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韩国农民如何成长为“新型农民”

时间:2022-08-28 03:34:03

析韩国农民如何成长为“新型农民”

摘要:本文就韩国新村运动所产生的积极深远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文章首先给出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概况,并着重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三方面分析韩国农民在新村运动中的成长历程。在农民教育体系的建立和革新以及政府的如何有效地支持和推动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村运动 ;有文化 ;技术 ;经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个任务给中国当代的教育者提出了如何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课题。在这个意义非凡、宏伟浩大的建设项目启动之际,我们不禁四处探询,看是否有他山之玉或前车之鉴可供我们借鉴参考,以缩短我们建设的时间,节约建设的成本。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韩国新村运动的显著效果使我们毫不犹豫地将其纳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首选学习对象。

一、高效率的韩国新村运动

20世纪60年代,韩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农村人口约占总数的60%,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依赖于农业。在全国农村人口中,经营不足1公顷耕地的农户占67%,他们的年平均收入还不到城市居民的50%。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业后继无人,加上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导致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濒临崩溃。1971年初朴正熙领导的韩国政府实施了一个实验性项目叫做“新村运动”。韩国民政部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条件(1970~1973 年);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1974~1976 年);精神启蒙(1977~1979年)。政府的项目总投入为850万美元,社会产出却达到2500万美元。说到韩国新村运动的成效,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1962年,全国250万农户中80%住茅草房,只有20%的农户通电。1977年,全国所有的农民都住进了换成瓦片或铁片房顶的房屋;1980年大比例农业人口劳动力所占的比例下降到37.0%;1993年,每100户农民所拥有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计算机6.7%……

这场实施了差不多10年之久的新村运动,旨在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果包括农村道路建设、农民住房改造、自来水设施建设、农村电气化、农作物高产新品种的普及、乡村礼堂建设以及大规模培训乡村领导人。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始终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脱贫致富为内在动力,是以农民的亲身实践、政府扶持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学者、公务员通过亲身实践逐渐总结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韩国农民的物质生活丰裕富足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了,他们已经自发自觉地告别了旧式的农民,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姿态。这种“新”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不是文字捧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是点点滴滴渗入人

心的,是日日夜夜积累起来的。

二、韩国农民三方面成长剖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确定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那么,韩国新型农民是否也具备这三方面的素质呢?他们是怎样造就的呢?

1.“有文化”

韩国社会认为,无论是开展“新村运动”,还是发展农村经济,首要是教育农民的问题,即加强农民的启蒙教育与文化技术教育。韩国农民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

(1)职业教育模式。扫盲过关的农民――公民初级技术学校或公民高级技术学校。

(2)学历教育模式。扫盲过关的农民――公民初级学校――公民高中(农业高中)――高考――高等教育。

1945年,朝鲜半岛大约78%的人是文盲,1953年起,韩国实施了五次“扫盲教育计划”,1958年,12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只占4.1%。韩国在普及小学、初中义务教育时都首先从农村、渔村、山林开始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只有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才不至于拖国家现代化的后腿。

新村运动第一阶段结束和第二阶段开始的1974年政府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就达到3036百万韩元。各市郡农业指导所均建有培训楼,农户可免费接受各种培训。对于农村建设来说,村庄领导人的奉献、廉洁、为民的思想道德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了村级项目的成功开展。新村运动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构。

随着新村运动的发展,韩国也越来越重视对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通过调查发现,很多青少年非常重视农村的共同协作,于是,国家对决心从事农业工作的新一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土壤分析、各种品种的栽培管理知识和技能,要掌握计算机管理技能;还要掌握农业机械、质量管理和流通方面的知识,并具备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在农业由土地利用型转向技术型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一场把自己当作生活主人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运动,是一场精神革新的运动。新村运动树立的“勤劳、自助、合作”精神转化成农民良好的生活伦理精神。这种良好的国民精神,弥补了当时韩国科学技术水平低的不足,提高了韩国整体的人力资本的质量,为韩国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懂技术”

韩国国土面积只有22%可以耕种,每户农家平均耕地不足1公顷,以前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饥荒。于是,从1974年到1976年,韩国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它推出了增加农、渔民收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农业大学负责提供高级技术人才,农村振兴厅负责组织指导农民如何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化课程、农机具使用维护技术培训及农场实习。民间团体开展的农业技术实践、信息交流、开展特色农业、农场经营、农产品流通市场观摩等。这三层农民教育体系培养、储备了大批的优秀农业人才,并大幅度提升了农民的农业技术,为新村运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直接的贡献。

在实施新村运动中, 政府规定,农业专科技术学校和农业大学要进行系统的技术教育,在农村地区,设立各级培训中心,由农艺师向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并使他们掌握运用技术的能力。一些村民学会了木工、土木建筑等技能甚至还包括指挥协调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新村运动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外迁农村劳动人口的素质。

在2001年之前,韩国政府推出520亿美元的专款,作为发展农业资金,其中的1/3用于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了农业技术政策审议会,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建立品种研究所,把农村指导所改为地区农业开发中心,大力提高以基层为中心的民间技术。农林水产部为开发尖端农林水产技术,确定了230项课题(3),将遗传工程、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尖端技术用于农业生产,这包括尖端农业育种和种子处理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系统、遗传工程技术、有机物质和产品生产技术、适用于尖端农业的软件开发等。政府大力帮助农民整理耕地,提高土壤肥力,开发农业用水,完善排灌系统,确保农村电力供应,修筑农用道路。

目前的韩国各大企业正积极投入到支援农村的“一社一村”运动中,所谓“一社一村”运动是指每家大公司要和一个特定的地区结为姊妹关系,并向其提供长期支援。支援工作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支援人力、直接购买农产品、提供农用机械、提供奖学金、开办周末农场等。韩国农业经济通过调整结构和推广技术,成功地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经济。同时还节省了农村劳动力并增产粮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

3.“会经营”

1978年,韩国全国农户的农业外的平均收入占农户收入的20.6% ,韩国政府在克服新村项目规模过小、加强区域合作、密切城乡工农关系等方面做出过一些尝试,同时鼓励特色种植和养殖并兴建农业和制造业相结合的工业园区,引导农民通过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增加收入。1978年韩国农村企业达到384个,1980年增加到790个。 在地区中建立起有完整的产业系统,主要包括:改善小城镇的商业机能,使耕地少的农户能直接参与交易活动。通过农村工业化,使地区所需消费材料由当地直接供给。以主要作物自给为长期目标的土地利用型农业转化为高收入、高生产率农业。满足消费者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无公害的安全食品,以满足高度产业化的需求。

农民在新村运动中还学会了理财,开始有了储蓄的习惯,1978年增长到24.5万韩元。随着农民储蓄额的不断增加,由农协提供的农业生产资金也不断增多。60年代中期,由农协提供的生产资金中,70%来自政府的财政资金或金融资金,而到70年代中期,这一比重下降到25%。

韩国农民还很有远见性,在建房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互相攀比,尽量跟山林和草木的自然风貌和谐统一,村屋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近几年韩国农村民俗旅游非常红火,这与先前的环保建设是分不开的。

现在,在韩国,每个城市和一个村子结成对子,这个城市的居民想去农村体验生活,就要到和它结对的村里去。来体验的城里人住在所联系农户家中,花高价向农民买种子,并学习如何种菜,有了收成,再按株数支付村民体验费。据说,一株辣椒的“体验费”约合人民币50元。甚至有些农户还把自家田地提供给学校做试验教学基地来创收。

综上所述,新村运动后韩国农民的确可称得上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正是我们目前想要培养的新型农民的模版,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科学的教育规划。由于政府的支持,韩国农民得到了免费的水泥和物质;由于政府的倡导,韩国农民精神文化发生了质的飞跃。为了发展农村教育,韩国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制订了相关教育法制,以保障农村教育的顺利进行,依法治教已成为韩国国民的主导意识。这无疑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及其启示[M].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

上一篇:发挥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浅议高等数学理论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