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本科生写作能力的探讨

时间:2022-08-28 03:22:17

关于培养本科生写作能力的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越来越趋于全球化,使科学活动当中的学术写作和发表以及学科之间的交流变得至关重要。而对刚刚步入学术生涯的本科生来说,由于学校教学模式的缺陷,使他们只注重科学研究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而忽略了学术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本科生的写作意识并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简单综述了学术写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列举了三点学术写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对还只沉迷于科学研究而不善于展示自己作品的学生以及其他学者提供建议。

关键词:学术;写作;发表;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239-02

一、前言

“科学工作的精髓在于判断和评论,这也恰恰说明了科学是最根本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科学依赖于相互交流,因此,我们坚持期刊的创办与发展将始终保持它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Hermann Bondi。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变成出版物并与他人分享和争辩事物的真相。对于一个科学家,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他学术水平的高低并不是由于他本人天生的智慧与魅力,也不是因为他科学知识的广泛与渊博,更不是因为他在日常中聪慧的表现来决定,而是取决于他得到的科研成果。不管一个人从事的科学实验的结果有多么引人入胜,在它还没有发表并与他人共享之前,将永远是不完整的。做科学研究的基础在于大胆的假设并且将得到的成果发表出来,只有这样,新的科学知识才能得到鉴别并且加入到数据库,即科学知识库中。科技论文是科研人员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将其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并加以总结的一种写作文体,是公布自然科学研究结果或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一种论说性文章。科技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成果,是研究人员发表学术观点的重要途径,只有发表才能使其在同行之间广泛传播,实现其价值甚至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对于一些行业的人来说,写下他们工作后的收获往往不具有很大意义。而与他们不同,科学研究需要写作并将其发表,以便他人参考、共享并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领域、甚至全球范围内该科学领域的发展。而一个作为同行、专业人士之间的佼佼者,学者们须有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做过的工作,告诉人们他曾经做过何事,为何做并怎么做,而且从中得到了什么。

因此,学者们应该做的不只是“做”科学,而是还要“写”科学。差的写作能力往往耽误或推迟好学问的发表与被认可,不幸的是,对目前年轻学者的培养往往过分注重科学的技术层面,而忽略了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因此导致了“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都不是作家”这一现象。当然,也有很多不喜欢写作的学者,就像达尔文,他曾经说过:“如果只做观察而不用记录,那么自然科学家的生活将是多么美好”[1]。如今的初级学者,即本学生,都没有机会去修一门真正关于写作的课程,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模仿导师和其他作者的写作方式和风格,虽然少数人因此而成了优秀的作家,然而,很多人在无选择性的模仿过程中,将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一并接受,因此也导致了写作中的恶性循环。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接受已有知识的同时,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2]。而学生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学到的或得到的科学知识(如新发现)转化成一篇较好的稿件,将其投到相关的期刊杂志,使其中的研究内容得以接受和被他人理解。然而,在不同学科之间,期刊杂志的投稿要求不同,甚至在同一种学科之间,也很难达成共识[3]。科技论文的发表作为新生事物,目前在我国尚面临着发展进程缓慢、论文学术质量不高、学术交流互动性差、学术认同度低、学术声誉无法与传统期刊及纸质网络化期刊相比等实际运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因此,减少刚刚步入学术生涯的本科生在学术写作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准确的理解学术写作的必要性,培养他们学术写作的意识,提高学术写作的能力是培养下一代学者的关键一步,因为作者才是使我国科技的进程加速并使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能动实体。因此,本文列举了几点写作时需要注意的原则,以试图对各个领域学者们(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题目的明确性

科技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多主体”,包括作者、读者和评审专家等,他们对学术作品都有各自的、独特的感知特征。因此,学术作品写作的关键在于它的明确性,成功的科学实验是基于明确的思想、明确的科学问题和明确的结论而形成的。学术作品只有显而易见的内容和观点,才能使多主体对学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具有统一的感知和认识。虽然,明确性是所有交流方式在理想程度上的必备条件,但是当一件事情第一次被告知时,其明确性是不可或缺的。大多数发表在高端期刊的学术文章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后才得以接受,是因为这些文章的确对新型科学知识的出现做出了贡献,而且学术作品在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内容的绝对明确性。

三、作品的可理解性

“力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学术交流也是相互的过程,如果一个发表的文章没有被它的读者所接受和理解,那么这篇文章是无用的。同样,再好的科学试验,在没有和被他人接受之前永远是不完整的;再好的科学内容,在文字表达不善或不能被读者所理解的情况下,该出版物将永远是“沉在海底的针”。因此作品的文字应尽可能的简洁、明了、直观、规整并具有层次性,使读者易于理解其包含的内容和所持的观点。学术写作不需要过多的装饰,应减少那些词藻华丽的润色,避免读者产生困惑和误解。然而,科学知识由于其独特性,本身不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行业之间进行交流。因此学术写作中更应该常常要求运用简洁又意义明确的词语来表达深刻的含义,从而不仅对同行的其他学者,或对初学者(本科生),或对其他狭小领域的学者,还要对使用其他语言的学者提供阅读的方便和交流的可能。

四、合理的组织内容和结构

合理有效地组织内容和结构是使作品清晰、易懂的关键。内容的组织主要取决于学术作品的标准格式要求,但作者思维的逻辑性在此过程中仍然起着关键的作用。多数学术性期刊的格式由4部分组成:前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即公认的IMRD(introduction,methold,result,discussion IMRD)结构[2]。

1.前言。此部分介绍学术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并介绍本文将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创新之处和本研究进行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2.研究方法。介绍文章所涉及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手段,该部分要求文字简单、明了以及详细性。只有实验方法介绍的足够详细,特别创新部分的详细描述,才能体现该文章的参考价值并得以他人的引用。

3.研究结果。描述本文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常常以图和表的形式出现,直观、清晰、明了,并符合这些图标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文字描述。

4.结论与讨论。此部分内容对于一篇优秀的学术作品非常重要。此部分为文章的总结,需要回答本文研究出了什么。以正文为依据,简洁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和前人研究结果的异同,并在理论与实际意义方面,提出近一步研究的建议。

五、结语

本科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的训练过程,是全面提高本科生自身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学术写作能训练学生提出科学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学术作品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论点是否新颖,收集的资料是否翔实,进行的推论是否严谨,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文字的表述是否规整等。然而,使本科生要具备这些能力,在短期内并不可能快速掌握和运用,而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学习和实践。因此,对于本科生写作的培养必须耐心投入。

参考文献:

[1]Trelease,S F.How to writ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apers[J].Williams and Wilkins Co.,Baltimore,1958.

[2]Day,R A.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J].ASM News,1975,(42):486-494.

[3]南敬实.培养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的探讨[J].古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12(6):100-102.

上一篇:物理教学目标引,探究能力合作辅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