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28 01:19:05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老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2月-201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对照组按医嘱门诊系统口服用药,无其他用药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每周的血压监测,两年后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更为明显,心脑血管类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中老年高血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本文对护理干预应用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2月-2011年8月在本院诊治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4:35;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1.2±7.2)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病程(5.6±0.4)年;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3:36;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9.4±5.2)岁,病程7个月-11年,平均病程(5.5±0.3)年;血压分级:Ⅰ级36例、Ⅱ级71例、Ⅲ级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压分级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年龄超过45岁;均签署治疗方案的知情同意书;无相关药物应用禁忌症。排除标准:继发性、恶性高血压或并发心力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2]。

1.4护理方法

两组均按医嘱门诊口服药物治疗和高血压注意事项指导,每周固定到门诊接受血压测量。每次测量前先让患者安静休息10min后对其右上肢血压测量两次取其均值,同时填写好患者的主要症状。每季度进行一次血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头颅CT等常规检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给患者发放高血压知识小册子同时定期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和电视教育,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愿自觉遵从医嘱。②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强调按医嘱服药且坚持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自觉建立终身用药的治疗观念。③血压监测指导:护理人员主动传授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复诊时携带记录能够方便医师及时指导用药和药效评价。④生活指导:合理膳食控制食盐摄入量,以清淡为主多食含钾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戒烟限酒并合理安排运动量。

1.4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进行血压比较分析高血压控制率;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两年定期随访,统计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X2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临床高血压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且易引发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3]。主要对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护理干预,通过正确的用药、饮食指导及生活指导,减轻对高血压病误解和恐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患者制定有效的预后方案,促使患者及其家属树立健康意识,适当开展自我护理以控制血压。定期随访和复诊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预后干预提高中老年患者与家属自主控制血压意识,相应减少就医费用,改善生活水平。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预后措施的依从性,通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能够提高自身意识以更好的服从治疗,同时整个干预过程中家属也能充分发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在两年后的随访中发现行护理干预的研究组高血压控制率(94.2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7%),发现研究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和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血压控制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与并发症情况,提高中老年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降压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9(2):3278-3279.

[2]盛凤珠.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332-333.

[3]卢永红. 护理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1,27(21):2517-2518.

上一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妊娠母婴结局的影响 下一篇:人性化产科护理对孕产妇安全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