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的综述

时间:2022-08-28 08:49:06

关于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的综述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收入分配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收入分配的争论一直不断。国内学者对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很多,学者从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等方面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进行研究的颇多。为此,就当前国内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总结和思考。

【关键词】收入分配;文献综述;理论分析

1.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研究

1.1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研究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活动分为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大部分,分配问题占有重要地位。他们大多是从功能性收入比例的视角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李嘉图认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从而社会总产品的增速是递减的。然而,每亩地的地租和每个人的工资都是固定的。于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总产品的增速赶不上地租总额和工资总额的增速。这就造成了社会总产品中地租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而利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最后甚至为0,经济发展停滞。与李嘉图相反,马克思是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分析收入分配问题的。马克思认为,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而提高生产技术,这就导致了资本家把大量资本作为不变资本用来购买机器设备,而用于给工人发工资的可变资本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所以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低,工人阶级陷入了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新古典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函数与和替代函数两个微观分配理论概念上的,主要研究收入分配格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变动的,根据他们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要素的需求和价格的不同,会造成各要素在总收入中的不同,若发生节约劳动的技术进步,就会增加资本的份额,降低劳动的份额,反之亦然。

1.2关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公用选择学派的创始人布坎南。布坎南认为机会公平比结果公平更为重要,而且起点公平决定了结果公平。他把影响个人收入的因素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个人的选择,第二是运气,这里的运气可以理解为机遇,而且布坎南认为由于运气造成的收入差距是公平的。第三是个人的努力程度,第四是出身。从20世纪50年代起,基尼系数被更多的应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与此同时,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成为收入分配领域研究的重点。陈志勇认为,自古以来,公平分配就被确定为国家统治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决策国家大事的文献汇编《周易》中就说:“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张忠任认为,平等是一种权利,公平是其体现。经济平等,实质是一个分配问题,体现为参与分配的主体的权利相同。杨灿明认为,收入分配秩序混乱是当前人们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强资本弱劳动导致初次分配不平等;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不当干预导致权钱交易;隐形经济的泛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规范收入秩序必须处理好劳资关系、治理好公权力、取缔隐形的非法非正常收入。

2.国内收入分配研究的现状

2.1关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情况

我国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收入分配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孙群力教授,通过对收入法GDP构成以及资金流量表的分析发现,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居民收入增速慢于国民收入增速,且居民财产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尽管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居民收入部门的收入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政府需要采取措施遏制并扭转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白重恩、钱震杰的研究表明,居民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初次分配阶段。而再分配阶段的状况不是居民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收入税占国民收入比重较低,即使免除居民部门所有收入税,也无法大幅度提高居民部门的收入占比。

2.2关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研究

关于产生收入分配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上,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陈弘从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制度的视角进行研究,他认为产权是一组依托于财产所有权、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处置权的收入分配权。产权对经济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权力实现的;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合理本质上是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合理,因而要调整和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须从产权的调整入手。林毅夫从“比较优势”的角度阐述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他认为我国在初次分配领域没有选择比较优势的生产模式是主要原因,如果在初次分配中选择违背比较优势的生产模式,发展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资本、技术密集的产业,有限的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非常少,大量的只能凭借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人,就没有办法进入到就业市场,从而滞留在现代经济体系之外,成为无法分享经济发展果实的穷人,因此,要想更快更好地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才能有效控制收入差距扩大。

3.总结与思考

国内学者对收入不平等和收入差距研究的颇多,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差别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的不平等。但缺乏统一的测算方法,测量收入差距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住户抽样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很多学者只能根据官方统计资料来测算和估算实际的收入差距,往往是根据国内和国际统计资料为依据,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度。近年来,随着在技术上对收入分配差距测度方法的日渐成熟,相关研究开始突破传统定性描述方法,逐渐走向定量化分析。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对城乡、地区、行业间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公平进行定量研究。目前关于收入分配的研究,对省市地区的收入分配关注不够,从实证研究的文献来看,大多数都是关注整个国家层面的收入分配差距,对省市地区的收入分配关注度不够,而且数据来源大都是二手资料,缺乏实证调研数据。

参考文献:

[1]杨灿明,孙群力.中国的隐形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J].管理世界,2010

[2]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

[3]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3

作者简介:

王悦侠(1988-),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安徽大学,研究方向:统计学。

上一篇:中国移动客服10086案例分析 下一篇:工程项目招投标规范化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