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28 12:07:53

中职“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根本宗旨。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中职学校“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创新能力;“植物生产与环境”;课堂教学;中职学校

一、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不同知识点的学习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探究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讲到“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时,提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水浒》中的鲁智深能倒拔杨柳显示其力大,而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不起人时常说“你算哪棵葱”,请从拔起这两种植物的难易程度方面分析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再考虑生产上的间作、套种有什么好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通过讨论和分析,最后找到答案: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深的属于深根系,反之则属于浅根系,深、浅根系的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根系的分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这种“探究式”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创设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如讲到“根的变态”时,我提问:为什么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说一个红薯一个坑?请大家讨论。课堂马上就热闹起来了,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学生几次回答都说不大清楚的情况下,(我也知道对于读职高的孩子来说,真是挺难理解的。)我才给出了正确的解答:主根变态和侧根变态造成了不同的现象,学生也进一步理解了主根和侧根概念。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态度,把爱心、微笑、激励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课堂内外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创新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增加阅读量,这就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课本中的“知识拓展”和教师从网上下载的一些“植物生产与环境”方面最前沿的科学知识都能使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接触生产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言语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各种课外活动或社会调查活动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与他人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四、加强实验与实训课的开展,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可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农学专业的学生普遍是以考对口大学为主要目的进行专业选择的,教材中的实验与实训课由于实验设施、设备、升学率的原因几乎没开或开得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去创作富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体会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哪怕失败了也不可怕,因为酸甜苦辣各具滋味。

实践证明,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环境,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套路,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作者简介:蒲凉益 (1967—),男,四川冕宁人,四川省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学和烹饪。

上一篇: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 下一篇:浅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