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2-08-28 03:26:11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也可以由学生提。教师提出问题,固然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但总是被动的,只有学生思考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才是最积极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

(一) 营造氛围,让学生有"疑"敢质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多见到老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老师提问题,老师经常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要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提问,积极探索,即使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教师也不要对学生斥责、讥讽,而应该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亲切、可信任的,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或者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勇敢提出各种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提问题的精神和勇气。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疑"想质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创设既靠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常见的有趣的情境,就会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可问。

比如,在认识自然数"1"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室前方的讲桌前,让一个学生手拿铅笔在本子上写字,桌上放着一个文具盒,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就会问:"教室前面坐着几个同学?""他拿着几支铅笔?"等,加深了对"1"的认识,从而获取了新的知识。

再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首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五角星,让学生找出它的角,用手摸一摸,初步感知角,学生就会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角有哪些部分组成?"等,通过学生的提问,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了解了角的组成,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教授方法,让学生有"疑"会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学习"。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就必须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先抛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提问。比如,在教学"梯形认识与面积计算"时,先出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提问学生:"你认识哪些图形?了解这些图形的哪些知识?不认识的图形你想知道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积极动脑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学看书,让他们问不懂的问题,谈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问:"梯形横放着,两个底能不能叫左底和右底?"有学生问:"计算梯形的面积可不可以用割补法?"还有学生问:"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不可以用来计算平行四边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提问,比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会问:"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等。还可以让学生对出现的题目是否有简便算法进行提问等。

当然,学生学会提问题后,可能会提出相当多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贴近教学内容,或者本节课时间无法解决,教师可以将这样的问题记录下来,另找时间解决,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四) 不断实践,让学生有"疑"善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自操作感知,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在头脑里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并能够在实践中找出疑难,进行提问。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的计算时,让学生以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不同的圆,剪下后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的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学生就会提问:"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吗?圆的周长还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也就越长,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圆的直径和与周长有关系,同样也和半径有关系。然后再组织学生动手测出每个圆的直径,并计算出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学生看这个表格又会提出种种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已知圆的直径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思考,学到了新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能使学生学的更主动、更扎实,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相信如果长期坚持,数学教学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气象。

上一篇:问题情境 第12期 下一篇:浅谈上好讲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