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康复村

时间:2022-08-28 06:30:16

志愿者在康复村

开滦医院干一病房护士长常晓英,地震的时候并不在唐山,她当时随母亲下放在昌黎,可是哥哥姐姐都在唐山,毁坏的交通不可能阻隔对亲人的牵挂。于是22岁的她在地震后独自截了一辆汽车从昌黎赶到林西寻找哥哥,不可想象文静的她是怎样在一片混乱中打听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头上缠着绷带的哥哥,同样不可想象的是她怎样多次冒着余震的危险,骑着车子经过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的滦河大桥给亲人送粮食。

可是说到地震却不能不说到这位脚步轻盈、笑容温和的医务工作者。那场地震已经过去了30年,而常晓英在为安抚地震伤残人员修建的康复村里默默服务也已经整整十年了。从她自己主动找到康复村到现在的十年间,那里居住的25户残疾夫妇都和常晓英成了熟人,他们在常晓英的护理帮助下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了基本的自我保健能力。

我们像大多数人一样听到她的故事后会问一句“为什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她的回答始终如一的平淡温和:

我就觉得他们需要我们,我喜欢自己做的这一行,他们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也自卑,康复村里也没有配备医护人员,他们需要我的这些职业知识的帮助。时间长了我们都成了朋友,要让我突然离开我肯定会受不了。他们现在不仅身体不舒服会给我打电话,甚至连夫妻吵架这样的事都会和我说,我们年龄也接近,共同语言也多。我希望他们能活得坚强,还要活得愉快,活得有尊严。

在常晓英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康复村,居民们给我们拿出了常晓英自费为他们准备的血压仪、烤灯等设备,也给我们讲了他们和常护士长初次相识的故事。

十年前她一个人来到康复村,说是开滦医院的护士,想帮我们做点事情。村长就问她到底是啥意思,是不是想推销东西?她赶紧解释说不是的,就是想帮助我们。我们开始半信半疑,可时间长了就能看出人的好坏不是,没想到,她就这么不图名也不图利的在我们这坚持了下来。

常晓英一直说自己保守、跟不上时代,其实她可能没有意识到,十年来她的所作所为本身就应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

上一篇:1976·7·28 下一篇:构建蔬菜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