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张扬

时间:2022-08-28 03:23:39

儿童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张扬

一、语文教学和发展儿童心灵的关系

第一,语文是一门表情达意的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儿童学习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磨练情思,使情思“进于丰妙”,既善于思考,又善于感悟;另一方面可以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在说话、作文中将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通过读书、作文提高思想感情,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才能对所读的文章理解深刻,才能写好文章。

第二,思想情感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现在,有的儿童对人对事都缺乏热情,非常感人的事,他们却无动于衷;无论父母对他有多好,他也感受不到、体会不到,这是非常危险的。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才能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

第三,思想情感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和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教学也不例外。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结合就会大大提高认知效果。因为人们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在情感里保存得最牢固。学生学了许多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但能打动儿童心灵的东西,都会在其情感深处留下深刻的记忆,使其终身难忘。

二、为儿童创设发展心灵的境遇

创设学习语文的境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首要方法。不论阅读或作文,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情境,将儿童引到情思的情境之中,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时,读书、作文才能达到好效果。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就非常重视一课开始带有情感的导语激发,她或以富于形象、生动、优美的激情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或以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将学生引入到所要学习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思。过程中,也很善于引导激发儿童的想像、思维和情感。这样,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儿童的思维活跃、情绪丰富,情思紧密。她更重视作文前的情感激发,如带孩子们去郊外找春天、看秋收、踏雪景,以唤起儿童的欢乐心情,孩子们的情绪高涨,情思活跃,又怎能写不出好文章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先是以情导入,激感;再师生载情读文,文中悟情,以达到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

三、做到语言和情思统一

语文学科发展儿童的心灵,激思,这是根本。“顺次而训练学童的语言,使其恰当所思,明显有序,最后乃着力于记录写述等形式的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论阅读还是作文不仅要重视内容的思想情感,还要注重语言形式和方法,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阅读教学在感受思想情感之外,还要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理解文章结构、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笔者一直主张阅读教学过程一般是由正逆两个过程构成,一是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这是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主要经过由具体(语言)到概括(内容)的过程。二是由思想内容到要点到语言表达的过程,从语言表达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思和文章表达方法。这是构成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理解作者写作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思维、情感的过程;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角度探索一些问题,如作者的情思是怎样表达的、文理是怎样阐述的、思路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上有何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又有何特色等等。学生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达到“善读”的水平。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大多数是停留在前一过程上。强调朗读是正确的,但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精彩语句不加咀嚼、体会,不去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思表达的思路,这样的朗读,学生能感悟到思想的内涵吗?

学生作文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看作文内容是否丰富,思想感情表达是否丰满;一方面还要在语言表达上进行指导,例如,文章结构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词语运用是否恰当,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文字书写是否工整、正确。这两方面要全面评改,不能因为强调情思的感悟,而忽视了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也不能强调语言形式方法的训练,而忽视了人文思想、审美情趣的感悟。语言和情思始终是统一的,语文课发展儿童的心灵,最终要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发展学生的情思,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感情,教师有了真情,才能做到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教材中的作者之情,再以之感染学生。例如,以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把学生引入大自然的美景之中,向学生揭示自然之奥秘,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进而能书写赞赏大自然的美文。对写英雄、伟人的课文,教师要以真挚的情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唤起学生对英雄、伟人的崇敬、仰慕和爱戴之情。由于情感的陶冶,随着形象感染程度的加深,学生内心就会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入境入情,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从而受到情感的陶冶。这样,作者、教师、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共鸣,使教学达到最高境界。要使教学达到这个最高境界,发展儿童的心灵,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

总之,让孩子在语文教学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既使学生内心充满生机,充满情思,张扬了个性,也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上一篇:给孩子一个舞台 让个性飞扬 下一篇:浅谈免费师范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