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公共行政观分析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

时间:2022-08-28 08:58:51

基于多元公共行政观分析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

摘 要:2010年5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旨在促进和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行政规章。目前我国网络商品交易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存在着不少问题。随着国家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的重视,政府应当通过管理、政治、法律视角来规范监管工作。通过对我国目前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外经验,用多元行政观来分析我国如何完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

关键词:网络商品;市场交易;多元行政观;监管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51-02

近几年,网络商品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购物方式火速发展。网络商品交易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侵害――例如网络欺诈、网络虚假宣传、网络“碰瓷行为”等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政府如何进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主要侧重于法律制度方面的完善,但是并没有从多个角度进行完整的框架分析。本文以罗森布鲁姆的多元行政观为分析模型,他主张以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来看待公共行政。另外本文还结合了发达国家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方面的经验分析我国如何完善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

一、网络商品交易的特征

(一)网络商品交易主体的特征

网络商品交易的方式多样、不断创新。目前占据主要市场的网络商品交易方式有C2C、B2C、团购(图1)。从这几种方式来看,C2C依然占据着主要市场,据统计2011年C2C市场的交易额达到了6095亿元。由于网络商城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易平台不断完善,B2C模式的交易额也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了1530亿元。而团购模式作为近几年兴起的方式之一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范围经济性和联结经济性,发展是势头极为强劲。

网络商品交易在地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2011年中国网络市场交易额的区域结构图(图2)来看,网络商品交易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①

(二)网络商品交易客体的特征

网络商品交易客体即我们所说的网络商品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般将其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类。网络商品交易涵盖了服装、食品、图书、音像、电子产品、家居日用品以及各种虚拟游戏产品等等。据统计,我国网络商品交易中,服装箱包类、3C家电类、化妆品类、母婴类和图书音像类所占比例较大,但是每种商品的比例都不是很大(图3)。

(三)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特征

网络商品交易行为较传统交易行为来说具有其特殊性。首先从交易环境来说,网络商品交易行为依靠网络进行,具有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这就很容易带来安全问题,这就是我们进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主要工作之一。第二,由于网络主体的复杂性和地域性,这就造成了信用问题和物流问题。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问题时要重视解决信用问题,并且要加强对物流系统的管理。第三,我们在进行网络商品交易之后,往往会对销售者进行评价,而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一特点恶意给销售者差评,这就是我们俗称的“碰瓷行为”。这要求我们在对网络商品进行监管时,不仅要重视对消费者利益的维护,还要重视维护销售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现状及问题

(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成就

目前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的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交易规模逐年大幅度提升。网络商品交易比重的增加提醒着我们,提高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水平已经刻不容缓。2000年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规范网站销售信息行为的通告》,开始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地方性立法的初探。2010年5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0年7月1日开始实行。这一办法以“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发展,促进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它的出台为国家规范网络商品交易的市场秩序、保护网络商品交易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保障和法律支持;促进了我国网络经济地健康发展,为网络商品交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问题

从政治视角来看,虽然我国十分重视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但是行政机关缺少网络技术性人才,网络监管平台及信息化系统难以建立这一问题依旧存在。除此之外,由于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监管工作,要求执法人员除了具备工商监管职能之外,还应具备电子商务监管职能,目前我国的监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并不完善。从管理视角来看,由于网络商品交易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例如物流配送系统、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网络服务器管理维护等等内容――这造成了监管工作不能涵盖到网络商品交易活动的方方面面。另外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的形式不断创新和变化,例如团购、境外代购、秒杀、网上拍卖等新型交易方式的兴起,这些也给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我国规定网络商品交易主体要实行实名制管理,可实际上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地区基本落实了这项规定。从法律视角来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对网络交易平台的权利和义务的相关规定不平衡、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特点把握的不够准确等等。

(三)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国外经验借鉴

美国作为网络和网络经济的发源地,其网络经济的发展规模一直领先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从政治视角来看,网络商品交易作为网络经济的一部分,一直都受到美国历届政府的关注与重视,并将网络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从法律建设、人才引进以及科研投入等多方面做出规划。从管理视角来看,美国政府运用各种政策――例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来引导民间企业和个人,促进网络商品交易的发展。从法律视角来看,美国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有130部之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电子认证、网络安全、公平竞争、互联网税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信息传送等方面无一不涉猎,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网络商品交易的有序进行。

三、基于多元公共行政观分析如何完善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

(一)政治视角下

从2005年开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在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过程中,政府应该明确其职能,在其职能范围内规范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目前,我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主要是由工商部门开展的,而工商部门的工作在监管机制、监管手段和监管队伍等方面并不完善。我们要建立一支由工商部门协调的技术型监管队伍,完善协调统一、上下联动的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执法机制。这要求我们加强网络技术以及设施配置,提供网络商品交易监管的硬件水平,开发专业的网络监管软件。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力求打造一支既精通计算机知识、又精通工商业务及法律知识,有相对丰富的监管执法经验的复合型网络监管专业队伍。

(二)管理视角下

网络商品交易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除了要依靠政府进行宏观上的市场调节之外,还要依靠各行业的自律。不仅要实现对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还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对网络商品交易评价系统和物流管理系统等等。建立和完善网络商品交易评价系统首先要求我们创新信用评价管理;其次还要对网购交易双方信用评价的正确引导,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物流管理系统首先要求我们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物流市场。其次要建立相关配套设施,实现物流公司与网络经济的良好衔接;加强对物流配送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物流管理。

(三)法律视角下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商品交易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这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网络商品交易的立法,规范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网络商品交易的秩序最终依靠市场主体。因此,必须使网络商品交易行为有法可依,必须要制定网络商品交易行为法,以影响网络商品交易参与者的偏好、引导其行为选择;在其违反网络商品交易行为法时,使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规范的网络商品交易秩序。

参考文献:

[1]高富平.网络商务政府规制的政策思考――以网络商务的工商行政管理为例[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2).

[2]陈湛匀,鲍康荣.改变世界的网络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周朝民.网络经济与管理[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4]王德胜.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感知因素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12).

[5]王洁,马柱.网络诚信缺失与卖方治理机制[J].现代情报,2011(7).

[6]罗光锋.深入研究市场监管规律――在落实“十二五”规划中高效加强市场监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4).

[7]姚丹.实行“以网管网”破解网购难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1).

上一篇:下辈子我一定不做你的女儿 下一篇:真实是作文教学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