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1 18:13:30

汉英翻译论文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1篇

一、公示语汉英翻译存在的问题

(一)拼写混乱

拼写错误是公示语翻译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错误。除了拼错、大小写或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以下三类错误也应引起重视。(1)直接写成拼音,比如把“恒美创意图文有限公司”错译为“HENMEICHUANGYITUWENGONGSI”;(2)直接写成英语,中英文整齐的对号入座,比如“售票处”,原译为“SELLTICKETROOM”;(3)中英混用。“XX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原译为“SUBDISTRICTZHENGWUFUWUDATING”。这类错误可能不会引起很严重的误解,但是他们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极为不好的印象,并极大的影响了公示语应该达到的目的。这里建议分别改译成“HenMeiPhotoWorkshop”,“TicketsOffice”和“DistrictOffice”。

(二)语法错误

在翻译公示语时,常会出现一些语法错误,如词性误用、名词单复数不当、冠词遗漏、动词形式错误的等。例如“禁止停车”:“NOPARK(PARKING)”;“请带好随身物品”:“PLEASEBRINGYOURBELONGING(BELONGINGS)WITHYOU”;“请走侧门”:“PLEASEUSE(THE)SIDEDOOR”;“XX机动车驾驶学校”:“AUTOMOBILEDRIVE(DRIVING)SCHOOL”:“XX装饰有限公司”:“DECORATED(DECORATION)CORPORATION”;“男士休闲服”:“MAN’S(MEN’S)WEAR”;“中西快餐”:“China(CHINESE)andForeign(Western)FastFood。以上这些语法错误或者是译者粗心所致,也可能是想当然而为之,其实在翻译中稍加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三)中式英语

英语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如south-east指的是“东南”,而不是“南东”(east-south),north-west指的是“西北”,而不是“北西”(west-north)。但很多公示语的翻译就是望文生义,完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比如把“中国烟酒”译成“CHINASMOKEWINE”就不妥。按英语的习惯翻译成为“Cigarette,LiquorandTea”。“警务工作站”译为“POLICEWORKSTATION”,或者“PoliceAffairsStation”都是对照汉语生硬的翻译,其实译成“PoliceStation”就能让外国人明白。“租赁公司汽车服务中心”中的“租赁”译成“RENTCOMPANY”,也完全是从中文角度去翻译,在英语中一般是翻译成“CarRental”,把“口腔门诊”译成“Mouthdepartment”,让人哭笑不得。建议改成“DentalOffice(Department)”。

以上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这类所谓的“chinglish”英语往往是在翻译时按照汉语字面的意思和语序结构“亦步亦趋”,完全忽略了汉语和英语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一味将汉语思维模式和审美需求强加于译文之上,牵强附会地“套译”而成的。

(四)语义模糊

语义模糊的原因很多,试看以下五个误译的例子:(1)“小心碰头”:TakeCareofYourHead,改译为WatchYourHead或MindYourHead;(2)“钟表城”:TimeCityWatches&Clocks,改译为Watches&ClocksShoppingCentre;(3)“太普爱家房屋买卖租赁”:TopLoveHouse,改译为TaiPuRealEstate:SalesandRent;(4)“梦洁家坊生活馆”:MendaleHouseholdLifeHouse,改译为MendaleHouseholdTextileHouse;(5)“中医骨伤医院”:HERBHOSPITALFORBONEINJURIES,改译为TraditionalChineseOrthopedics。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本来在汉语里很清楚的东西,由于中英转换的失误,在英译中全没了影子。生搬硬套的翻译比如“TopLoveHouse”,“LifeHouse”会给人以云里雾里的感觉,不知所措了。误译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模糊现象主要还是在于译者在中英转换过程中信息丢失、翻译不完整所造成的。

(五)文化误解

文化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又难以捉摸、难以处理,是翻译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万正方,2004)由于公示语翻译有着言简意赅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寥寥几字中体现出文化涵义,文化因素很难顾及。譬如有一服装专卖店叫“芳芳服装店”,翻译成为“FANGFANGFASHIONSHOP”。但是问题来了,提起芳芳中国人会想到一个可爱美丽的女孩形象,而英语中“Fang”却指的是狗或蛇的毒牙。另有一家名为“银狐”的美容美发中心,店名被译为“SilverFoxBeautyandHairDesignCenter”。在西方,fox隐含有狡猾、奸诈等贬义,在汉语里,虽然也隐含有贬义,但是“狐”还常常给人以美丽,迷人,风情万种的联想,但将店名译为“SilverFox”可能会使不少西方人望而却步。要用寥寥数字体现出文化内涵,难度可想而知。在翻译过程中也可以灵活一些,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FANGFANGFASHIONSHOP”可译成“YoungLadiesFashionStore”;而“SilverFox”可考虑用拼音处理成“YinHu”,避免文化上的误解。当然这些原在中国文化里的特别内涵在翻译后都多少损失了原来的味道。总之英语国家与我们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传统和思维方式,如果译者不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就很有可能发生与本意背道而驰的翻译错误。在公示语的翻译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公示语的翻译和其他的文本翻译有共同的地方,但是公示语翻译也有它的特殊性。

二、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特点

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语言文化交际,实现原作意图,因而译者应根据具体译文,抓住原作意图,灵活选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提出的两种翻译策略。语义翻译重视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原意,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完整再现语言的表达功能。交际翻译的关键则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贺学耘,2006)。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标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冯国华、吴群定义忠实为对应“原文的内容意旨和风格效果,而不是原文语言表达形态。”(冯国华,2001),也是这一理论的延伸。在这两种翻译策略中,语义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内容”,而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效果”,后者所产生的译文通常是通顺易懂,清晰直接,规范自然,符合特定的语域范畴。

公示语翻译就应该重视效果,以“忠实”为基础,将读者放在第一位,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公示语翻译的现状,达到公示语翻译的目的。倪传斌和刘治曾提出在公示语翻译中应遵循“简洁、明了、语气得当、规范化和适度诙谐”五原则。(倪传斌,1998)倪晶认为公示语翻译要具备简洁明了、语气得当、翻译规范和适度幽默。(倪晶,2005)的确,对外宣传英译汉有别于文学翻译,它只是一种大众读物,读者对象多为国外普通游客,其意图就是让国外游客读懂看懂并喜闻乐见,从中获得相关信息。倘若翻译时一味按照我们汉语的习惯,对号入座,译文势必与英语表达习惯格格不入,行文话语堆砌,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以上列举的译例便是活生生的证明。

三、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对策

(一)首先要熟悉公示语的语言

公示语是一种公开和面对公众的,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这就要求这种文体要简洁、明了、正确、从而提供给公众清晰易懂的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在翻译时语汇要简洁,措辞要精确,要能用寥寥数词,或用简单明了的图示,或图标与文字结合来表示,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而不能随意使用冗长的句子,并且要注意选用常用的词语。

(二)了解公示语的功能意义,借用已有成果

戴宗显认为“对待交通等国内外可以一致的标识,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找一些专家到国外把他们的表达用语拿过来使用。”(戴宗显,2005)。实际上,除了一些很中国化的公示语,汉语公示语基本上都能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公示语。这就要求译者不可望文生义,要尽可能多查资料或请教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朋友。

(三)除了对语言和形式的要求,在翻译公示语时必须要注意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社会背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都充分地体现在公示语中,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没有掌握汉英文化差异,也就不可能完成从原语到译入语的转换。

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翻译技巧的问题,还包括人们的认识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会外语就能翻译,其实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功不只是外语水平,而且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因此翻译公示语时,应该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第一位,运用交际翻译的方法翻译,才能得到准确无误的译文。

四、结语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资料;翻译方法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旅游。让外国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除了导游员的介绍,我们也不能忽视相关旅游资料的作用。旅游资料的种类很多,有图书、宣传画册、导游图、电视电影记录片和明信片等,它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目前的现实是英文版的旅游资料大都译自汉语,而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诸如原则、方法等问题。本文重点讨论的是:以国外普通旅游者为对象,以介绍中国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活动)为主的旅行指南及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译英问题。

Abstract:Itisself2evidentthatChineseandEnglisharecompletelydifferent.Whencomposingtourism2relatedmaterials,theauthorsoftheChineseversiondonot,andneedn’tconsidertheirbeingtranslatedintoEnglish.Asthetranslationoftourism2relatedmaterialsdiffersfromthetranslationofliteraryworksordocuments.

Thetranslatorsshouldfirstbeawareofstyleofsuchmaterialswhentranslatingthesematerials;secondly,theyshouldknowtheirpurpose—tointroducethespecificandusefulinformationtocommontouristsinalimitedspace;finally,theyshouldknowtheirreaders—thetouristswhocometoChinaonholiday,andwhoknowlittleoralittleaboutChina.OnlyinthiswaywilltheEnglishversionbewellreceived.

Keywords:tourism2relatedmaterial;translation

一、景点名称的翻译

景点名称的翻译看似简单,但要译好译准,还需要译者对其有透彻的了解。一般的做法无非是音译、音译加意译和意译。景点名称是采取音译还是意译,要视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苏州著名的景点寒山寺,就不能译成ColdHillTemple,因其是取自一古代诗僧寒山之名,故只能将其译成HanshanTemple;又如:拙政园(GardenofHumbleAdministrator)是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后在元大宏寺遗址所建造的别墅,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也”一句为园名。如果采用音译的方法,不仅这其中的历史人物、典故将不为读者所知,其园名及游园的雅趣也无从体会了。

再比如,同样是庙宇的潭柘寺、塔尔寺、凤凰寺、栊翠庵和包公寺,在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观其名,还要知其实,才能选择恰当的词汇。潭柘寺是佛教寺庙,

译成TheTempleofPoolandOak;栊翠庵是尼姑修行之地,译成GreenLatticeNunnery;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寺院,译成TaerLamasery;凤凰寺是一清真教寺院,故译成FenghuangMosque;而包公寺是为纪念包拯所建的寺庙,所以译成TheMemorialTempleofBaoZheng。如果一概音译加temple的话,

读者就无法对中国的宗教有更多的了解,使他们的中国之旅的收获大打折扣。还有“大观园”里的“稻香村”,名为“村”,实际不过一清朴农舍,所以要译成:PaddySweetCottage.

二、旅游资料的翻译

(一)明确译文的体裁,了解英文同类材料的写作模式旅行指南、城市及旅游活动的对外宣传材料,其篇幅是有限的。译文的读者是那些对中国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的英语国家的客人。要让他们在有限的篇幅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译者应该了解英语国家这类材料的写作模式。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美国密歇根州的MACKINAC岛和ALPENA市的旅游资料。

MACKINAC岛的旅游指南包括不同颜色标识的旅行路线图和沿线的景点介绍。如从设在码头上的Visitor’sCenter到重要的景点之一FORTMAXKINAC:

例1.

11FORTMACKINAC,THEVIEWFROMTHETOPWalking,1P2to2hoursVisitor’sCentertoFortMACKINAC:

In1779,duringtheAmericanRevolution,

Lieutenant2GovernorPatrickSinclaircommandedBritishfurtradingactivitiesandthemilitarygarrisonattheStraitsofMACKINAC.AfraidthatAmericanrebelswouldattackhismainlandfortatpresent2dayMACKINACCity,

SinclairsawMACKINACIslandasreadilydefensible.

Standingnearthepresent2dayVisitor’sCenter,henoted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whichshapedthepatternofislandusefortwocenturies.

UnliketheshoreofFortMichilimackinac,theIslandhadadeep2waterharborforBritishwarshipsand,muchlater,forexcursionandferryboats.TheflatshorelinewasidealforFrenchandEnglishhomesandfurtraders’warehouses.Todayshopsandhotelsclusteraroundthecommercialdocks.MostofallSinclairlikedthecliffoverlookingtheharbor,whichgaveacommandingviewoftheStraits.HerehebuiltFortMACKINAC.

WalkingupFortStreettothefootoftheFortrampyoupassthetriangularstonemonumenterectedin1931bytheDaughtersoftheAmericanRevolution.Itproclaimsthat“MACKINACisthemostplaceinMichigan.”OntheleftisTrinityEpiscopalChurchandontherighttheMissionaryBarkChapel.

?

例2.

ALPENA是位于密歇根州西北部,濒临休伦湖的一个小城市。该市幽静、清洁,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它是这样宣传自己的:

Longpleasantdaysofsummerdrawusoutofdoorswherewelingeruntilthelastbitoftwilightfades.Gentlebluewaterlapstheshoreandwarmsunshinenudgesswimmersin,whileothersstrollthesandsinsearchoftreasureorsimplylieonthebeachanddrinkinthesun.

Canoeistspaddletheriver,pastlushgreenwoods,cattailsandwildlife.

??

Autumnblazesinwithaspectacularfarewelltosummerinmagnificentshadesofred,orangeandyellow.

Thebountyofseasoncallsforcelebration.Fromscarecrowsandpumpkinstocelebrationsofpioneerandmaritimehistory,peoplefindplentyofreasonsforrevelry.

Thecountrysidebeckonswitholdfashionedhospitalityandthefruitsofabountifulharvest.

?

例3.

密歇根州地处五大湖区,近几年来每年都要举办灯塔节。下面是一份灯塔节的广告宣传材料:

7thAnnualGreatLakeslighthouseFestival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2ndweekendinOctober,AlpenaMichiganThursdayTouronyourown:

MiddleIslandBoattoursThunderBayIslandBoattourVisitoneofyoufavoriteGreatLakesLighthousesPlanonAttending:

Children’sConcertKickoffEventMemorialtoLostSailorsFridayADaytotouronyourown:

Youmaywanttovisitsomeofthefollowing:

JesseBesserMuseumMiddleIslandMuseumonWheelsSturgeonPointLighthouse??

从以上这3份材料来看,英文这类旅游资料的写作特点是:对景点的介绍侧重指导性和实用性;对旅游城市的介绍重点在突出特色;而对旅游活动的介绍重点是让活动时间、地点、安排一目了然。从语言风格上看,通篇没有华丽的溢美之辞,用词直白、简练,叙事具体、直截了当。(二)译者不是工匠而是设计师

译者不是作者,这是无法选择的事实。但译者不应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工匠,他(她)要为读者着想,即译文能否为读者所接受,是否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因此,译者应该是一名设计师。

汉语中描写风景的词汇丰富,辞藻华丽,所以中文这类材料中主观描写、“虚”夸之词较多。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集中体现在旅游宣传材料中,

如历史人物、典故、神话、诗赋、成语、地名、历史年代等等。如何翻译这些材料,恰如其分地表达、传递给外国旅游者,就不得不考虑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所谓翻译,翻译家杨绛的理解为:??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至于如何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个别解决。

具体到旅游资料的翻译,如果一味强调“忠实”,

译出的文字会是什么样呢?请看:南方某市举办的龙舟会的宣传材料:“中华大地,江河纵横;华夏文化,源远流长??轻快的龙舟如银河流星,瑰丽的彩船似海市蜃楼,两岸那金碧辉煌的彩楼连成一片水晶宫,是仙境?是梦境?仰视彩鸽割飞,低眸漂灯留霓,焰火怒放,火树银花,灯舞回旋,千姿百态,气垫船腾起一江春潮,射击手点破满天彩球??”

译文:ThedivinelandofChinahasitsriversflowingacross;thebrilliantcultureofChinahasitsrootstracingbacklong?

Thelightdragon2boatsappearontheriverasthoughthestarstwinkleintheMilkyWay.Therichlydecoratedpleasureboatslooklikeasceneofmirage.Thesplendentawningsingreenandgoldchainintoapalaceofcrystal.

Isthisafairylandorameredream?Lookingabove,youcanseethebeautifuldovesflyingabout.Lookingbelow,

youcanseethesailinglampsglittering.Crackingarethefireworks,whichpresentyouapictureoffierytreesandsilverflowers.Circlingarethelantern2dancers,whopresentyouavariationofexquisitemanner.Overtherethemotor2boatsareplowingthewater,thusatidestirsup.Overthere,themarksmenareshootingtotheirtargets;thuscolorfulbeadswhirlaround?

译者可谓“忠实”,但在nativeEnglishspeaker的眼中却是fullofhyperbole(充满了极度夸张),不知所云。赛龙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活动,外国游客感兴趣的是其由来、内涵、习俗等具体的信息,而非这些主观、空洞的辞藻的堆砌。

又如某市的画册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市内外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市中心有赵武灵王操演兵马和观赏歌舞的武灵丛台,市郊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遗址,城北有明代所建“蓬莱仙境”般的黄粱梦吕仙祠,市西南有可与龙门、敦煌媲美始凿于北齐的响堂山石窟;又是典故之城??黄粱美梦、毛遂自荐、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众多成语典故,脍炙人口,给人启迪??

译文:Thereareover300scenicspotsandhistoricalsitesinsideandoutsidethecity.IntheciviccenterstandstheWulingCongtaiterrace,wheretheKingWqulingdrilledwarriorsandenjoyedsinginganddancingperformances;intheoutskirtsremainstheruinedcityoftheStateofZhao,themonumentspeciallyprotectedbythestate;inthenorthliesthefairy2landlikeGoldenMilletDreamTemplebuiltinheSongDynasty;inthesouthwestliestheXiangTangCavesTemplebuiltintheBeiQiperiod,whichisthoughttobeasfamousasLongmanandDunhuang.Beingatownofallusions,suchas“GoldenMilletDream(PipeDream)”,MaoSuiRecommendingHimself(Volunteeringone’sservices)”,

“BearingtheRodforPunishment”,ReturningtheJadeIntacttoZhao”,etc.,whicharewidelylovedandquotedbypeople.对于普通的外国游客,这样一段充满了陌生的中国地名、人名、朝代名、典故和成语的文字,哪里还谈得上喜闻乐见!

所以这里还要重提前面所说的:译者要为读者着想,要了解英文的表达习惯,要使译文有可读性,

要为一般的外国游客所接受。笔者认为,翻译这类材料,译者应该对译文加以设计,对原大手术,

去掉主观描写,突出译文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对于那些令译文读者费解的内容或删除、或增加解释性翻译、或改写。

我们再看一看对原过“手术”的译文。在“成都武侯祠”折叠式导游图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刘备章武三年病死于白帝城永安宫,五月运回成都,八月葬于惠陵。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简单,如果直译过去要外国人读懂也并非易事。“章武三年”外国人读不懂;“白帝城永安宫”外国人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并且刘备永安宫托孤一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五月”,“八月”是农历,不是公历,农历外国人读不懂;

“惠陵”就在武侯祠内。要是在其他读物里可以用译者注的办法来讲清楚这些中国历史知识,而武侯祠导游图,文字不足一千,类似这样的历史知识还很多,不可能加上比正文还长的译者注。因此,只能在不改变原作原意的原则下,改变说法,译成:LiuBeidiedofillnessin223atpresent2dayFengjieCounty,

SichuanProvince,andwasburiedhereinthesameyear.

这里有一篇介绍上海桂花节的文字:“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的紫砂桂;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阵阵桂香扑鼻而来。”译者没有拘泥于原文,而是打破句子结构,根据内容,按照英语的行文习惯译成:TheParkofSweetOsmanthusisnotedforitsprofusionofosmanthustrees.Flowersfromthesetreesindifferentcolorsareinfullbloomwhichpervadethewholegardenwiththefragranceoftheirblossoms.如果译者一味追求“忠实”,且不说对应的英文词汇很难找到,即使勉强译出恐怕也很难令译文读者产生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

又如:路左有一巨石,石上原有坡手书“云外流春”四个大字。“云外流春”4个字怎么译?如果只用音译,外国人根本不懂;如果只用意译,又会引起误解,以为坡写的是英文。坡,中国人无人不知,外国人却未必清楚。译文采用添加法译成:ToitsleftisanotherrockformerlyengravedwithfourbigChinesecharactersYunWaiLiuChun(Beyondcloudsflowsspring)writtenbySuDongpo(1037~1101),themostversatilepoetoftheNorthernSongDynasty(960~1127).对“云外流春”采用音译加意译,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为“坡”加上生卒年代和他在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表达了原文要表达的意图:“云外流春”4个字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曾在1964年制定过一个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第六章是关于外文书刊的翻译工作。其中对翻译标准作了详细、具体的阐述:

“(1)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也就是把中文的内容用外文正确地表达出来??”

“各种不同内容的文章,各有各的体裁和专门术语??”

“(2)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译文必须合乎所译外文的语法习惯,让使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如果不尊重外文的语法习惯,把中文的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硬搬到译文中去,读者就会看不懂??”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手段。思想是第一位,

手段是为思想服务的。究竟在译文中应该采取哪种形式才能最好地表达原意,要由译者根据正确表达原意的标准来选择。有时译文可以在形式上与原文比较接近,有时也可以距离较远。判断译文是否忠实,必须根据外文的习惯,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去看它是否准确地表达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而不能单从形式上去看,一字一句地去比较。”

“片面强调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忽视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不管中外文的差别,只追求形似,把中文特有的语法和表达法硬搬到外文中去,就会犯字对字、句对句死译的毛病,使译文生硬难懂,甚至违反原意;另一方面,片面强调译文必须是流畅的外文,忽视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就会产生损害原意的所谓‘宁顺而不信’的毛病。??”

旅行指南、城市及旅游活动宣传材料的翻译不同于文献、科技资料、文学作品的翻译,由于篇幅有限,且译文读者只是来华旅游的普通游客而非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特殊人群,在翻译这些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特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不损原意的原则下,对原文进行增、删、改等“手术”,使译文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能够让外国游客看懂,为他们所接受,从而真正达到对外宣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3篇

>>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汉英公示语翻译 南昌市公示语的英文翻译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文本类型视角看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汉英公示语翻译的解决对策 从翻译美学角度看英语公示语的翻译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公共场所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看西安地铁公示语翻译 城市汉英公示语翻译规范研究 从功能目的论看公示语的翻译 从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从语用学视角看旅游景点中的公示语翻译 探讨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原则 论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从语域角度论汉英翻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章节名的翻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5(6).

[3]冯国华,吴群定.论翻译的原则[J].中国翻译,2001(6).

[4]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力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2).

[5]倪晶.浅论标示语的翻译[J].河南社会科学,2005.

[6]赵湘.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7]万正方等.必须重视城市街道商店和单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4(2).

[8]王银泉,陈新仁.城市标识用语英译失误及其实例剖析[J].中国翻译,2004(2).

[9]Newmark,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New York:Pergamon Press,1981.

[10]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语料库已发展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工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通过自建的西北工业大学科技论文摘要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以连接词为研究对象,验证了科技论文中显化特征这一假说的成立,说明了连接词作为显化衔接手段的作用。

关键词:语料库,科技论文,摘要英译,显化特征

引言

语(料库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语言学研究手段。语料库方法通过收集实际使用的语料,研究和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使翻译研究摆脱了凭直觉和个人经验的研究方法,转向了实证性研究。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翻译语言共性特征、译者风格、翻译转换过程等,其中以对翻译共性假说的

一.语料库与显化假设

语料库翻译学是指以语料库为基础,以真实的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方法,依据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理论及翻译学理论,分析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的翻译学分支学科。[1]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但通常以Mona Baker于1993年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与应用》作为语料库翻译学建立的标志。Baker[2]在文中提出了语料库在译学研究中的理论价值、实际意义及其具体路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其研究范围覆盖了从翻译过程到产品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翻译语言普遍特征、翻译过程、翻译转换与规范、译者风格等方面。

二.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本文作者收集了西北工业大学科技类硕士论文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各30篇,组成一个小型的科技论文摘要英汉平行语料库。该库库容约5万字,库内所收集的摘要主要来源于该校的特色专业航空专业2007-2012年的硕士毕业论文,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代表性较强。

三.显化特征相关数据的检索与分析

(一)连词的使用情况

通过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将汉语摘要和英语译文中的连词使用量进行整体和系统的统计和比较,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知,与汉语摘要原文相比,英文译本中连词的使用频率更高。为了进一步探讨造成英译文本连词增加的原因,作者又使用Antconc软件分别对并列连词、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这三类出现频率较高的连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

以上表中的数据说明了英语译文中对三类连接词的使用率均高于汉语原文。其中,并列连词的使用增幅较大,而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的使用次数相对较少,但增幅明显。

(二)连接词的转换情况

以上主要对汉英文本中的连词使用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文本与汉语原文相比,并列、目的和承接连词的使用频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为了进一步证实显化这一特征在科技文本汉英对译中的存在,本文进而对以上三类连接词中最具出现频率较高、较具代表性的连词的具体转换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为各类连词的对应和显化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并列连词“and”的转换情况

作为本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并列连词,“and”在使用上与汉语原文对应的比例为37.8%,而明示和添加比例高达55.6%,显化趋势较明显。以下从自建语料库中选取的例句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例1.随着航空器低空高速性能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卓有成效的工作,飞行器结构鸟撞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ircraft performance at low altitude and high speed,and the marked progress of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issue of bird impact to aircraft has been concerned more and more.

例2.本文在第三章中系统阐述了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的模拟算法,重点讨论了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复杂机构运动可靠性分析的可行性。

In Chapter 3,simulation algorithms of mechanism moving reliability analysis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and a discussion on the way of introducing neural networks into complex mechanism moving reliability analysis is made.

在例1中,汉英文本中的并列连词是明显对应关系。“and”对应原文中的“以及”。而在例2中,汉语原文中没有连接词,而译文却添加了“and”以更好的符合英文的语言习惯,使衔接更流畅。

2.目的连词“so that”、“so as to”的转换情况

由上表可知,目的连词“so that”和“so as to”在库中出现的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显化趋势仍然明显,分别为 57.1%和54.5%,下面两个例子将具体阐释“so as to”的显化转换情况。

例3.最后对系统结构进行数字仿真,并进行故障注入研究,以便更好地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Finally the system structure is simulated in digital method and is researched about fault injection so as to validate its reliability and rationality.

例4.本文借鉴于遗传粒子滤波(GPF)的思想将智能优化算法中的一些优化策略引入到重采样过程当中,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PSOPF)和基于退火策略的粒子滤波算法(APF),这样粒子集在保证优良性的前提下仍不失去多样性。

This paper adopts some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and propose two algorithms which is called PSOPF and APF so as to guarantee the sample set diversity so as to overcome the phenomenon of sample impoverishment.

在以上两组例句中,前一组是目的连词的对应使用,后一组是英文译本中连词的显化现象。例3中,“so that”对应原文中的“以便”,而例4原文中却没有明显的表目的的连词。通过添加“so that”,更明确地阐释了使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和“基于退火策略的粒子滤波算法”可以达到怎样的目的,实现怎样的效果,使英文译本的逻辑思路更清晰,顺畅。

四.结语

本文以自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论文摘要汉英平行库为基础,使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英汉文本中连词的使用情况做了系统统计。由数据可知,英语译文中使用的连词数量明显高于汉语原文,呈明显显化趋势。但仅靠定量分析不能够准确说明翻译显化的存在,作者又用定性的方法重点对本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并列连词、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的具体转换情况做了分析,结果发现并列连词在汉英文本中出现频率均较高,在译文中的显化趋势也较明显;而目的连词和承接连词使用的总数相对较低,但与原文相比,添加和明示的比例仍旧很高,总体仍呈显化趋势。因此作者得出结论:汉英对译过程中连接词的显化特征在科技文体中有着明显体现。

由于建库需要时间和物质支持,本研究所建语料库目前库容较小,还需后期进一步管理、维护和扩充库容。相信科技类文本的汉英翻译平行语料库将对翻译共性假说的验证提供可能,并对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摘要英译提供借鉴和参考。(作者单位:1.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2.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项目:基于自建科技论文英语摘要的类比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Z2013179)

参考文献

[1] 胡开宝,国外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述评[J]当代语言学,2012(4):380

[2] Baker,M.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C]M.Baker,G.Francis,and E.Tognini-Bonelli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3:233-250

[3] Vinay,J.¶tive Stylistics of French and English.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M].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C.Sager and M.J.Hamel.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58:207-220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公示语 翻译 语料库 频率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29

Analysis of Public Sign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Publicity Methods Related Papers Keyword Statistics based on Corpus

YUAN Changwan, JIN Shuangjun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wide application,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spot of curr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anguage.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keywords of 2196 CNKI articles on public signs using corpora. The analysis and statistic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error analyses, theory and method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 and that field investig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ountries a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should receive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corpus; frequency

0 引言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方梦之,1996)。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吕和发,2004;戴宗显等,2005),它通常被喻为“城市的名片”,规范、得体的公示语翻译是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对外交流的需要,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城市形象、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等的有效途径。

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专家委员会先后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公共场所中文名称英译基本规则》(2004年8月),《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基本规则》(2007年6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6年先后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及其组成部分;深圳市经过一年多的调研、编制,于2013年9月颁布了全国第一个公示语译用管理法规《深圳市公示语英文译写和使用管理办法》。各大中小城市的公示语翻译专家委员会相继成立,公示语译用办法不断出台。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数据采集

研究对象为公示语相关学术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因为学术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部分具有语言简明、规范,结构严谨的特征外,还从内容上客观地反映了调查研究的目的任务、主题范围、理论方法、结果结论以及研究者突出强调的观点等重要信息。

数据采集基本情况:登陆(2014年9月30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http://),以“主题=公示语(模糊匹配)”为检索式进行简单检索,返回自2002年以来检索结果2278条。选中全部检索结果,CNKI E-Learning文献输出,以excel形式导出。以输出字段“题名”、“摘要”、“关键词”为主要依据,人工辨别论文是否与“公示语”密切相关,对导出文件进行筛选(删除不相关的82条),以实现对目标文献的查准查全,共计余下相关论文2196条。

1.2 研究方法和工具

建设“公示语”论文摘要微型专用语料库。对采集到的公示语相关学术论文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进行语料库建库清洁、整理、标注。

采用语料库NLPIR汉语分词系统(ICTCLAS2013)对公示语相关论文摘要语料进行分词处理。利用语料库工具wordsmith对关键词等进行量化统计;采用wordsmith的词表工具生成“公示语”相关论文的关键词(非语料库Keywords)词频表及关键词词云图。

2 统计分析

2.1 论文关键词统计

以上述“公示语”相关文献微型语料库中的论文“关键词”为语料(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2196篇文献的8736个(形符)关键词),采用wordsmith的词表工具生成关键词(非语料库Keywords)词频表。将关键词形符分类汇总,将形符转换为类符,类符共计2750个,以及每一类符的出现频次及百分数。

2.2 论文关键词分析与分类汇总

将cnki“公示语”相关论文的关键词词频表进行语义上分析和归并汇总。将关键词词频表中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的关键词归并汇总,这些关键词共计101个(类符),其在关键词中出现的频次占总频次的54.10%。

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公示语”相关概念关键词(括号内数值为该关键词在词频表中的频次,下同),如:公示语(1152)、公示语翻译(208)、公示语英译(47)、标识语(44)、旅游公示语(26)等。其次是“翻译”相关概念关键词,如:翻译(405)、汉英翻译(267)、公示语翻译(208)、英译(137)等。

公示语翻译相关论文主要涉及常用翻译理论,原则、方法和策略等。

常用的翻译理论包括:目的论(138)、功能翻译理论(87)、关联理论(28)、顺应论(22)、模因论(21)、翻译目的论(18)、功能理论(13)、功能目的论(13)、翻译理论(13)等。

翻译原则、方法和策略等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翻译策略(154)、对策(90)、翻译原则(67)、交际翻译(60)、生态翻译学(57)、策略(55)、功能对等(47)、翻译方法(37)、原则(32)、跨文化交际(32)等。

与公示语翻译错误、问题相关的关键词如:问题(80)、错误(56)、语用失误(54)、规范(48)、规范化(40)、翻译错误(32)、错误分析(30)、误译(25)、翻译问题(20)、翻译失误(19)等。

此外,与文本类型相关的关键词如:文本类型(42)、语言特点(18)等;与文化相关的关键词如:文化差异(39)、跨文化交际等;与旅游相关的关键词如:旅游景区(39)、旅游景点(34)等;其它常见高频出现的还有:外宣翻译(33)、对外宣传(13)、国际化(12)、语境(12)、翻译生态环境(10)等。

3 讨论

以上统计分析表明,十年来公示语相关研究集中于公示语的英译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公示语翻译的常用翻译理论、原则、方法和策略;公示语翻译错误、问题相关分析;公示语翻译的文本、语言风格特征相关分析;公示语翻译的文化内涵及跨文化交际;公示语在旅游、外宣等领域的翻译应用现状等。

结合相关论文及其摘要分析发现:翻译理论、原则与公示语翻译实践联系不紧密。通用公示语(各国家、地区共有的公共场所标识,如:出口(EXIT)、停车场(Parking)、禁止吸烟(No Smoking))的重复研究较多,各自为政,资源浪费。非通用公示语(具有明显区域经济、政治、历史、文化、旅游等特色的公共场所标识,如:颐和园(Summer Palace)、天坛(Temple of Heaven)、孔庙(Temple of Confucius))研究有待深入。公示语翻译错误、问题相关分析较多,以实证研究为主,公示语纠错、调查、统计占有较大比例,分析、建议有待深入、拓展。

基于上述统计分析,建立公示语语料来开展通用公示语的纵深方向研究,适当减少公示语翻译相关的实证调查统计。对各国家、地区共有的通用公示语翻译研究应在翻译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实地采集目标语的公共场所标识,搜集、整理建立公示语语料库。通过语料库工具统计分析,以目标语的使用频率为重要参考,以功能对等为主要依据,分析研究,甄别选用恰当、得体、规范的公示语译文。基于目标语国家公示语的语料库大数据统计分析,忽略语言的历时发展、区域变体,重视当代英语的高频使用公示语,有利于公示语的规范、得体,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同时,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非通用公示语研究有待深入和拓展。这部分公示语翻译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重视源语言的文化内涵,尊崇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推动源语言的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翻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功能意义,了解汉英公示语的文化差异,并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才能得出正确的译文(贺学耘,2006)。

基金项目:2014年四川省社科规划专项课题(批准号:SC14WY23)、2013年度南充市社科联南充市“十二五”社科规划课题(批准号:NC2013B043)和川北医学院2014年科研发展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戴宗显等.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2] 方梦之等.汉译英实践与技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3] 贺学耘.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及其交际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3):57-59.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6篇

一、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应以中医等值翻译语料为基础

1、等值翻译的定义前苏联翻译学家费道罗夫说:“等值翻译就是表达的原文思想内容完全准确并在修辞上、作用上与原文完全一致。”他认为等值这个术语用在翻译方面明确地表示下述概念:一是与原文作用相符,二是作者选用的语言材料的等值。1虽然完全意义上的汉英“等值”不易,但等值翻译仍是获取平行语料的原则,等值翻译语料是构建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和公共平台的基础。

2、中医翻译研究的基础已经坚实

3、自上世纪中后期中医英译迅速发展,一些由外国人翻译的中医经典著作也相继出版,与此同时,英文中医学著作和一些中医名词术语国际化标准方案也相继出台。如今,中医英译硕果累累。德国学者文树德(Paul.UUnschuld)教授,英国中医师马万里(GiovanniMaciocia)和英国学者魏迺杰(NigelWiseman)博士等翻译了许多著作和编写了多部辞典,有的成为西方培训中医师的主要教材。在国内,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翻译、出版了不少好的教材,如2007年出版的卫生部“十一五”规划供来华留学生用系列双语教材和2014年完成“中医走出去文库”的海外版系列教材。此外,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WHO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持制定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尽管中医术语翻译还有一些难题有待解决,但中医翻译研究的基础已经坚实。

二、中医汉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以平行语料库架构为支撑

1、平行语料库定义平行语料库(parallelcorpus)是由原文文本及其平行对应的译语文本构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本库,其原文译语对应程度可有词级、句级和段级几种。平行语料库可以是双语,也可以是多语的对应文本。基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双语平行语料库,能为语言对比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教学、翻译技术开发、双语词典编纂等语言学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平行语料库建设研究和技术基础已坚实平行语料库大体可分为通用类和特定领域类两种,世界上第一个平行语料库是美国LDC语言数据联合会1995年公布的英法双语语料库TheCanadianHansardCorpus,该语料库基于加拿大议会辩论语料,从建成到目前约20年左右。在我国,平行语料库的建设近10年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内的第一个较大规模双语语料库是2002以来年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王克非教授主持和研制的“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该语料库含汉英、汉日两个双语平行语料库,规模为3000万字词,语料文本类型主要有文学类、人文类、社科类和科技类,是目前世界最大汉英双语语料库。现在该中心又已开始研制包括历时性的平行语料库和若干专门语料库以及口译语料库的“超大型英汉平行语料库:中国英汉平行语料库”。此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综合性通用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和单一用途的专门型语料库,其中有代表性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包括:Babel汉英平行语料库、《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莎士比亚戏剧英汉平行语料库、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等。我国在平行语料库构建技术、双语词典编纂和翻译教学等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语料库语言学和语料库翻译学也开始受到关注。到2013年末,已出版的平行语料库著作有5部(详见表2)、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据CNKI统计)有300余篇。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9年10月和2012年3月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2014年11月25日,“国际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应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这些标志着我国对这一新学科研究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单语语料库建设已较成熟,双语语料库建设也有了国际和国家标准可供参考,平行语料库的相关理论已发展多年,平行对齐的语料数据不仅适用于机器翻译,也可用于日常教学和国际交流。

三、中医汉英公共服务平台系统设计思路

1、以动态混合网页为形式动态网页是与静态网页相对的一种网页编程技术。动态网页显示的内容可以随时间、环境或数据库操作的结果而改变。混合网页是指双语平行语料存在于同一网页中。相对单语网页对,双语混合网页内部的平行资源翻译质量更高、数据规模更大、领域覆盖更广。

2、以三大服务功能为内容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可与双向翻译、在线教学和国际交流三大服务进行对接,并与它们构成信息反馈闭环,形成良性循环的中医汉英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双向翻译服务平台,是指基于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而建立的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的服务平台,实现中医汉英/英汉双向翻译。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是针对教师教学需要建立的课程管理、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教学信息管理、试题管理、作业管理、答疑监督等功能的开发;针对学生学习需要研究建立在线学习/考试、作业提交、讨论交流和资源共享等功能的开发。同时为满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教学的需要,建立相互关联的微课程。基于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国际交流服务平台可实现:强化对中医药在国外的动态研究,广泛收集信息,为中医药对外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利用平台大力开展中医药医、教、研的国际合作。

四、中医汉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

1、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中医汉英平公共服务平台所基于的语料不仅涵盖中医各学科的内容,且将可能涉及的西医和其他相关通用语料包括在内,语料库大,能够较好地代表源语与译语关系,能为中医汉英双语对比研究、中西医语言对比研究、中医翻译教学和口笔译比较,以及中医汉英双语翻译的历时或共时的研究等提供可靠的翻译实例和量化数据。在设计上,该平台能提供“中医翻译/双语/英语教学、中医机器翻译和中医对外交流”三大功能,提供页面清新、操作简易、信息获取便捷和方便学术交流的范本,也为中外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医生、中医科技和文化研究等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和交流平台。

2、中医人才培养和中医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中医+英语”的复合型人才还很缺乏,建设一个符合中医发展需要的大型平行语料库及公共服务平台,以营造双语教学和交流环境,是培养出色的中医人才的需要。此外,要建立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让国外中医研发人员有一个可以与正宗中医专家们交流学习的网络环境,用于描述中医药的高质量语言势必先行,这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中医汉英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语料库一个有力的补充。它不仅可以为今后中医多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中医汉英翻译、中医翻译教学和双语教学、中医汉英双语对比与研究、双语的历时变化研究、中医术语翻译标准研究等,提供共同实证研究基础;还可与其他大型语料库的对接,构建中国“超大型双语平行语料库”;更可以促进中医双语人才的培养、提高中医科技人员国际交流的话语能力、加快中医典籍翻译进程和当代科研成果实时外译、增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和科学技术的对外交流、为中医的发展和中医走向世界、服务世界做出贡献。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是翻译的基础。汉英互译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对应转换。文章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

词是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语义相对应的词,这是汉英翻译的基础。但由于处在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汉英两种语言中也存在许多不对应的词,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汉英互译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对应转换。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以便有助于英语学习、教学和文化交流。

一、汉英词汇语义对比

一个词既有指称意义,又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由于汉语和英语产生并存在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两个民族对同一个词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汉英词汇的语义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种。

1.词义完全对等

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等没有文化色彩的词,往往只具备指称意义,词义完全对等。例如,医生doctor, 教师teacher, 学生student, 污染pollution。但要注意的是,专有名词并不一定完全对等。例如,He was shanghaied. 划线部分并不是地名 “上海”,而是是“被人诓骗或强迫”的意思。

2.词义基本对等

有些词的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同时具备,且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意义基本对应。例如,“心(heart)”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指心脏器官,同时,又都可表示感情、品格、重要部分、中心等等,如,好心肠(kind-hearted),问题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problem),市中心(the heart of the city)。但是,此类词的意义并不完全对等,那些差异部分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

3.词义并行

有些词(尤其是习语)的意思一致但表达上变通,即语用意义相同但指称意义不同。例如,红糖 brown sugar,小菜一碟a piece of cake,肝肠寸断heart-broken, 笑掉大牙laugh off one’s head, 沧海一粟a drop in the ocean, 等。这类词的语用意义一致,但采用的具体形象不同,表面上不对应。

4.词义空缺

文化色彩特别浓厚的词往往在译语中缺少对应词。比如,汉语中的“麻将”、 “叩头”、“功夫”、“龙井”、“一国两制”、“大舅”、“三姑”、“旗袍”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而汉语本来也没有logic, humor, engine等这些英语词所对应的汉语词。

二、汉英词汇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1.翻译策略

从以上对汉英词汇语义的比较可以看出,词汇的翻译涉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作指导。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得到了翻译界的广泛认可。他在《翻译科学探索》(奈达,1964)中指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即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源语接受者和源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由此可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两种语言的接受者的感受应该大致相同,所追求的是两种效果之间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的机械对等。

2.翻译方法

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于常见的词义完全对等、词义基本对等、词义并行与词义冲突四种情况,一般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三种具体方法。这在充分了解词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后,是容易做到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词义空缺现象来探讨合适的翻译方法。

词义空缺现象给汉英互译带来很多障碍与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两种语言语义关系的比较,找出其区别之处和原因,并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忠实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

(1)音译

例如,汉译英的“功夫kung fu”、 “阴阳yin and yang”、“炕kang”;英译汉的“logic逻辑”、“humor幽默”、“engine引擎”、“sofa沙发”、“cool酷”、等。音译是翻译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之一。除普遍用于人名、地名的翻译外,在翻译一些外来事物的词汇、新发明的材料或产品的名称时,因为对所翻译的内容未能完全把握,或在译语中找不到与源语相对应的词汇,译者往往采取“音译”的方法将其译出。

(2)直译

直译既传达原文的字面意义,又传达原文的文化色彩,因此许多译家主张凡能直译的尽量直译。如霍克斯(David Hawks)在其《红楼梦》英译本《序言》中就说:“我自始至终遵守一条不变的原则,就是把所有的一切……甚至双关语……都译出来……我敢于假定小说中的一枝一叶都有其作用,必须用各种方式加以交待。”英语中的一些习语已经通过直译进入汉语,比如forbidden fruit禁果、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cold war冷战、paper tiger纸老虎。汉语也是如此,如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等。

(3)音译加直译

如“internet因特网”中,将“inter”音译为“因特”,而将“net”直译为“网”。

(4)音译加意译

例如,“beer啤酒、bar酒吧、jeep吉普车”三例中都是先采取音译,再分别加上意译的“酒、吧、车”,从而大大方便于读者的理解。

(5)音译加注

这种方法“一方面保持了原语的丰姿,另一方面又能较好地为译语读者接受,在翻译文化内涵比较独特的词语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西施、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知名人物,但在大部分英语读者的认知中是没有这一概念的,因此我们有了“西施(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诸葛亮(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等广为流传的译例。此类翻译方法中的注越精炼越好。

翻译不但是把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还要特别注意原文中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翻译那些独具民族和地方色彩的词语更是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会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词汇的产生、存在情况及语用意义。正确解读汉英两种语言词汇语义差异,对我们从事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只有充分了解汉英词汇的语义差异,才能使翻译更生动、形象,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 on Transla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 d Research Press, 2000.

[2]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 邵志洪.汉英对比翻译导论 [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中医药名称翻译历史和现状

一、中医药名称翻译的历史

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史上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医药不仅产生得早,而且对外交流也有了比较长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中国医学传入东南亚各国。同时,中国的医学、文化,以及汉字也传入了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在公元8世纪,中医药随着“丝绸之路”进入阿拉伯国家,翻译成了交流的必要手段。到了公元17世纪中叶,中国与欧洲多国有了医药方面的交流活动,但进展比较缓慢。18世纪末之前,在欧洲仅有19部有关中国医药学的译著出版,就翻译的语言有拉丁文、法文、英文、德文和荷兰语。翻译者主要是来华的传教士。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随着帝国列强的侵入、新文化运动和,使原本封建闭塞的中国门户打开了,中西方在医学领域的交流也日渐频繁。不少中医药书籍杂志出现,翻译语言逐渐以英语为主。出现了黄光明博士等人亲自撰写的有关中国医学史专著。1932年出版由王吉民和伍连德所著的《中国医学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天津出版公司)一书。七十年代初,美国的一位新闻记者在美国已故总统尼克松访华来华采访期间,因患急性阑尾炎采用针灸麻醉术进行手术而获得成功。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掀起了外国人学习中国针灸的热潮,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派遣人员来华学习中医。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有关方面曾组织专家学者翻译出版了一些中医教科书,如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组织翻译出版的《中医针灸》(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专著,至今仍被使用。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世界范围内西医对一些疾病的研究举步维艰,世界各国更多地开始关注中医,很多国家不仅派学者来华学习中医药,而且在本国成立中医学院或研究机构。此时,中医药的翻译者就成了中医药传播的主力军。经过许多年的艰苦努力,几部颇具影响的汉英中医用语词(辞)典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例如,1980年,北京中医学院(现在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了由谢竹藩等学者主编的供内部使用的《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Common Ter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English);1982年,广州中医学院(现在已成为大学)编写组编著的《汉英常用中医词汇》(Chinese-English Glossary of Common Ter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86年,欧明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及三联香港分店出版的《汉英中医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问世;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汉英医学大词典》(Chinese-English Medical Dictionary)中所收录的“中医中药词汇”达11,000条;1984年,台湾五州出版社出版了刘必先主编的《汉英中医辞典》(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同时,英国学者Giovanni Maciocia来华学习中医数年,归国后于1989年编写出版了纯英文版的《中医基础学》(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published by Longman Singapore Publisher Ltd.)。1990年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出版张恩勤主编的《英汉实用中医文库》;199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的《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1995年,国内用于中医专业英语教学的《中医英语教程》(李照国,张登峰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等,1996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在海上正式组建,促进了中医药翻译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更多的关于中医药英汉或汉英的辞书不断涌现。2004年,海外学者吕聪明博士英译的《黄帝内经》和《难经》的合订本(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Nei-Jing and Nan-Jing,pu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ancouver)在海外出版。至此,中医药翻译事业朝着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主要目的在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中医药名称翻译的现状

(一)中医药翻译取得的成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了大量汉英中医词典。另外,大量的英汉对照、英文中医药教材也随之出版。目前已有大约8部汉英中医药词典问世,其中翻译了很多中医药术语,使中医药的翻译有了依据,推动着中医药翻译的发展;李照国先生《中医翻译导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中医药翻译长期以来由单纯的翻译实践上升到了理论研究阶段;到目前为止,已有上千部中医药著作被翻译成了英文,例如《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匾要略方论》、《中医理论基础》、《中国气功疗法》、《大雁气功》、《中国推拿》、《实用针炙手册》、《实用中草药》、《中医梅花针》等。1991年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首届中医英语研究会及中医外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会议的中心议题仍然是中医名词英译标准化。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先后召开了数次国际会议,最终出台了《国际针灸名词标准化方案》。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名词英译标准化进程。

2005年7月张晶晶的硕士论文《中医药术语英译方法的探讨》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通过答辩,2007年7月,北京中医药大学赵霞的硕士论文《中医方剂英译标准化的研究》通过答辩。他们的研究标志着中医药名词英译标准化已进入大学研究生的教学领域。

(二)中医药翻译存在的问题

1.翻译术语不统一。词典应该是翻译的依据,但是现存的很多中医药翻译词典对同一个术语的英文翻译并不完全统一,这就容易造成翻译的混乱,甚至误解。

2.存在文化障碍。中医和西医的文化背景存在很大不同,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医药的很多词汇和用语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包含着浑厚的中国文化意义。中医的很多疗法及用药使西方人很难以理解和接受,甚至产生误解。如果译者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只重视理论,那将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播。

(三)中医药翻译的必要性

当今,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国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到中国来学习中国文字和文化。但是还有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中医是不了解的,甚至对中医的治疗方式方法抱有怀疑的态度,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很少在国际上被人了解甚至使用,导致这一尴尬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医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这其中中医药的翻译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之,中医药的恰当翻译,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医走向国际化,造福于全世界人民。我们应该立足于前人的基础,不断深化中医英译理论,致力于中医术语英译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翻译导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3(8):104.

[2]谢竹藩.评(中医药学名词)中的对应英文名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9篇

语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经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或不规范的翻译,不仅给外国朋友的吃穿住行带来诸多不便,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因此,对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深入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现今,该研究正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在国内掀起一阵阵的研究热。

二、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

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在国外已有着较长的历史,早在1959 年,Vinay & Darbelne 两位学者就开始了对公示语的研究。(皮德敏,2010:131- 134)在国内,较早关注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是中国学者何自然。他于1998年主编了《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汉翻译及常见的语用失误问题。同在1998年,倪传斌和刘治也在《上海科技翻译》发表了关于标记语英译原则的文章。自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2002 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立项并资助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成立了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2005 年9 月该校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对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研究。《中国翻译》则开辟了“公示语翻译”专栏,引领全国在该领域的研究。

综观现有的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学术论文,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指出各公共场合中出现的公示语翻译错误,给予纠正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如常瑞娟的《公示语翻译失误及其翻译对策研究》,陈兰英的《杭州“窗口地带”公示语汉英翻译评析》等;第二,对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的总结分析,如邹彦群、满颖孟、艳梅的《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叶依群的《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等;第三,在理论的高度上探讨公示语翻译,如莫红利、金美兰的《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杨永和的《我国公示语的社会语用分析》,林克难的《“动态对等”译论的意义与不足》,邱智晶的《关联理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田希波, 董家丽的《公示语翻译的互文性视角》等。

从以上研究现状的总结来看,结合互文性理论探讨公示语翻译的文章相对较少。实际上,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的根本的契合,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故本文将从互文性理论出发探索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策略。

三、互文性与翻译研究

“互文性”这一概念是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从“复调理论(polyphony)”以及“文学的狂欢节化(the carnivalization of literature)”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互文性理论“认定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是在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中形成的”。“互文性强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感应、接触、渗透、转移等作用。”(秦文华,2006:1-2)换句话说,“一个文本需要依赖其他文本而存在、而产生意义;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是网络式的,它们一前一后、紧密相随,相互衍生,相互暗指,相互包含,这便是互文性”。(李明,2003:6)

互文性理论正式引入翻译理论是在英国翻译理论家哈提姆和梅森的着作《话语与译者》一书中。书中指出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研究存在的根本的契合在于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领域之初主要对象是文学翻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渗入到了非文学(实用文体)翻译领域中,如广告、商标、报刊新闻、电影片名的翻译等。“翻译研究的互文性关注译文文本生成过程中的互文性因素,它旨在从文本、文体、语言、符号、文化、文学以及社会历史等方面阐释翻译现象,理解翻译活动。”(秦文华,2006:38)换言之,翻译不单单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间的交换活动,而是“由不同的语言、文本、主体、文化、话语层面所组成的对话交流活动”(秦文华,2006:38)。与传统的翻译研究相比,互文性视角下的翻译打破了以原作为中心的局面,重视文本间的相互指涉关系。

四、互文手法的分类

蒂费纳﹒萨莫瓦约在《互文性研究》(2002:36-58)一书中将互文手法分为从引用到抄袭、戏拟和仿作、合并/粘贴三大类:

1. 从引用到抄袭

“引用、暗示、抄袭、参考都是把一段已有的文字放入当前的文本中。”在当前文本中用引号、斜体等方式作出标注的文字即为引文,如若没有留下任何此类标注,则为抄袭。该书还借用了阿尼克﹒布亚盖(Annick Bouillaguet)对引用、暗示、参考资料的定义,即为引用指“逐字逐句的、直白的借用”,暗示指“非逐字逐句的、非直白的借用”,参考资料指“非逐字逐句、但直白的借用”。 2. 戏拟和仿作 “戏拟是对原文进行转换,要么以漫画的形式反映原文,要么挪用原文。无论对原文是转换还是扭曲,它都表

现出和原有文学之间的直接关系。”“仿作也对原作有所修改,但是它主要是模仿原作,而戏拟则是对原作的转换。”

3. 合并/粘贴

“一篇文本对另一篇文本的吸纳就是以多种形式合并和粘贴原文被借用的部分。”“具体的粘贴手法中,主体文本不再合并互文,而是将之并列,以突出其片断和互异的特色”

哈提姆和梅森亦将互文手法总结为七大类:参引、陈腐的套语、文学典故、自我引用、因循性观点、谚语、默想。(Basil Hatim&Ian Mason,2005:202-203)

在公示语的翻译中,较为常见的互文手法主要有引用、仿拟及默想。以下将分别分析译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完成公示语的翻译过程。

五、与互文手法相对应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

1. 引用手法的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引用手法亦称为借译,即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将译语国家中已有的公示语规范不加改动,直接照搬过来。如最为常见的“禁止停车”与“NO PARKING”,“指定停车位”或“专用车位”对应的“ASSIGNED PARKING”,“无障碍通道”对应的“WHEELCHAIR RAMP”,“请勿践踏草坪”对应的“KEEP OUT”等。

2. 仿拟手法的翻译

仿拟手法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亦称为仿译。由于两国文化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中文公示语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一一对应的译文。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以通过模仿英语中已有的公示语表达方法,稍加改动,使译文尽可能地道。例如,“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常见于中国各路口,对它的翻译学术界都一致认同为“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其模仿了英语中的“Better Late than Never”,表达的意思为“宁可晚一点也不能完了/晚了总比完了好’。

3. 默想手法的翻译

“默想,或借用词语来表达某个人对某一语篇效应的阐释性体验”(Basil Hatim&Ian Mason,2005:203),即译者在默想、消化理解原文本基础上的翻译,亦可称为创译。在我国大小城市中,许多公示语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表达。要翻译这些公示语,译者既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地道的译文,也无法采用仿译的手法。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在尊重译语语言、文化习惯的同时创造性地翻译。例如,中国遍地可见的“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情”,“小草微微笑,请您走便道”等公示语,此类翻译不可使用字字对应的译法,如“Do not tread on grass”或“Little grass is smiling slightly,please walk on pavement”,更多的是采用英语国家固有的公示语“Keep off the Grass”或“KEEP OUT”,除此之外,吴伟雄的译法“Grass so fair needs your care”也很出彩,其通过创造性的翻译,更能引起译语读者的注意。又如“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一公示语在城市随处可见,但是如若把它翻译成“Go to work happily, come back home safely.”必然会造成外国友人的困惑,因而何自然教授亦建议这一公示语的翻译应为“Safety First in Driving\"(He Ziran,1997:177).

以上三种通过公示语翻译中常见的互文手法引出的翻译策略正好契合了丁衡祁教授2006年提出的三种翻译方法,即A-B-C 模式(“the Adapt - Borrow - Create”)即”模仿-借用-创新”的模式。(丁衡祁,2006: 42 -46.)

六、结语

公示语翻译,在现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体现一个国家的人文建设水平。互文性理论为公示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对象从文本与文本引向了文本与读者、文本与译者,也引向了文本、作者、读者、译者与文学、外部社会历史语境的对话之场。”(秦文华,P.37)从互文性视角进行公示语翻译,要求译者利用自己的语言与文化对原文进行正确地理解、吸收、转化、改写。互文性理论的引入对公示语翻译研究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创造出高质量的译文提供了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Basil Hatim&Ian Mason[英]着,王文斌译。话语与译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 6)。

皮德敏。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原则研究[J]。外语学刊,2010(2)。

何自然。社会语用建设论文集[C].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998。

倪传斌、刘治。标记语的英译原则及实例分析[J]。上海科技翻译,1998(2)

常瑞娟。公示语翻译失误及其翻译对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

陈兰英。杭州“窗口地带”公示语汉英翻译评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翻译,2011(4) No.4)。

叶依群。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

  莫红利、金美兰。目的论观照下的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2)。

杨永和。我国公示语的社会语用分析 [J]。外语学刊,2009(6)。

林克难。“动态对等”译论的意义与不足[J]。福建外语。1988(1)。

邱智晶。关联理论视角下公示语汉英翻译策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

田希波、董家丽。公示语翻译的互文性视角[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2(3)。

秦文华。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李明。文本间的对话与[:请记住我站域名/]互涉―浅谈互文性与翻译之关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2)

蒂费那·萨莫瓦约[法]着,邵炜译。互文性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汉英翻译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中国翻译》;研究综述

1.引言

1993年,英国学者Mona Baker 发表了“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一文,将语料库研究方法引入翻译研究,此文标志着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开端。国内的语料库翻译研究始于杨惠中教授1993年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一文,几乎与国外同时起步。如今,国内的研究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中国翻译》这一CSSCI核心期刊进行人工检索,获得近十年全部有关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共16篇,文献表明:近些年国内相关学者应用这一新范式对翻译理论及实践进行的探讨,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翻译普遍性、翻译实践与教学研究、翻译语料库创建与应用、译者风格、书评、综合概述等。

2.语料库辅助翻译理论与实践的主要研究方向

不可否认,语料库就像一个显微镜,它能使我们更客观,更具体地去探究翻译这一复杂人类交际活动。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语料库翻译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大量真实翻译文本的客观描述,但方法本身并不提供对翻译现象的解释。对语料库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需要在更广泛、更细致的基础上不断地加深。

2.1翻译普遍性(Translation Universals)

“翻译普遍性,是指翻译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相对于原语语言或目标语原创语言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语言特征。”(Baker,1993:243) Baker和Oolhan等人先后揭示的翻译共性主要是:简化、显化、范化。

16篇文献中高达5篇是属于翻译普遍性的研究。其中,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克非教授发表了两篇,“翻译普遍性研究反思”(2006)和“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汉语词汇特征研究”(2008),后一篇主要利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考察翻译汉语(包括文学和非文学语料)区别于汉语原创语料的词汇使用特征,由此来验证翻译汉语是否存在翻译共性的假设。而关于“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王教授一篇名为“新型双语对应语料库的设计与构建”(2004)的论文,就对此语料库的研制目的、设计思路、七大特点、主要构成、语料加工整理和纵深开发做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其余三篇是从微观上对显化的研究。包括香港理工大学的张其帆的“中英交替传译之显化现象:案例分析”(2009),采用真实的口语语料,归纳出中英交替同声传译中三种比较明显的显化现象。最新一篇为戴光荣和肖忠华的“基于自建英汉翻译语料库的翻译明晰化研究”(2010)采用如下三类语料库:汉语母语语料库(LCMC)、汉语译文语料库(ZCTC)和自建的句对齐Trados WinAlign英汉平行语料库。通过检索与统计(Wordsmith 4.0软件处理统计结果),应证了王克非(2004)的研究发现:“无论英译汉或汉译英,都呈现目标文本扩增的特点,即明晰化在翻译语料库中是客观存在的。”(王克飞, 2003: 410-416),还有一篇是刘泽权和侯羽的“国内外显化研究现状概述”(2008)。

2.2翻译实践与教学研究

总共有四篇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段自力教授在2008、2009年相继发表了两篇:其一的“网络辅助课程与翻译教学整合实证研究”(2008)分析了基于校园网及blackboard电子教育平台的网络辅助课程的含义、设计和功能,同时探讨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模式。另一篇“基于网络“译审模式”的交互式翻译教学实验研究”(2009)段教授在网络“译审模式”下,开展了历时一个学期的异步交互式翻译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网络“译审模式”能够保证实现至少四个回合的异步交互,翻译实训的交互数量大,质量高,交互具有充分性和有效性。

另外,蒋平的“语料库辅助的汉译英词语翻译初探”(2008)基于英语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对译语进行词语搭配、词的语体和褒贬、同义词用法辫析、词语生造及难译问题处理,为翻译找到适合的译语。比如:“发动群众,字面翻译有:lanch the masses, arouse the masses to action, mobilize the masses等,前两个词组查看BNC语库,结果显示无使用记录,在翻译时应尽量排除,而 mobilize the masses可得到两条类型数据。” (蒋平, 2008:62) 实证了语料库可以一定程度地扩展我们的参照范围,帮助提高译文的质量。而余军、王朝晖的“基于比较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型语料库构建与应用”(2010)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料库技术易于检索统计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教学型语料库应用于比较翻译教学中的最大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比较”为导向、语料库驱动(corpus-driven)下的自主学习。

2.3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

之前介绍的张克非教授的北外“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属于笔译语料库的设计与构建,另外还有两篇关于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张威的“口译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2009)客观分析了口译语料库建设的有利条件与特殊困难(如语料采集与转写;口译语料标注的特殊性;源语与译语的对应层次等),充分阐述了口译语料库对口译研究与教学以及语言工程的重大意义。

另外,上海交通大学胡开宝教授的“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2010)以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Chinese-English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orpus,简称为CECIC)为研究平台,探讨了翻译共性假说对汉英会议口译的适用性以及汉英会议口译语料的语言特征。研究表明,汉英会议口译英译语料的显化和范化趋势都非常显著,在句法层面及动词应用等方面也表现出十分突出的简化趋势。开展基于语料库的口译研究,不仅可以验证关于翻译共性、翻译语言特征和译者风格等的理论是否适用于口译,从而丰富和完善语料库翻译研究内容,而且能够深入了解口译语言特征、口译策略及口译认知过程,推动口译研究由定性研究向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转变。

2.4译者风格

由于译者的职业、所处社会背景、个人进行翻译的时间和目的等不尽相同,在不同的研究层面,同一译本会呈现各自特有的风格。刘泽权“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2011)基于已建成的《红楼梦》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对比分析四个译本与TEC(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BNC(British National Corpus)的语言使用情况,探讨四个英译本在风格上的异同:如乔译Bencroft Joly多使用复杂的长句,邦译Bonsall神父较易阅读,杨译Hsisen-yi Yang对原文尊崇最大但阅读难度较大,而霍译David Hawkes明显趋向英语的叙事方式与篇章手段。

2.5书评

近期上海外国语大学张莹发表了一篇书评:“一部中国语料库翻译学的教科书——评胡开宝《语料库翻译学概论》”(2012),该书介绍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演变,勾勒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途径、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书中指出:“在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成果集中在语料库建设、翻译共性和译者风格方面,其他几个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浅层,特别是具体语言翻译特征、口译语料库研究和语料库教学三个领域亟需更多成果。” (胡开宝, 2012) 作为首部全面描述该领域研究的专著,该书为中国语料库翻译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6研究综合概述

早在2006年,穆雷在《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概况,统计了1995-2004年发表在国内14个外语类核心期刊上与语料库翻译相关的文章134篇,探讨语料库与翻译研究的结合与发展历程。调查分析发现,截止到2006年,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在数量上取得飞快进步,但同时存在忽视实证性研究和翻译教学理论研究,作者把此现象归因于学术界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不够重视。另外,作者认为,“对于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如果研究者善于利用语料库收集丰富语料,整理数据也方便快捷,把男性与女性翻译家的大量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将更具说服力。”(穆雷, 2006:63)

较新的一篇是(2010)杨梅的《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调查─基于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1993-2009)》,主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1993-2009年国内所发表的有关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数据分析,就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其研究时间比穆雷推后5年,时间范围和目标文章范围都有所扩大。研究结果同样肯定了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发展,出现的问题同样是实证研究少,另外还有研究范围狭窄,语料库翻译理论研究不足。

3.小结

以上综述虽然只是基于近十年《中国翻译》期刊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但在一定程度上能表明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而言,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今后应在加强翻译语料库建设的基础上,深化理论建设,拓展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Baker, M.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A]. Mona Baker. 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3:243

[2]胡克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6):410-416.

[3]穆雷.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6(1):63.

[4]蒋平.语料库辅助的汉译英词语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2008(5):62.

上一篇:水文地质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生产实习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