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中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08-28 01:35:06

中学体育中的创新教学

【摘要】所谓创新教学,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1〕创新教学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创新教学在体育领域的实施,也给体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学;体育;创新;教学

近年来,全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全国各个地方都开始重视中小学生的身体锻炼,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为让学校和家长重视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文件,决定从2013年起,全省中招体育考试统一按满分5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分值从大多数地市执行的30分一下提高了20分。体育中考分值的增加,势必会引起学校领导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体育教师的地位也会随之得到提高,但也给体育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这成了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变过去的放羊式教学或者单一技术动作训练的教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成了当今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主流。体育创新教学要改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单一教学模式,要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不能考什么项目,就练习什么项目,要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体育课堂中让学生们充分地动起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对于创新式的教学,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活动,即教师运用教学策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2〕在体育课堂的新授课中,教师一般采用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们进行分组练习的常规教学顺序。在我的课堂中,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顺序,而是先让学生们进行探究练习,找出做得比较规范的学生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教师再作讲解示范。在学生们进行探究练习的时候,可以用展示图、动作要点提示等,来促使学生们的技术动作趋向规范化。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更快地学会技术动作,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能力。

2增加游戏竞赛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课堂中学生们需要承担一定的身体负荷,这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偏差,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就会降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体育课堂中要多采用游戏竞赛法。游戏竞赛法是将体育运动项目与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游戏或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在严密的组织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进行的。使学生们在激烈的比赛或愉悦的游戏气氛中进行身体锻炼,既培养了学生们争强好胜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编游戏内容。让学生们自主活动,教师则充当“导演”的角色。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经验。游戏竞赛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也不能任意运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科学性

游戏竞赛教学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差异和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因素,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竞赛中,要掌握适宜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使学生在游戏竞赛中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

2.2安全性

游戏竞赛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创编体育游戏时应特别注重安全因素,游戏前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检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防范伤害事故的发生:游戏竞赛中尽量避免危险的或难度高的技术动作;在运动比较激烈的游戏竞赛之前,学生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免拉伤肌肉;对场地器材进行认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等。

2.3纪律性

组织纪律性是游戏竞赛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安全性的最大保障。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游戏的规则和方法进行游戏和竞赛,做到严而有序。游戏竞赛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改变分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体育课堂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不能按照传统的固定分组。分组的方式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友帮式分组、自由组合分组等。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分组方式,在体育技术动作学习的分组练习中,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这样就能起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实心球的课堂中,就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在同组内开展竞赛,可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使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一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组内成员之间竞争的激烈性,又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200m、400m和800m的竞赛中,就可以采用同质分组的方式。

4采用分层教学,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按水平差异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5小结

创新的体育教学虽然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但是比较容易忽视体育运动的负荷要求。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必须要承受一定的身体负荷,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成绩,达到强身健体的运动效果。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时,既要满足学生们对趣味性要求,又要注意体育运动负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宋红如,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7(48).

〔2〕王艳芳,体育创新教学探讨〔J〕.天中学刊,2007(5).

上一篇:寝室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下一篇:八月炎热,清热养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