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丽人》中的美国家庭伦理观念

时间:2022-08-28 08:26:25

解读《美国丽人》中的美国家庭伦理观念

[摘要]《美国丽人》是一部描述美国家庭观念之完美转换的现实题材电影,导演及编剧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的中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揭示了人性之脆弱,又从人在面对家庭、情人、等“身外之物”时的心理状态出发,以陷入中年危机的莱斯特的眼光观看这个世界,从家庭现象看透人性本质,用现实艺术手法演绎了一出完美的生活闹剧。电影反映了美国当下人处在物欲横流社会中的各种压力,从珍妮与瑞奇一对邻居家的离奇事件分析这些压力带给普通人的感受与“反抗”精神。

[关键词]《美国丽人》;家庭伦理观念;人性;心理状态

电影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抽离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将其进行艺术加工,从现实角度来观察陷入家庭危机的人是怎样进行个人突破的。莱斯特的家庭已经支离破碎,他、妻子、女儿都有自己的人生计划,他们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几乎没有为全面的家庭利益考虑。面对安吉拉的诱惑,莱斯特的伦理防线几乎全面崩溃,妻子出轨已经成为现实,珍妮的孤独心声只能通过瑞奇来安抚,这样的家庭终将是残缺不全的。当莱斯特终于反省,他的生命却已经走到了最后。人之堕落就在于此,人心向背最终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从现实生活丛生出来的各种羁绊导致了人性的灭亡。

一、电影《美国丽人》简介

42岁的莱斯特在一家广告公司已经干了20年了,但是他毫无前途可言,再加上妻子卡洛琳与女儿珍妮对他的冷漠,让他多年来一直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状态之下。但是,当他陪同卡洛琳去学校看珍妮的拉拉队表演时,却被珍妮的同学安吉拉的舞姿吸引住,他仿佛一夜变得富有活力了。他幻想着能与安吉拉在一起发生关系,当安吉拉来他家住宿,安吉拉式的语言更加让他心潮澎湃,他决心锻炼身体来增强自己体质,希望能够吸引安吉拉的目光。18岁的瑞奇是莱斯特的邻居,他的父亲弗兰克是一个退伍军人,他对瑞奇的要求极其严格,以至于让瑞奇从小就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瑞奇平时以录像摄影作为爱好,当他第一次见到珍妮就开始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偷拍的方式注视着珍妮家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觉得自己与珍妮有着同样的命运,所以当他开始接近珍妮,二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事业小有成就的妻子卡洛琳被房地产大亨巴蒂所吸引,他们成功,巴蒂让卡洛琳重拾了生活的乐观心态。而此时的莱斯特却被瑞奇的勇敢心态所鼓励,在一次偶遇中,瑞奇让莱斯特吸食自己的大麻,并用勇敢的态度对待他的上司,让正在“情窦初开”的莱斯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莱斯特主动辞去自己的工作,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他开始冲着卡洛琳大讲自己的处世之道,又找了一份简单的快餐服务员的工作赚取微薄的工资,并且继续锻炼身体期待着能和安吉拉结合。当邻居弗兰克因为儿子瑞奇捣乱而找到莱斯特的时候,两人经过短暂的对话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本身就是同性恋的弗兰克的亲昵行为吓坏了莱斯特,他拒绝了弗兰克的接近,而一直认为莱斯特也是同性恋的弗兰克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他决定暗杀莱斯特。

莱斯特已经将妻子卡洛琳惹怒,卡洛琳也决心暗杀他以绝后患。在一个下雨的夜里,珍妮和瑞奇在一起享受寂静祥和的二人生活,莱斯特准备与安吉拉发生关系,但是当他得知安吉拉是处女的时候,他的心震颤了一下,他思来想去没有对安吉拉动手。当莱斯特安静下来回忆以前的美好光景,他发现以前他的家庭很美好,他看着自己的全家福,开始幻想着再次维护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奋斗,只听到一声枪响,弗兰克开枪打死了正沉浸在幸福幻想当中的莱斯特。莱斯特死了,他笑着注视着自己的全家福,安逸、祥和,此刻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嘈杂不堪的人世间。

二、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家庭伦理观念

莱斯特是这部电影中的主线人物,他的扮演者凯文・史派西凭此角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奖项,他的精湛演技让观众为之折服。史派西沉静的外表与深邃的眼眸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中年男子形象,这位“可歌可泣”的主人公,在电影中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人性光明面与黑暗面的“区间”。莱斯特在电影前半部分是被压抑的中年男人的形象,他处处碰壁,当他终于见到了自己喜欢的安吉拉之后,珍妮却因此远离他,卡洛琳也因此将他抛于脑后开始和成功人士巴蒂混在一起。莱斯特在瑞奇的鼓励下决心抛开家庭责任,辞职、锻炼身体、当快餐服务员,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为自己的精神思想解放找到了许多乐趣。正如瑞奇以录像摄影为爱好一样,他也需要寻找娱乐来解脱自己,放下压抑在心头的重担,于是“出轨”和安吉拉结合成为他的奋斗目标。这种伦理观念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中人的思想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变革,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美国社会的中产家庭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慢慢前行着,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私欲驱使着他们要远离现在的单调的家庭生活,尝试更大的冒险,用超出常人的眼光去迎接更大的生活挑战,于是接受新奇事物,突破个人生存环境正是资本社会的真实写照。真正的家庭邻里观念已经不复存在,电影中的莱斯特一家是众多美国现实家庭生活的一个写照,他走向了痛苦不堪的命运结局,让我们看得惊心动魄。

但是我们也要发现电影中那些为逃避家庭灾难的幼小心灵的感伤与痛楚,看清他们是怎样正确选择逃避之路,挑战现实之生活羁绊的。瑞奇和珍妮做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们不能替代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生死存亡也将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我们看到了中年人对生活的抉择将影响家庭之走向,孩子的努力只能确保自己暂时不被侵扰。瑞奇和珍妮静静地观看着一个小录像视频,视频内容是墙角里的一个破塑料袋随风翩翩飞舞,跳跃着的塑料袋停不下脚步来,它正像《阿甘正传》中漂浮不定的羽毛,反映出人生之不确定性,而人又不能因此停下来。

当莱斯特选择了“新生”,就是那个塑料袋落地不动,失去了原动力,而这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没有一点美感可言,卡洛琳、弗兰克等人的行为也让各自的家庭遭受巨大的创伤,于是,生命之被动完全是对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抛弃的一种惩罚。他们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放弃了对别人的关照与爱护,破碎的心灵融入破碎的家庭之中,让他们最终走向了灭亡。

三、纯粹人性与家庭伦理之建立

我们越是了解他们,他们就越是难以消失,如今他们仍萦绕在我的眼前:瑞奇并不像我们初次认识的那样古怪,安吉拉有着鲁莽的外表,但却有着脆弱的心灵,她总是将她的恐惧与不安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由此可知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单纯美好的心灵,假使没有私欲的侵扰,世界将不会黑暗残缺。留在人心中的残余力量只能通过苦苦支撑的伦理观念来实现价值,不管怎样的生活环境,都不能阻止人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于是纯粹的人性被展现了出来,黑暗的,光明的,在每个人的期待声中降临这个世界,成为人们心头为之奋斗的原动力。

莱斯特家庭与弗兰克家庭很像,但是他们家庭最终也将走向“灭亡”,因为他们作为一家之长,没有能够担起重任,逼着自己的妻子、孩子走向绝路,最终也让自己迈向黑暗的地域深渊。这两个家庭在冲突中成长起来,造成了孩子们畸形的心灵的形成。本来可爱、活泼的珍妮和瑞奇因此变得性格扭曲,与世俗之人格格不入,他们心中隐藏着最单纯的美好幻想,他们的美好灵魂仿佛“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接受阳光之洗礼。当阳光不再照射,剩下的是痛苦的天昏地暗,他们只有在这种压抑中用仅存的信心展示自己的能力,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灵魂之圣光将照耀他们继续前进。

弗兰克杀死了莱斯特,卡洛琳的手枪失去作用,他们物欲横流、自相残杀的行径将断送他们的前程,进而毁掉自己的家庭。但是他们已经抛开家庭伦理观念,选择了去接受“撒旦”的恩赐,放弃了上帝对他们的倾慕之手,凋零的心灵就此毁灭,阳光也许不再照射这两个家庭,安吉拉明白了自己的愚蠢行为,活着的人将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许他们会更加爱惜自己的家人,呵护自己的家庭,当光明最终战胜黑暗,他们终将给世人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不再出轨,不再打骂自己的孩子,为我们新时代的观众树立更好的人生榜样,激励着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让永恒之阳光照进永恒之城。

私欲是最大的敌人,它破坏了许多家庭的正常生活,人类之伟大之处也在于拥有一个大集体,而每个小集体又是这个大集体的缩影,儒家讲的“修、齐、治、平”的人的发展观念能够科学地指导这一点,只有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美好,才能让自己的家庭更团结,许多个团结的家庭又能组成一个美好的国家,许多个美好的国家又能组成一个和谐相处的世界。在这个地球大环境生存,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准确的家庭伦理观念,从莱斯特和弗兰克各自家庭的真实写照中总结经验教训来,用更加美丽的心灵去感化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克服私欲,在互帮互助中建立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庭。

四、结 语

时间呼啸而过,人生旅途漫长无比,但是将光线亮丽的人生感性之观念抽离出来,人生意义随即黯然失色。莱斯特处在中年危机之中,他暗淡的人生衍生出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他和卡洛琳都没有将家庭共有利益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理想,各自走在出轨的道路上并乐此不疲。《美国丽人》之所以能够不越雷池半步,超越其他影片,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影片中近似变态的爱情方式如实反映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变态问题;其次,主要是因为莱斯特并没有受自己生活的影响,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沦落为可怜的牺牲品。但是当莱斯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生存价值之后,他的行为已经惹怒了其他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一真理终于在电影的末尾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虽然莱斯特笑着死去了,但是他的粗心大意仍然给美国的社会留下了一个不健全的家庭,而卡洛琳与珍妮也会在痛苦中慢慢地忍受着生活的折磨。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玫瑰的变奏:《美国丽人》经典英文台词赏析[J].电影文学,2011(04).

[2] 魏薇.从电影《美国丽人》分析美国当代的社会精神文化[J].电影文学, 2011(24).

[3] 陈奕平.当代美国人家庭与婚姻模式的演变及其影响[J].世界民族,2006(02).

[4] 肖华锋.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家庭暴力问题初探――兼谈美国社会学流派的观点[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04).

[5] 段汉武.《美国丽人》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04).

[6] 王茜.异化、死亡、自我救赎――电影《美国丽人》分析[J].青春岁月,2011(24).

[7] 王晓德.美国现代大众消费模式的形成及其影响[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

[作者简介] 盛颖源(1978― ),女,云南大理人,硕士,云南大理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音乐教学法、中外音乐史、电影鉴赏。

上一篇:两部同简·奥斯汀相关影片中女主人公的比较式解... 下一篇:电影《哈利·波特》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