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村:小康路上筑伟业

时间:2022-07-07 02:22:29

如果说东流人海的宣惠河是一泓流光溢彩的翡翠,那么孟村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冀南小县孟村回族自治县,建县于1955年,总面积387平方公里,人口19万,是河北省6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孟村建县虽晚,但历史悠久,隋代在此设浮水县,明永乐年间,孟氏应诏迁居于此,以姓氏命名为孟村。这里东近渤海,南靠山东,北依京津,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便是商贾云集、人杰地灵之地。

初到孟村的人,会不禁感怀于这里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厚重的人文积淀。对绿化造林的高度重视,使这里形成“城在绿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秀美景色。宣惠河的清流,滋润了两岸的广袤土地。每到农作物丰收时节,麦浪似金海起伏,棉花如白云朵朵,谷穗摇金,高梁似火,更有那声名远播的本地特产――咬一口满嘴生津的“白棒子”甜瓜、吃一个消暑解渴的孟村鸭梨、甜脆可口的蜜桃,这些无不向人昭示着,这是一个物阜民丰的好地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孟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孟村人热情豪爽、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淳朴、正直的民风。自治县回汉两族群众,虽然生活习惯有些不同,但两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结成了休戚与共、相濡以沫的兄弟般的密切关系。遍布全县的41座清真寺,满足了穆斯林群众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需求。这些清真寺,有的气势宏伟,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圆柱拱顶,金碧辉煌,为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有的黄瓦红垣,雕梁画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始建于明朝的牛进庄清真寺,除年代久远、古色古香外,院内一株近千年参天古槐,见证了孟村的沧桑巨变。

孟村还是中国武术十大拳种之一――八极拳的发祥地,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美誉,每年吸引着日、韩、美、新加坡等国大批武术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八极拳第七世传人吴连枝曾多次应邀东渡日本、韩国讲学,八极拳成为孟村人民以武会友及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

建县五十年来。回汉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努力改变着自治县的面貌。尤其是近年来,孟村人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能够富民强县的弯头管件业和牛羊养殖深加工业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康之路,

说起弯头管件业,可以说是回汉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个神话――既不产钢材也不使用弯头的小县孟村,早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弯头管件之乡。放眼孟村,到处是机器轰鸣、钢花飞溅,到处是往来穿梭的车辆,整个孟村宛如一个没有围墙的巨型工厂。在区区387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密布着1210家弯头管什企业,这些企业专业化分工、精细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生产出从直径几厘米到两米以上的一百余类、上千个型号的产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数万销售大军,将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化工.石油、电力和各类大型建筑工程一线;31个省、市,自治区,几乎所合县级以上城市都有盂村弯头管件的营销网点。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众多国家重点工程,年产量业已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低压管件产品已覆盖80%以上的国内市场。在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评定命名为“中国弯头管件之乡”的基础上,回汉人民正着力推动弯头管件业向更高层次做强做大,倾力打造“中国弯头管件之都”。

牛羊养殖深加工业,是鼓起孟村回汉人民腰包的又一特色产业,广大农民形象地称之为“赶着牛羊奔小康”。孟村凭借养殖牛羊的传统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清真品牌优势,近年来在十羊业上大踏步前进:宏达、伊兴、华升、津南等四家大型肉牛屠宰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产品都被评定为河北省名牌产品,产品享誉全国,而且端上了钓鱼台国宾馆的餐桌,并打人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馆。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回汉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大增,全县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万头、30万只,人均饲养量在全省名列榜首。

以弯头管件业和牛羊养殖深加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全县回汉人民铺就了小康之路,也为孟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只有19万人口的小县,2006年全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02年翻了一番,两年来在全省经济综合评价前移了46个位次!

上一篇:绿了山川 富了家园 下一篇:197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