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青春快乐起舞

时间:2022-08-28 05:30:29

活力青春快乐起舞

摘要:文章通过剖析在高校中组织千人舞表演,阐述如何调动大学生参与校园大型表演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发挥舞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独特作用,使广大学生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高校文化建设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千人舞;高校艺术素质教育;流行舞蹈

舞蹈一直被认为是艺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以曼妙灵动的舞姿呈现出人们灵魂与思想。舞蹈在修身育人的教育作用也是被各界广泛认可的。然而,现今社会对于舞蹈,普遍存在诸多偏见,尤其是在高校,舞蹈普及教育更是举步维艰,即使是受大学生热爱的一些流行舞蹈,譬如街舞、拉丁舞等舞种,也只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的消遣项目,很难在广大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里发挥作用。在我校校运会开幕式上,一场千人舞表演中,采用了街舞这一流行舞蹈元素和广场舞蹈结合的形式,在动感时尚的音乐声中千人起舞,青春绽放、活力四射。而一段精彩的演出,也感染了每一位观众,气势恢弘的场面让人振奋,令人欣喜,印象深刻,经久难忘。大家一同尽情地享受一种新型广场舞蹈艺术带来的快乐、喜悦,和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由此引发了深层思考:为什么一个舞蹈的表演可以达到如此广泛的影响,舞蹈教育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美育功用?

一、关于排演千人舞所起到的教育作用

干人舞是一个新近流行的词语,准确的说它是一种广场大型集体舞,因人数过千,有着恢弘大气的效果而得名,与以往广场舞传统概念中民族舞蹈为主要表演内容所不同的是,千人舞有着更多现代流行的元素,更容易被年轻的九零后大学生所接受。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千人舞在高校中同样具有深层的美育功能:

(一)参与的广泛性――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开展各种形式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在组织活动时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千人舞就是一种很好的艺术普及形式。校园里所有的空余场地,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沉浸在活力的舞蹈动作和轻快的音乐声中。对同学们来说,舞蹈已经不是必须局限在狭窄的练功房,穿着紧身衣,面对镜子才能体验的艺术了,整个校园一派青春朝气蓬勃的景象,有效地缓解学生们紧张的学习节奏和压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很好的锻炼效果,提升他们的身心品质,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舞蹈知识的普及――培养了兴趣,激发了舞蹈潜能

大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除了极少数艺术团学生参与学校的舞蹈演出,或者容量十分有限的舞蹈选修课程,以及参加一些舞蹈社团外,90%以上的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时代是很难有接触舞蹈、体验舞蹈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舞蹈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台水中月,特别是一些传统舞蹈,因其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技艺使人们望而却步。千人舞将流行的街舞元素与群众性极强的广场舞蹈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做到既通俗易学,又具有广场舞蹈群体性的特点,更借由千人舞的学习,使学生对舞蹈不再惧怕或有陌生感,找到舞蹈的乐趣与自信,在舞之乐之的同时,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互相相识、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共同实现节目的完成,是一次集体主义与个人自我意识在素质教育中完美结合。

(三)蕴宣传于无形中――使活动的精神和理念得到广泛关注

本次千人舞的排演渗入了各院系大一新生的每个班级里,从前期让全班每个人都参与的基本主题动作学习,到第二阶段各院系按比例从班级里甄选出优秀表演者开展进阶动作的排练,到后期全校大规模的整合排练,最后在校运会上成功表演,由始至终得到校园网站、电视台以及微博的高度关注与宣传,引起师生的强烈反响,使得整个校运会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这是其他宣传形式、手段所不能及的。尤其在校运会前一个月的各班级开展动作学习的起步阶段,通过舞蹈排练,使同学们在一个月前就得知校运会的信息,激发了大家对校运会的关注,从而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有效的铺垫。。

(四)促进学干队伍建设――盘活了院系基层文艺队伍

学校各级文艺骨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开展学生活动的重要生力军,也是学校和同学沟通的桥梁。一千人齐舞需要由上到下众多学生组织的合理运作、齐抓共管,这对于考验、引导及激发各级文艺骨干力量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千人舞的排练和表演,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以活动促建设,由此建立了由校级――院系级――班团组织逐层推进的管理体系,培养出具有高素质、较高组织能力和水平的校园文化组织队伍。还对于高校里班级意识较为薄弱的现状有着较好的改善,起到活跃班级的作用,也在基层班组织挖掘了一批具有文艺表演潜力的学生,为今后的各种文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千人舞的实施策略

千人舞既然有着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在实施过程中也因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对整个活动项目的设计、策划和组织都是一大考验,各环节需要有着相当严谨、专业的机制和技术作为保障。

(一)注意节目编排的技巧

大学生是时尚元素的风向标,对流行文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对时尚舞蹈的随意性、个性张扬的特性尤为喜爱。在舞蹈编排时,应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倾向,用动感奔放的律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在保证隆重、热烈的大效果的同时,也要有较为种自由随性、活泼洒脱的动作设计,尽量避免传统广场舞蹈那种整齐划一的模式,充分体现出大学生青春朝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舞蹈的选题非常重要,要根据活动主题进行精心的舞蹈创编,深入挖掘舞蹈表现的深层蕴意。在舞蹈的动作、舞姿、节奏、构图、空间调度等要素方面,应进行更具活力动感的设计与创作,使作品具有思想内涵的同时,在整体性、规模性上也具有视觉冲击,并达到强烈的抒情达意效果。更加值得提倡的是还应激发一批具有流行舞蹈表演特长的学生参与整个舞蹈的创作和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优势和创造力,以及发散性思维,使整个项目满足各层面学生的学习诉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在活动中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渗入科学、专业的编舞技巧,提升作品的内涵及表现力,真正实现师生积极建构性学习,在交互中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发展,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欣赏者成为参与者甚至创作者,达到用舞蹈育人、用舞蹈包容差异的目标。

(二)以大型活动为契机,发挥各级组织的能动作用

大型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以此促进学校各级组织集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是项目得以完成的最佳契机。由于千人舞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排练时间较长等特点,在实施阶段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组织方案、策划与实施手段予以保障。可以把节目作为项目整体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管理和控制,将时间倒排成若干个工作单元或结构层次。把项目管理的各类方案和科学方法与节目排练的实践相结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图,以便提升整个活动组织水平和实施效果。各个小组应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好各

阶段的推进。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提高活动运作和指导水平。从策划到实践都应该将辅导培训贯穿始终,这是提高校园艺术活动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艺术职能部门组织的艺术活动和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的主要区别。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要切实承担起活动组织者的责任,对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确保参与活动的人员能够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有效沟通、顺畅对接、整体联动。

(三)发挥信息传媒作用,及时反馈、评价与总结

整个千人舞排练从创作到演出历时一个月,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任何舞蹈表演经验,仅仅从一种“被安排”的状态中开始接触舞蹈,因此需要在实施中始终贯彻以“正激励”为主的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和价值。还应发挥信息时代多媒体的功效,以各种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排练期间互动的积极性,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对排练的各个阶段给予记录和跟进报道,在微博、网站、校园广播和电视台,以及各种班会中进行展示,加深印象,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要及时评估活动的完成情况,巩固该项大型活动在校园中的影响力与育人效果。

三、结语

校园文化是以反映大学生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艺术教育也是一种具有青春活力的大众艺术教育,是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有效补充。在年轻一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发挥各种艺术教育重要的作用,呼唤一种常新的、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既能够激发青年学生热情,又具有高尚的艺术魅力,既能满足青年一代求新、求异的需求,更要唤起他们求真、求善、求美的美好情操,启迪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慧慧、郑萌.“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社会价值及其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3)

[2]郭声健、刘薇珊.街舞的流行给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带来的启示.

[7]时代教育2007(29).

[3]孙琳.浅谈群众舞蹈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J]剧作家2009(04)

[4]黄建国.大众文化时代的艺术及其教育[J]艺术教育2011(11)

作者简介:

张丹,性别:女,出生年:1975年,民族:汉,籍贯:广西桂林;工作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位:学士,职务:艺术总监、舞蹈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舞台摄影。

上一篇:谈音乐欣赏教学 下一篇:民族特色化教学模式在音乐教育课程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