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仓储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时间:2022-10-29 05:10:05

浅析仓储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关键词]成本;配送;ABC管理法

一、仓储管理的功能与原则

仓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仓储应该融入到供应链上下游中,根据供应链的整体需求确立仓储的角色定位与服务功能。物品储存、流通调控、流通加工、交易中介、配载、质量管理。仓储活动、或者说仓储的基本功能包括了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及其信息处理等六个方面,其中,物品的出入库与在库管理可以说是仓储的最基本的活动,也是传统仓储的基本功能;物品的分拣与包装已经与物品的出入库及在库管理相结合、共同构成现代仓储的基本功能。

1.先进先出原则。即是先入库的货品先出库的原则,该原则一般适用于寿命周期短的货品。

2.面对通道原则。即指将货品的标志、名称面对通道摆放,以便让作业员容易简单地辨识,这样可以使货品的存、取能够容易且有效率地进行,这也是使仓库内能流畅作业的基本原则。

3.重量特性原则。即指按照货品重量的不同来决定货品在保管场所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应该保管于地面上或货架的下层位置,轻的货品则保管于货架的上层位置。如果是以人工进行搬运作业的时候,人的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货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则用来保管轻的货物或小型货品。这个原则,对于采用货架的安全性及人工搬运的作业有很大的意义。根据这个原则,该公司的仓库备货就采用了摘果式。这种方式,对于该公司对仓储要求的现状来说,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很方便的。

4.形状特性原则。依据物品形状来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标准的商品应放在托盘或货架上来保管。 保管的重要一条是对于易变质、易破损、易腐败的物品;对于机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应尽可能按先入先出的原则,加快周转。

二、ABC管理法

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图分析、主次因分析法 、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法、巴雷特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 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一般地,是将曲线累计频率分为三级,与之相对应的因素分为三类:A类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是主要影响因素。B类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是次要影响因素。C类因素,发生频率为0~10%,是一般影响因素。这种方法有利于人们找出主次矛盾,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具体步骤为: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制ABC分析表、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关系、绘制ABC分析图、案例分析。要想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就要对存货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货物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在原仓储设施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对货品进行ABC分类而实施管理。这样可有效地利用原仓库的空间和货位。即通过对货品的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根据巴雷特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因此,可按照产品价值、销售量、缺货成本或订购提前期等指标来将产品进行分类。在运用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与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三、物流信息系统的知识概要

物流信息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他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物流决策、业务流程、客户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对物流进行科学管理。物流系统包括运输系统、储存保管系统、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其中物流信息系统是高层次的活动,是物流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涉及运作体制、标准化、电子化及自动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现代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的关系型数据库、条码技术、EDI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物流活动中的人工、重复劳动及错误发生率减少,效率增加,信息流转加速,使物流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重视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的互动,既要根据自己的物流管理流程来选择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也要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来优化和再造自己的物流管理流程。选择合适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有:

①提高企业物流综合竞争力。

②内部运作效率提高,能够从容处理各种复杂物流业务。

③通过与客户的实时信息共享,提高了客户服务质量。

④在对大量的客户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使得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成为可能,并挖掘出巨大的销售潜力。

⑤加强总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以及与股东单位、合作伙伴、支持资源的信息沟通、业务合作,向管理层、决策层提供实时统计分析数据,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

四、仓储空间合理利用的方法

仓库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因此,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仓库管理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储存空间即仓库中以保管商品为功能的空间。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着眼要解决的潜在利用空间和作业空间的问题。作业空间即入库放置及出库发货验货所需的空间。潜在利用空间即之前被浪费的可以用来劳动作业的空间。潜在利用空间则要利用规范化的规定和手段进行整改。在不浪费水平空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开发垂直空间。

仓库管理要到位,整理整顿工作要做好,生产计划要合理。按照产能大小,能在交前完成的货尽量不要过早排产,以免剂占仓库空间。料堆放有限高要求,不同高度放置不同限高要求的物料,能用货架的用货架。呆滞物料的清理,可定个时间标准,达到时间周期,全部清理。

上一篇:税务机关构建惩防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刑事审判监督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途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