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诗歌对译的方法与要点

时间:2022-08-28 09:34:12

汉英诗歌对译的方法与要点

【摘要】本文着重从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英汉诗歌互译策略探讨,建议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翻译目的、读者接受心理与特定语境等因素,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诗歌的特点;英汉诗歌对译;翻译原则;翻译目的;语境

英语诗歌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比较直白,在感情手法上不如中国诗歌含蓄委婉。本文主要从英汉诗歌对译的几个基本方面进行翻译方法的详细阐述,同时也将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英汉诗歌对译的发展方向。

一、汉英对译的基本方法

在张春柏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中,提到过四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形式翻译(formal translation);阐释性翻译(interpretive translation);扩张性翻译(expansive/free translation);模仿性翻译(imitative translation)。简单地说,形式翻译追求的是译诗的学术价值,而不是文学价值,通常是直译;阐释性翻译是面对广大读者的文学翻译的方法,追求的是诗歌的文学价值;扩张性翻译是一种极度自由的翻译方法,改掉了原诗的风格和意象,还添加了自己对诗的理解和阐释,这种方法通常偏离原诗的主旨;模仿性翻译则是译者借用原诗的形式或思想,用自己的译入语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在我们的日常翻译活动中常常提倡用阐释性翻译的方法进行诗歌的翻译,而另外三种方法则分别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Sweet day,so cool,so calm,so bright!甜蜜的一天,如此清爽、如此安静、如此明亮!给译文添加一些语言上或文化上必不可少的阐释性的词或短语,这种方法被称为“解释性翻译”或者“阐释性翻译”,其目的是向译入语读者传递源语的隐含义,使译文更加充分地再现原意。再比如:Sweet rose,whose hue angry and brave.美丽的玫瑰,色泽红润艳丽。这里也运用到了阐释性翻译的方法,使得原文的意思很好地传达给读者。

诗歌翻译不能拘泥于原词的表面意义,而要根据上下文悉心揣摩这个词在原文中的特定含义,选择符合译入语习惯的对应词语。一般说来,选择和确定词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根据词类选择词义。首先要判断一个词在句中属于哪一种词类,起什么作用,然后再根据词类选择恰当的词义。如:Bullets fell round him.(prep.)子弹落在他的周围。首先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得出划线词在这里是介词,可以译作“在……的周围”。又如:Shall I show you round?(adv.)我领你四处看看好吗?同样的词语在这个句子里作副词,所以应该翻译成“到处”的意思。再看It is as round as a ball.(adj.)它像球一样圆。这个句子中,划线词在“as…as…”结构中,因此是形容词词性,翻译成“圆的”。

值得指出的是,词类转换使英语获得了无数生动的词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也是英语在历史发展中的产物。认识到这一点可以提高我们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2.根据词的搭配习惯确定词义。英语和汉语的搭配习惯不同,主要是动词和宾语,主语和谓语动词,以及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英汉互译时需要按译入语的搭配习惯来处理不同的语言现象。比如:英语动词make后接不同的宾语时,翻译成中文则要选择不同的动词:

to make a dress做一件衣服

to make trouble惹麻烦

to make a fire生火

to make a living谋生

to make money赚钱

3.根据词的使用场合确定词义。英语中的同一个词用于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词义,必须充分考虑词的使用场合以及上下文的联系,才能选择其恰当的词义。比如claim这个词,一般都认为他的对等词是“(根据权利)提出要求、所有权”。但是,在不同的场合中,译者应选用带有不同感彩的词语。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必须用心地对汉语原文的特点进行理解和分析,这就要求翻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功底。译者还要考虑到译入语的语法规则、写作风格、表达习惯等。要想把源语的意思用译入语准确地表达出来,用比较通顺的译入语来表达地道的源语,译者还必须对两种语言的语法、语义、句法、惯用法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具有深刻的了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翻译的原则同样应遵循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即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尽量再现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诗歌翻译的要点

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理解和分析诗歌,抓住中心思想,做到表达有主有次。一首诗歌的重点是什么呢?当然是诗歌的主旨和灵魂,我们如何能探到诗歌的灵魂呢?诗歌的灵魂也是诗人的灵魂,诗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感而发,抒发出不同的意境和美感。

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平生大多抒发自己的壮志和对国家的赤诚之心,他的绝笔诗《示儿》家喻户晓: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Testament to my sons

I know that after death everything will be vain,

But I’m grieved not to see our country reunite.

When Royal Armies recover the Central plain,

Do not forget to tell your sire in sacred rite.

要想全面理解这首诗,我们必须和诗人所处的时代相关联,诗人经历了怎样的一生,他想通过精练的语言表达什么。只有全面理解了诗歌背景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我们才能原汁原味再现它的灵魂。因此,在翻译这首诗的时候,译者应读懂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突出诗歌中“万事空”、“悲”、“九州同”的信息转达。而“悲”字则是全诗的诗眼,形象地勾勒出了整首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本是一种唯美的感觉。我们从诗中可以领略诗人带给我们小桥流水人家的细腻,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澎湃,一览众山小的气势。基于译者自身的水平,在翻译诗歌的时候是否能攀登上诗的顶峰,活灵活现地表达出原诗的意境?

要做到诗歌意境的再现,首先要求译者具备心灵的美感,也就是审美。拿起手中的诗歌,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亦或自己喜欢的清净地方,大声或轻声的读出来,一遍或几遍,读出诗的音韵美,边读边思考,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情景,诗人所处的环境,慢慢的融入到自己的脑中,自己的心灵里,再翻译于笔下,我们的译诗就更充满了灵气,尽可能地达到美学的境界。

汉语是一种意境语言,“只要排列出奇,组合得当,三言两语就能出景、出情,情景交融”。而英语则注重逻辑分析,少了“虚”和“意”,更多的是“实”和“境”。比如:余冬日往视,但见衰柳寒烟,一水茫茫而已。此汉语句子里的“意”——衰、寒、茫茫,和“境”——冬日、柳、烟、水,情景交融,让人充满联想和感触。林语堂曾经这样翻译:I went there,however,on a winter day and saw only a stretch of cold water againstsomesparsewillowtreesanda frosty sky.虽说林译切合原文,也传达了原文的情与景,但由于英语没有汉语那么多产生朦胧美的词,使得译者无法完全再现和传递原句特有的意境。

文学翻译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当两种语言发生碰撞时,它们是在两种文化传统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不同的文化会有不同的表达特色,所以每一种文化都存在于与另一种文化相互作用的环境中。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词,常常具有一词多义、象征性、审美意象和隐喻等特征,字里行间别有一番韵味和意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诗歌作为文学艺术表现领域中最美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古到今千百年来散发着醉人的芳香。诗歌是如此的令人着迷,以致于有那么多的追捧者争着要学习诗歌、欣赏诗歌、翻译诗歌。翻译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很复杂的过程。朱光潜曾经这样说过:“翻译好比画家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或者事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表现在画面上。同样的,作为译者也总是先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然后再用另一种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总之,译好一段优美文章或对别人的译文进行评论,都离不开翻译理论体系和翻译规范标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邓曼娜.Simile——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J].高教研究,2001.

[2]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黄知常.修辞中的语言经济学[J].修辞学习,2002.

[4]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修辞学[M].三联书店出版,1991.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

上一篇:高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研究现状 下一篇: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规范化设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