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球和传接球两技术间的教学关联

时间:2022-08-28 01:00:36

篮球技术教学中,运球和传接球两技术间的教学关联

1 前言

篮球运动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教学内容。其中运球技术和传、接球技术教学又是篮球教材中的教学重点,二者之间存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那么在篮球技术教学的初级阶段中,正确处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二项技术动作方法、要领,对培养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仅从运球技术教学对传接球技术教学的关联出发,就如何理顺、调整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教学实践初探。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武汉科技大学06级篮球选项课14个篮球选项班(341名)学生及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部分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法

咨询、收集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等学校相关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

2.2.2 对比实验法

即将武汉科技大学06级篮球选项课14个篮球选项班(341名)学生,分成二个教学实验班进行篮球运球和传接球技术教学实验,对照班按该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各教学时数进行正常教学,实验班则按增大运球教学时数,减少传接球教学时数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期结束后对学生全场运球技术考核的成绩进行数理统计T检验,以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2.2.3 教师对学生掌握传接球技术

(全场二人直线传接球、全场三人直线传接球、全场三人八字围绕传接球练习)进行教学综合教学评定;对于其教学评价按以下要求进行:①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跑动的路线是否正确,②练习时传接球的方法是否正确,③练习时传球的路线、落点是否到位,④练习时是否有走步的现象发生,⑤练习时二人配合是否协调、熟练,⑥练习时能否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⑦教学比赛或班级比赛中运球技术和传接球技术运用程度。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

3.1.1 运球考核项目成绩T检验结果

对照班按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运球教学时数5学时)进行运球技术教学,实验班在原有教学时数基础上增加3个运球教学时数进行教学后,对全体学生按教学要求进行全场综合运接球进行间投篮考试。见表。

经过T检验表明由于T等于4.289,T值(0.01)为2.59,4.289>2.59;可以认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全场综合运球接进行间投篮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

3.1.2 教师对学生掌握传接球技术(全场二人直线传接球、全三人直线传接球、全场三人八字围绕传接球练习)教学评定。全场二人直线传、接球,全三人直线传、接球,全场三人八字围绕传接球练习是篮球选项课所要求完成的教学基本任务,教学过程观察表明:

3.1.2.1 对照班练习失误主要是以①、②、④、⑤为主;练习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而⑥的练习要求则完全不能达到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教学比赛中以个人运球技术运用为主,传接球技术的运用少,传球技术的运用是在不能继续运球时,才盲目将球传出;且传球失误率高。

3.1.2.2 实验班练习失误主要是以③、④、⑤为主,能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中等强度和密度的练习要求,但对较高的练习强度和密度的练习要求则不能完成;在比赛中运用传接球技术时同样存在对照班所存在的问题。

3.2 分析讨论

作为篮球教学的基本内容,同在一级难度内容教学、练习,由于各级学校的篮球教学大纲所制定的教学文件出现一定的误差,导致教师在运用和组织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时,不能按篮球运动教学规律进行正确教学安排,篮球运动的特性决定了在一级难度内容教学时,基本技术的教学与练习必须要以运球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对学习、掌握传接球技术有着正效应影响的效果;因为运球技术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过程中,用单手连续拍击球,并借助地面反弹起来的球继续原地或移动中连续拍球推进的技术;在学习和掌握运球技术过程中都是由身体姿势、手臂动作,球的落点和手脚协调配合中各环节组成,其关键是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脚步移动的熟练程度以及手、脚、身体的紧密配合。

3.2.1 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与球感练习相结合

“球感”是人体分析系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活动的集中表现,是一种复合的专门化知觉。“球感”是一个能感觉到而又不太容易说得清的东西。“球感”与“球性”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必然的联系。球感之所以获得是基于对球性的深透了解。所谓“球性”是指球所固有的特性,而“球感”是人对球所固有的特点、特性的认识,是一种高度的专门化知觉。球感是人对球性的深入感知、认识,是球性的进一步深化,对球性的掌握是获得球感的基础。

学生的“球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体,然而,它是提高学生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其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掌握、提高、个人特长的突出、战术配合的实现,必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2.2 加强脚步移动技术教学同样是促进球感、提高运球技术的重要手段

脚步移动是篮球运动中队员为了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空间所采用的各种脚步动作的总称;在比赛场上,双方攻守双方相互交替相互争夺,并为争把球投进对方球篮,而不让对方投中本方球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双方队员必须在球场上不停顿的移动,来寻找投篮机会或阻止对方投篮,以争取进攻和防守的主动权,因此,在一级难度内容教学、练习时也应选择与运球技术练习难度相适应的基本移动技术教学内容进行移动技术教学和练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移动技术对学习、练习、掌握、提高运球技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2.3 球感、运球技术、移动达到一定教学要求后,再进行原地或进行间二人(三人)传接球技术动作方法、要领的教学和练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球感、运球技术、移动技术教学达到一定教学要求后,根据运动技能掌握正态效应原理,此时进行传接球技术教学和练习,学生对传、接球技术动作方法、要领的学习和练习理解力就比在教学初期进行原地或进行间传接球技术教学的效果要好,这一点从教师对学生掌握传接球技术(全场二人直线传接球、全场三人直线传接球、全场三人八字围绕传接球练习)教学评定的环节里以得到充分的肯定;其主要反应出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跑动的路线是否正确、练习时传接球的方法是否正确、练习时传球的路线、落点是否到位、练习时是否有走步的现象发生、练习时二、三人配合是否协调、熟练、流畅、练习时能否按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教学比赛或班级比赛中运球技术和传接球技术运用程度等方面均达到了传接球技术教学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现行各普通高校的篮球教学大纲中的运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时数分配表明,各校其教学时数的分配时只是注意到了这二项基本技术是同等重要的,是教学重点,但并没有考虑到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这二项技术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重点;所以把这二项技术教学的教学时数都是安排一样,从而导致了在篮球选项课课堂教学时,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把这二项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进行,没有正确区分和理解这二项基本技术的教学侧重点,因此导致篮球选项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2 建议

4.2.1 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一级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大运球技术的教学时数比重,以球性、移动技术和运球技术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篮球运动了解的特点,采用适合现阶段学生基本情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数里,快速提高学生的球性、提高学生原地和进行间运球技术的教学效果。

4.2.2 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传接球技术的教学应该重新进行认识,只有完成了当学生的球性和移动技术与运球技术相结合进行教学的过程之后,学生的球性和运球技术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再进行原地和二人或三人进行间的传接球技术教学。

4.2.3 对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一级基本技术教学的运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时数安排,应当正确理解这二项基本技术在一级教学过程中哪种技术是教学的侧重点,适当减少传接球的教学时数,加大运球技术的教学时数,以保证篮球选项课技术教学效果。

上一篇:云计算环境下课程的深度变革与文化转型 下一篇:构建中小学教师电子小报的有效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