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黄海开发开放战略下丹东的发展

时间:2022-08-28 01:16:03

浅析北黄海开发开放战略下丹东的发展

摘 要:北黄海沿岸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是国家规划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和热点。合理开发北黄海沿岸区域不仅有利于带动辽宁省经济的腾飞,而且对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在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黄海沿岸重要“一点”丹东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丹东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北黄海开发开放;丹东;发展

作者简介:张颖(1972-),女,辽宁本溪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贸易研究所研究员、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4.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01-03

辽宁濒临黄、渤二海,北靠东北腹地,毗邻日本、韩国。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沿渤海一线的长兴岛临港工业园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等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但沿黄海一线的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发展却相对滞后。

一、北黄海开发开放战略的内涵及丹东的定位

“五点一线”是辽宁对外开放的新战略。“五点一线”中的“五点”包括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以及沿黄海一侧的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一线”是指西起葫芦岛市绥中县、东至丹东东港市,连接“五点”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

在推进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中,北黄海开发开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黄海开发以后,将有利带动辽宁沿海的开发开放,有利带动辽宁省的振兴,特别是有利带动东北地区的振兴。

丹东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一“点”,是辽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未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支点。在这里,三大经济圈交汇,其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稳固,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强。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将把丹东推到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口的位置上,丹东成为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大通道”。

二、丹东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区位优势

丹东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市区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有210公里的边境线,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丹东港距韩国仁川港仅245海里,并与韩国、日本多个港口直接通航,是连接韩日十分便利的海上通道。

丹东又是东北地区惟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是东北东部地区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出海口,是对朝鲜半岛主要的陆路口岸,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的推进和东北亚区域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强与深入,丹东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腹地优势

丹东拥有“一北”、“一东”两大腹地优势。一是北部背靠东北东部城市群,是东北三省东部地区13个城市最近的出海口,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贯通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的建成,东北东部13个城市的2700万人口、28万平方公里土地将成为园区发展的广阔腹地。二是东部面对朝鲜半岛,朝鲜丰富的矿产与劳动力资源、韩国先进的技术资源将为园区未来发展增添无限潜力。

(三)交通优势

目前,丹东已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陆、海、空交通网络。东北东部铁路和丹通高速、丹海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建设,建成后丹东将成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丹沈、丹大高速铁路已经开工,届时到沈阳仅需50分钟,到大连仅需70分钟,进一步拉近了丹东与区域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丹东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9年底丹东港吞吐能力已经达到4500万吨,5年内将成为亿吨大港。丹东机场改造完成后已具备国际空港的全部功能。特别是即将开工建设的中朝鸭绿江大桥,将进一步扩大中朝经贸往来。

(四)产业优势

丹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8户,200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目前丹东已初步形成以四大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即:以汽车和仪器仪表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以硼、镁为代表的矿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丹东现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企业出口总额近20亿元,三资企业累计达1600多家。

(五)资源优势

丹东地处北温带,属半陆地半海洋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7℃—9℃,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素有北国江南之称。丹东水资源丰富,人均占有淡水量是全国的1.5倍。已发现矿藏资源64种,其中硼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是中国著名的“硼都”。全境森林覆盖率达66%。

三、丹东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

丹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排在全辽宁的第11位,工业对GDP贡献率不足35%。企业在数量上虽然增长较快,但是规模都较小;造纸等传统产业依然处于下滑局面;企业之间产品关联度较低,难以形成产业链。例如:较大的汽车底盘类零配件和发动机零配件生产企业都是各自为战,企业的产品大多为外埠市场配套,没有在本地形成聚集效应。

(二)工业园区问题

1、园区规划滞后。丹东工业园区规划缺乏产业特色,园区建设缺乏统一协调。市、县、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大部分园区是企业自然的聚集,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不能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2、园区管理不到位。除合作区的江湾工业区、金泉工业区、东港开发区、前阳开发区等少数几个园区外,其他大多数园区基本上没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不能实施对园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透明,随意性较大。

3、园区扶持政策不规范。由于大多数工业园区不是按照全市的统一规划、规范程序成立的,因此大多数园区的企业入驻的扶持政策不够规范和透明,一事一议情况比较多。

上一篇: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下一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