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刑事审判监督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08-28 01:24:29

浅谈刑事审判监督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刑事;审判;监督

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作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面临着改革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保证刑事审判监督工作高效运行,已经成为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重心。只有改革才能强化和完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才能更好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从而做到在刑事司法工作中不枉不纵,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这一永恒的审判工作主题。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结合人民法院改革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统领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全局,从维护法律和法制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出发,积极稳妥地进行。加大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力度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做好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就要确立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和监督的途径及方法,只有在正确的法治理念指导下,才能保证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一、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

任何改革工作都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也不例外,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才能使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首先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要将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为指导思想,即在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有关审判监督程序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实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存在错误而设置的特殊审判程序,也称为再审程序,它是对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所采取的一种补救办法。因此,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要遵循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审判监督的程序性规定,如果违反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那就是盲目的改革,得不偿失,达不到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纠错作用。只有通过对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才能使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取得其应有的监督效果,达到其立法目的。其次,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要以司法公正和效率作为指导思想,这也是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灵魂所在。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作为惩罚犯罪,保护无辜的一种救济手段,既要求公正,又要求高效,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当前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稳定社会治安秩序的新形势下,刑事审判工作对公正和效率的要求更加严格,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也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只有公正司法才能发挥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职能作用,使无辜者免受刑罚处罚,使危害社会的不法之徒难逃法律的惩处;只有高效,才能发挥刑罚的功能,震慑犯罪,及时惩罚犯罪,使漏网的罪犯重新受到刑罚制裁,使无辜者早日解除错误的处罚,还之以清白,迟到的公正不能称其为公正。刑事审判监督工作通过改革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司法公正和高效。达到了这一目的,也就实现了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在刑事审判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也就对刑事审判工作的高效公正运转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就达到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目的。

二、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在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追求司法公正及高效的思想指导下,改革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监督途径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刑事审判监督工作作为审判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纠错机制,仅仅停留在对裁判生效后被动的监督上是不够的,这不利于监督机制和纠错机制的正常运转,也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随着庭审方式的变化和还权于合议庭,改革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只有推进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改革,才能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如何加大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力度,已成为当前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关键之所在,要想加大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的力度,就要转变刑事审判监督工作观念,不仅要敢于监督,还要善于监督,既要在拓宽监督的途径上下工夫,又要在监督的方法上搞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因此应采取以下四点方法做好刑事审判监督工作。

第一,由监督刑事案件裁判生效后的环节向监督刑事案件审理前、审理中转变。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惯例是刑事裁判生效后,才对刑事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此种方式不利于及时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由监督案件裁判生效后的环节向监督案件的立案、审理环节转变,可以改变这种监督不利的局面,提高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效果。采用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并用的方法,更有利于发挥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优势。对于事前监督可以采取对刑事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的立案情况进行审查的方式进行,从审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拒之于刑事审判程序发生前,防止发生错案和审判人员。对于审理过程中的监督,可以通过派员旁听刑事案件的开庭审理过程,从中发现有无程序违法问题而加以改正,防止因审判程序违法可能造成的实体处理不当而发生错案或引发案件的再审,从而在审判程序上保证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监督到位。

第二,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以往的刑事审判监督工作,采取主动监督进行的较少,多数是由当事人申诉后或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后才进入审判监督程序。使得有些错案发生后不能及时得到纠正,遗漏犯罪后也不能及时启动监督程序,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主动监督应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审查立案工作中的申诉材料,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对刑事审判工作进行监督;二是加强对刑事审判工作中裁判文书的备案审查制度,通过对裁判文书进行审查,从中发现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有无错误,有无遗漏犯罪,以及有无枉法裁判的问题;三是采取检查审结后的刑事案件卷宗的方式进行监督,发现有无程序和实体处理不当的问题,有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问题,发现有无遗漏犯罪、枉法追诉、错误裁判的刑事案件发生。如果发现有上述案件,应及时向院长报告,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后进行再审,从而对刑事案件进行全方位的审判监督,达到由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更好地发挥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作用。

第三,由部门监督向整体监督转变。由于立案和审判监督的分立,有关当事人的申诉情况直接反馈到审判监督庭的较少,相反直接反馈到立案和监察部门的相对较多,这就要求这些部门负起责任,不仅要求本部门的审判人员自己严格依法办案,还要认真履行好监督的职责,如果只靠审判监督庭一个部门的监督,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不利于刑事审判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这就要求法院内部的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由点带面,使得监督工作真正形成整体合力,监督得力,监督到位。

第四,由轻监督重审判向监督和审判并重转变。由于刑事审判工作在人们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开展的较早,所以对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强;相反,由于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开展的较晚,对其重视程度相对滞后,认为只要抓好刑事审判工作就行了,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从而使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发现,错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只有在加强刑事审判工作的同时,绝不放松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才能使刑事审判工作和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并重,相互促进,同步提高,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刑事审判监督工作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才能促进我国刑事审判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使刑事审判监督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惩罚犯罪的职能作用,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

上一篇:浅析仓储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下一篇:对我国银行监管实践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