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同简·奥斯汀相关影片中女主人公的比较式解读

时间:2022-06-09 10:51:57

[摘要]好的文学作品是同创作者的灵魂紧密相连的。只有灌注了作者的心血,才能够写出震撼灵魂的旷世之作。简・奥斯汀作为一名一直以来从女性视角写作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其大部分作品中,似乎我们都能够从主人公身上或多或少发现作者本人的影子。然而比起本人幸运的是,在故事中那些主人公在经历了艰苦和磨难之后,都能够心想事成。而简・奥斯汀的真实生活里,却同她的达西先生没能够走到一起。而或许正是这种缺憾,作家才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自己的笔下,并让这种美好驻成一种永恒。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成为简・奥斯汀》;奥斯汀;伊丽莎白;人物命运

简・奥斯汀是18世纪英国最后一位小说家。凭借其生前流传于世的六部文学史上的伟大著作,成为在英国文坛享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文学作品无一例外表现出对于女性独立自主独立意识的宣扬,这亦是她本人作为一个独立有思想有见解的女性对于当时社会其他女性追求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的一种“文学式”的呼吁,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奥斯汀热”。同时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还能够感知到她鲜明的女性意识,并提出了种种问题有待后人不断思考、探索。当然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种独树一帜的新思想的提出必定会在社会多元化的浪潮中遭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打压。当时很多评论家曾一度批评其小说的题材不够开阔,其中的思想也有着过于强烈的保守意识。然而时至今日,简・奥斯汀的作品仍旧闪烁了感染人心的艺术魅力,让每一位阅读过她的作品或者是观赏过影片的人都为其文学之美折服,深陷其中。尤其是其作品中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是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走进了我们的心中,并在那里留下了永恒的足迹。

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以及由简同名小说《傲慢与偏见》改编的影片,都是简一生较为贴切而现实的写照。前一部作品是以简真实的生命历程改编的人物传记式影片,真实反映了简・奥斯汀短暂而又绚烂如焰火般热烈的生命历程。后一部则是由她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改编的电影。她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如此细致入微、感人至深的文学佳作,在很大程度上和她本人的人生经历有关。现实生命里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愿望只能借助于文学作品诉诸笔端表现出来。相比起来,她本人同律师的爱情经历似乎比文学作品更加富有传奇性,是我们永远读不懂又读不厌的“传奇故事”,比她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伟大的著作。似乎可以将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定义做《傲慢与偏见》的现实写真版。然而无论哪一部影片,都让我们走进了简・奥斯汀――这个智慧同美丽并存,有着发掘人生大智慧的女性的真实的生活中,感知她不俗而曲折的生命历程,同她一起欢笑一起流泪。通过将两部影片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感知简・奥斯汀的思想精髓,吸收她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她本人人生的种种选择中,我们对简的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知,对于她的爱情观也有了明晰的了解。而不能否认,她的很多思想,时至今日仍旧有着极其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首先,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同《傲慢与偏见》都反映了女主人公在自我认知和发现方面的先进性。《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极为骄傲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伊丽莎白得形象角色更是赋予了简尤为明显的情感和意志。简对她的喜爱和自己内在坚持的某些个性也是相融合的。伊利莎白聪明,开朗大方,有着独立的个性和招人喜爱的性格。尤其是同当时其他的女性相比,她性格上的优势尤为突出明显。这亦是作者简・奥斯汀的性格特点。只是相对于伊利莎白来说,稍许沉稳和内敛。同时她对自己的人格十分尊重,不会因为外在的浮躁的风气而改变自我。自尊自爱是简性格中尤为明显且十分可贵的品质之一。人的最为重要的价值之一便是道德上的高尚以及对于自我人格的尊重。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更不会博得别人的敬重,也不会写出如此深刻而伟大的不俗之作。同时,无论是简・奥斯汀和伊丽莎白都对当时的环境和时局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与认知,这也很好交代了为何她们同外在格格不入的原因。她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和价值使得他们不畏金钱权势而迷失自我,精神上的理智和优越让她们不会抛弃自己的秉性而去追求一些外在看来光鲜亮丽的所谓安定的居所。简・奥斯汀曾经说过,婚姻只是那些愚蠢的人们给自己勉强将就的爱情的退路和居所。所以在塑造伊丽莎白的时候,她便赋予了她理智清晰的头脑。不仅美丽而且充满智慧,敢于超越阶级的坚固的理念和陈腐狭隘的偏见,无畏追求并选择自己的爱情,追求真正让自己快乐的幸福。而达西地位上的优势和经济的宽裕让他们不会因为外在的事物牵绊住情感,在消解了达西对伊丽莎白傲慢的单一认知和伊丽莎白认为他偏见和古板的褊狭的观念之后,最终走向的必定是幸福和美满。而奥斯汀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被迫放弃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这是迫于对现实妥协的无奈。生活似乎永远比想象中要艰难和不尽如人意。还好的是,我们在奥斯汀的世界里结识了伊丽莎白,让我们姑且原谅现实对简不公的待遇。伊丽莎白化身成为简・奥斯汀的代言,让我们走进了简的真实的内心世界,那里生长着她终生未曾触及过的理想。

其次,两部影片中都反映了主人公鲜明而理智的爱情观念。即便在其他一切都极为相似的情况下她们却有着不同的结局。或许我们可以将其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对于心灵的安慰。简从小便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外加她自身天资聪颖,有着超于常人的智慧,使得她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尤为突出,闪烁着难以掩盖的光芒。影片《成为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中,主人公的父亲都说了相同的一段话:我不觉得有任何人能够配得上你。与此同时,简性格中的理智使得她并不像其他的女子一样浮躁或是做作,甚至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幸福。简理智而又压制不住性格中的活泼可爱,对于生命有着深刻的认知和见识,并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表达,而不是将生命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她经常在自己的世界中观察外在社会的种种现象,并希望自己的价值能够实现。这些性格在伊丽莎白身上亦表现得尤为明显。她们都是有思想有见解的女性,甚至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坚持着自我,却同外界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伊丽莎白和简・奥斯汀都在向往并追求着属于自己的自由的爱情。而这种珍贵的东西同金钱、权利和外在的任何事物都扯不上任何联系。如果有,那便是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和贬值。更不会因着母亲的急功近利和由此带来的名利双收而草率决定。这种深深植入这两个女子骨子和性情里的观念让她们一直在渴望、追求、寻找。虔诚相信着终将到来的属于自己的美满和幸福。然而,她们的这种开放自由的理念却同那个“男婚女嫁应该门当户对”的时代不能接轨,自然也是不被接受的。尤其是自己的母亲方面。在《成为简・奥斯汀》中,作者假借牧师父亲之口表达出当时的社会标准:“女人的特性最充分表现在作为女儿、姐妹,最终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如果一个女人碰巧有所长,比方说深远的智慧,最好有所隐藏。”女人只能一生愚钝的生活,只能受这些不同时期的角色支配,别无他选。年轻的简・奥斯汀恰巧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她和父母兄弟姊妹们在英格兰汉普郡斯蒂温顿村过着宁静而清贫的生活,所以她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社会标尺的约束。然而简的聪慧及对写作的热爱, 对爱情的憧憬显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要求。于是她的母亲便对那个有着几十万英镑收入又是贵族格瑞莎姆夫人的侄子的瓦斯莱先生极为称心,但是还是被简断然拒绝了,原因不言自明。即便他是个富裕的,甚至对简也是深爱并愿意为她拼命的终身寄托,却永远不能成为奥斯汀的选择。这种原因在她看来是极为荒谬而又不真实的将就。就像影片中简说的:“他就像匹柔弱的母马,那几个臭钱收买不了我!”雷同的情节上演在影片《傲慢与偏见》中,便是伊丽莎白对柯林斯表明立场的那一幕,用明确而又强势的语言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和立场,断然拒绝的同时不失对自己人格的捍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格更加鲜明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母亲亦是对于她的拒绝表示气愤,还好在关键的时候伊丽莎白还有个站在她这一边的睿智的父亲。影片中,伊丽莎白对于自己的态度有了更为明确而坦白的解释,她所追求的爱情是一种性格上的融合和精神上的契合,对于因为金钱和权势威逼下的强制,只能够果断拒绝和放弃。

两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首次见面都不是我们潜意识中所希望看到的“一见钟情”型。甚至他们对于对方都是有偏见和误解的,见面本身都不是很愉快。汤姆认为简的朗读枯燥而又乏味,似乎单纯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文学功底而做出的一场戏。故而在别人用心聆听惊叹较好的时候,他似乎完全听不进去,甚至犯困。而简也因为汤姆对于她的朗读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大为厌恶和反感,觉得他在侮辱自己的人格和价值。伊丽莎白在刚刚见到达西的时候,性格开朗活泼而乐观的她也极其不喜欢他的威严的表情和行事作风,甚至觉得他的生命是痛苦不堪的,更不屑于依附他所谓的权利和金钱。在他那个性格古怪而偏激,阶级观念腐蚀很深的姑妈面前更是无畏表现了自己的不满,勇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达西虽然早已深深迷恋上伊丽莎白,却因为她对自己误解导致的行为而认为她是傲慢而又不可接近的。正如简所说的那样,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事物一定要经历一定的磨难和痛苦才能获得,但我们更应该感激那些痛苦,让我们珍惜那些来之不易的价值和意义。即便还有可能在经历痛苦之后你也许并不一定获得你想要的,就像简・奥斯汀。但我们应该学着去接受一些现实中生命的那些种种局限,这亦是生命交付于我们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而且只有你自己能够给你的生命一个交代,即便没有收获,却在这种生命的经历中,找到了我们的位置,亦实现了生命庄严的价值。

结 语

通过对两部同简・奥斯汀相关影片的解读,我们感知到,主要人物都将自己的爱情观建立在一种理想和价值上。然而小说中的伊丽莎白要更为勇敢,她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即使凯瑟琳夫人及宾格莱小姐用各种方法阻挠,伊丽莎白依然坚信自己的抉择,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于是,由此我们发现简・奥斯汀终生未嫁,并非是放弃了爱情,而是给纯真的爱情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存在方式。就像《冷山》里那句极为经典的,其实你并不知道在等待什么,但是这种等待,或许才是爱情本身。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小说中体会到简・奥斯汀对汤姆・勒弗罗伊那份深沉而又无期的爱。

[参考文献]

[1] [英]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 朱虹.奥斯汀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 [英]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陈银春(1980― ),女,湖北黄冈人,英语硕士,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与典籍英译、英语教学。

上一篇:《疯狂原始人》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与解构 下一篇:解读《美国丽人》中的美国家庭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