1650kg)。在吊装转运现场对面东侧约60m处,正在现场临时休息的某建筑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的7名工人发现情况危急,立即分散撤离。不料,还是有两人躲闪不及,被落下的钢梁砸中。最后,该起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70余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当地政府事故调查人员立即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造成这起事故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直接原因:一是吊车操作人员操作时判断错误,导致吊臂触顶。在吊臂触顶、车载电脑超限报警时,判断出现错误,冒险蛮干,强行继续升臂,导致一节行车梁被顶翻坠落。二是坠落的行车梁安装有缺陷。行车梁未按工艺要求使用扁铁和角钢与钢立柱牢固连接,仅使用钢筋对接点焊临时固定,在行车梁遭受较大外力时失去平衡导致多根坠落,致使事故扩大。三是吊装指挥人员无证上岗,对作业区域存在的非作业人员以及行车梁的安装缺陷等危险因素,缺乏应有的辨识和防范,存在严重的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行为。

间接原因:一是中铁某公司制订的专项吊装方案中,无具体吊装施工工艺,技术交底不全面、不深入,对施工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辨识不彻底,交叉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二是工程监理方未充分履行监理职责,对技术资料审查把关不严,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三是建设方陕西某公司对各施工方缺乏有效的协调、指挥和调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死角,责任未落实。

事故调查人员一致认为,中铁某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现场管理严重缺位,行车梁安装违反施工工艺,吊装方案中无具体吊装施工工艺,吊装现场负责人、吊装指挥人员、吊车操作人员存在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的行为,是导致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预防事故对策

结合政府事故调查提出的整改要求,事故单位总结教训,提出并采取了防范措施。

首先,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订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施工单位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加强对现场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安全技术专项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使其熟悉工艺流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要求,避免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避免专项施工方案与现场施工“两张皮”的现象,从源头根除安全隐患。

加强对特种作业的管理和监控。起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上岗。在大型起重吊装作业之前,对其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并设起重指挥和监护人。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与建设方、监理方纵向沟通,以及与其他施工方的横向联系与协调。针对工程性质和进度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明确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此外,进一步加大施工过程自查力度、频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监管不严等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这样才能有效防范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上一篇:探索企业交通安全管理方法/郑文明等 下一篇:消息8则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