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08-27 11:52:16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在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美术教学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美术欣赏课这一重要环节。美术教师要通过引导的方式, 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本文阐述了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提出了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问题,并对加强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问题;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

1.1 美术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考试成绩和升学的压力下,学生一直处在紧张、严肃、沉闷和乏味的学习环境之下,长期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校园生活十分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无疑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了一种极大的伤害。这时,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美的艺术魅力,从观察美、塑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培养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轻松,从而改变他们厌学的思想,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确保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2 美术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兴趣爱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科技产品也应运而生。电子游戏被初中学生所喜爱,有些学生甚至完全沉浸在了这虚拟的游戏当中,对现实生活不闻不问,对亲人和朋友也视而不见,渐渐地漠视了现实和人情。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掉本该有的斗志,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把全部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游戏上,严重者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而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熏陶,使其对审美和创造美产生浓厚的兴趣,喜爱上初中美术课。这样就能很好地转移学生的不良爱好,将玩游戏的心思转移到美术学习中来,不但减轻了教师在管理这些学生时的负担,也让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也会更加的尊敬。学校便会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家长会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学习绘画的条件,社会也会为爱好美术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空间和发展舞台。

1.3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以后的学习更加快速和有效。美术不仅仅是让学生创造出一幅幅美丽图画的过程,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包含着发现美和创造美两个方面。美术教学,是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现实社会中的美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描绘出来,因此美术教学不是一个虚构的世界,它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社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这样不仅使美术教学有所收益,对于其他学科如语文、英语、化学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美术教学是学生锻炼观察能力的最好教学方法。

二、当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问题

2.1 长期以来盲目追求学生的技能提升,忽略了情感感受方面的培养

一直以来,我国初中美术教育由于长期追求学生们美术技能的提升,却忽略了学生们情感感受能力的培养。作为初中美术教学所关注的核心,将基础训练转变了纯技术技能的训练或者是纯客观方面的再现,这严重地忽略了学生们情感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的培养。进而从根本上缺失了对人类生命存在与发展整体层面的关怀,失去了对人们自身的关照,让自我认识与主观情绪难以和谐发展,使学生情感方面的品质缺少,让心灵世界出现荒芜的景象。

2.2 不能注重初中学生们的心理特征,美术教育形式模式化

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与情感特征。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出发点就是自己的兴趣,对自己偏爱做的事情,表现出热情、热衷、敬佩甚至是狂热,而对于不喜欢的事物却表现出十分冷淡的态度。初中学生们当前处在一个理性思想不够完善,充满想象力,过于注重感性情感体验的时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十分注意自己的感性体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自身思想意识逐渐增强、追求个性和差异也成为了他们的学习特征凸现出来。而这些都是学生们在自身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他们心理变化的速度较快,学习耐力相对较差,学生学习的时期性特征十分突出。

三、加强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以兴趣培养为基础,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研究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现代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美术教师应从兴趣培养入手进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选用。在教材内容基础上,选择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补充,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参与积极性。例如,在美术鉴赏中引入动画人物设计,并通过对人物塑造中色彩运用的评价等实现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以兴趣培养为出发点,设计教案。通过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促进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 树立教学有效性理念,促进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针对现代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需求,初中美术教研组及教师应树立教学有效性理念。通过确立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关注美术教学效率、通过关注教学成果的检测,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并以上述内容的有效开展,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教案设计的回顾与反思,为改进初中美术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此基础上,初中美术教师还应强化教学策略的制定。根据初中生生理特点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的影响,确定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通过内容转换、教学方式转换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3.3 以课堂教学“三要素”为基础,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教学研究中,课堂教学“三要素”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主要以教科书为基础开展教育学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教师、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了解并掌握三要素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改革并完善教学方法与内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中心,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注重初中美术教材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初中美术教师还应注重课堂进度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对初中美术课堂的掌控,确保教学内容得到贯彻执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及知识结构。但是,教材缺乏足够的丰富度及针对性。而且,教材也不能将美术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方法等内容进行涵盖。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美术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通过美术学习方法的教学、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以及学生兴趣培养等工作的开展,使学生以兴趣为引导进行美术学习、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4 以讨论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针对美术鉴赏及美术素养培养的需求,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还应强化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通过讨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抒发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通过学生间不同感受、理解的分析与讨论,加深学生的认识与记忆,为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建立奠定基础。而且,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课前预留预习题目,要求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创作思路、内容表达的调研。在此基础上,了解作者色彩运用方法、了解构图等技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及基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为了满足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方式及教学理论的运用。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及积极性,通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调动,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兵.试论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2).

[2]梁浩磊.初中美术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美术兴趣的培育[J].艺术教育资讯,2012(04).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 下一篇:工程造价咨询从业人员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