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妈妈出“险招”,“言之凿凿”送儿一路惊喜进清华

时间:2022-08-27 08:54:53

智慧妈妈出“险招”,“言之凿凿”送儿一路惊喜进清华

我的儿子张小林是一个阳光大男孩,他高一时就取得了大学保送资格;保送清华大学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清华大学最牛的班级姚班的一员;大三时成为世界级著名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的预研生,现在正在清华大学信息交叉学院读博一。

身边总有人问:你儿子这么优秀,你是怎么培养的?其实,用我儿子的话说,他不过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菜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经验,我觉得就是在他的中小学阶段,我针对他的自身情况,扬长避短,让他走出了一条适合他自己的道路而已。

了解儿子,我走了一步险棋

2005年,15岁的儿子张小林考进了南开中学理科实验班。

自从考进天津市这所最棒的中学后,他每天放学回家都兴奋地给我讲班里的见闻:谁谁中考时总分差两分满分,谁谁已经通过了英语托福考试,谁谁的钢琴已经达到了八级……语气里充满由衷的佩服和自愧弗如的羞惭。我静静听着,一边为儿子有这么多出色的同学而高兴,一边暗想:在这个优秀的新集体中,如何帮助儿子展示出他的优势,绽放出他独特的光彩呢?

很快机会来了。开学一周后,老师通知大家要进行摸底考试,并让大家报名竞聘班干部和课代表。儿子争强好胜,况且他向来是“数学王子”——以前获得过天津市初中数学联赛一等奖,中考时更是以119分的好成绩成为当年天津市的数学冠军。这个理科尖子生,热切地想在新集体中展示自己,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欣赏。

我的儿子我了解。张小林喜欢戴高帽,别人一表扬就上劲儿,但是他不是一个越挫越勇的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老师一直反映他坐不住、贪玩,而他的各科成绩也就是中等而已。也许在学校挨的批评太多,无形中他形成了差生心理:平时考试只要不是倒数就很泰然,常说的一句话是:还有谁谁在我后面呢!我们当父母的听了非常痛心。我知道我儿子并不差,他天资聪颖,学习时非常专注,只是好动、粗心、懒散而已。现在他上高中了,最好有个小职务来约束他,让他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中严格要求自己,阳光灿烂地开始高中生活,所以我比儿子更希望他能当上数学课代表。

但我低估了天性和习惯的力量。生性粗心大意、懒散贪玩的张小林,从小学到初中,考得最好的两次就是小升初和中考,他的平时成绩都是中等。所以,进入高中后的这第一场考试,虽然他自以为认真地检查了多遍,但成绩还是让人沮丧——全班45人,他的总分是全班第33名;数学平均分75分,他考了76分。数学课代表自然与他失之交臂。

这次考试让儿子大受打击,此后几天他一直情绪低落,连打篮球都懒洋洋的。同时,我发现,晚上该学习的时间他都在玩电脑游戏,起初说他他还关机,后来他似乎在其中找到了不可替代的乐趣,每天吃完晚饭后干脆躲在自己房间里,自顾自地沉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

我好说歹说都不起作用,看他整晚沉浸在电脑游戏中,我非常着急。我想,我必须帮他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豪感,否则,他会被电脑游戏毁掉的!

要想帮助儿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就必须了解他学习上的长处。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儿子的优点是:理性思维好,有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解难题时优势明显,关键性大考不掉链子,沉着冷静;缺点是自控能力差,贪玩,粗心。

分析了儿子的优缺点后,我想不妨先强化孩子的理科,让他先在这些学科上脱颖而出,找回自信,然后带动其他学科。孩子在摸底考试中受到打击,以为自己不是学习的好材料,才有了放弃学习的想法。现在,他需要一个有更高难度的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正好一周后全区有个高一、高二年级的数学学科竞赛,难度相当于全国“希望杯”中学数学竞赛难度,而20天后天津市还有一个高中数学联赛预赛。这让我眼前一亮。

我故作轻松地对正忙着玩电脑游戏的儿子说,就像跳水比赛,咱挑难度系数高的参加吧,参加高二数学竞赛和高中数学联赛。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挑难的考,考好了是意外惊喜,考砸了也有理由,避免他因为失败再受打击。

儿子其实是心智成熟晚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惊疑地停下游戏,问:“妈,你没病吧?就我?”

尽管我心里没底,但依然用充满信心的语气坚定地说:“对,妈看好你,你一定能行!今晚你赶快做完作业,咱们各做半套高一和高二的数学‘希望杯’竞赛题就知道了。”

这是一步险棋,我是利用了孩子在大事上对我的一贯信任!

言之凿凿,我赢得了儿子的信任

记得张小林在小学四年级时,我托人把他从普通小学转到市重点小学。虽然在转学考试中他成绩不错,但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教学水平差距在短期内还是凸显出来,比如数学,他在原来学校只学过课本内容,而重点小学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同时学习一本数学发散思维方面的课外教材。

怎样帮孩子尽快缩小和新同学之间的差距?我还没来得及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被告知:下个礼拜六将有一场全区的小红花数学学科竞赛预赛,为增大参赛基数,老师建议同学们都参加。班主任询问后发现,全班只有我儿子一个是从没上过课外辅导班的。

全区进复赛名额有50个,我当然希望儿子能进复赛。但是临时找老师辅导已经来不及了,我仔细研究了近几年天津市小红花数学学科竞赛的试题难度和类型,然后去书店挑了一本竞赛教材。次日是星期六,早上八点,我叫醒儿子,用鼓动性的语气说:“儿子,快起来,咱们用这两天的时间做完这本竞赛教材,你肯定能进入复赛!”

10岁的孩子,正处在容易相信妈妈话的年龄。那两天,他真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乖乖地和我一起看书做题:每一章节,我们都一起看例题,看书中讲解的方法,然后趴在床上消灭课后习题。基本上,不等我抄完下道题,他已经做完了上道题。每做完一章,我们都击掌庆贺。看到自己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听到妈妈的由衷赞美,儿子学得十分开心。

两天时间,他真的顺利吃掉了整本竞赛教材。结果他的预赛成绩全区第一,并获得特等奖。在此后的天津市小红花数学学科竞赛中,他以满分成绩获得了一等奖。

就这样,我以这种系统突击学习的方式,以一本合适的课外教材为老师,不但快速帮助儿子补齐了和新同学的差距,还让儿子一下子树立了强大的信心。

通过这次实践,儿子对我的预言深信不疑。

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他又连续4次获得天津市本年级和高一年级的数学学科竞赛一等奖,被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称为“数学大王”。

儿子再次被我的预言说中,是在2005年的春天。他那时上初三。因为他不喜欢化学,每次考试化学成绩都在六七十分徘徊,我很着急,化学老师也因此多次找我。在化学老师再一次找我之后,我决定动员儿子参加三天后的全区化学竞赛预赛——我是想以这种方式,促使儿子在短时间内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复习一遍。

但是儿子坚决不干,说自己化学基础差,而且预赛马上就到了,时间太紧。我黔驴技穷,只好妥协,并装出很有把握的样子告诉他:“这样吧,你只要把我挑出的20道题认真做了,我保证你能进复赛!”

20道题,题量不大,孩子想了想觉得能接受,就勉强答应了。但是为了挑这20道题,我翻了多本教材,用尽了心思。结果几天后,儿子高兴地告诉我:“妈,你真是个预言家!”他以全区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复赛。从那以后他对化学兴趣大增,成绩自然水涨船高。而我换来的是,儿子对我的顶礼膜拜和对我的预言深信不疑。

所以此次看我言之凿凿,他可以入围高二数学竞赛和天津市高中数学联赛预赛,儿子爽快答应,打完这局游戏就做题。

接连夺冠,儿子一路洒满阳光

让儿子选择高年级竞赛,我的设想是有现实基础的。像其他孩子一样,儿子中考后的那个暑假,也是在课外辅导班中度过的。不同的是,我给他报的班是名师讲授的高三复习班——高三复习班是从高一第一章第一节开始学习的,而且有各种深化内容的小综合专题。儿子性格中有种不畏难、喜欢挑战的特性,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个几乎全部来自天津知名重点学校的高三学生中,他每次做题都是第一,频频得到老师的表扬。短短一个暑假,他就学完了高二上学期的全部内容。

这天晚上,做完文科作业,还不到晚上9点。儿子去洗了个澡,然后郑重地坐在灯下,开始做高二年级往届的“希望杯”竞赛题。谢天谢地,我看到前面的题,儿子几乎都是在秒杀。40分钟后,他做完并检查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的整套试卷。几乎满分!我和儿子击掌庆贺。那一刻,我们都有点百感交集。

基于以往的经验,我知道要打赢一场竞赛,必须选一本适合的教材。现在教辅书鱼目混珠,如何分辨?我在网上搜索大量的相关信息,从数学吧到竞赛高手的博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搜到一本高中数学《奥赛兵法》。这本书被往届参加数学竞赛的高手称之为“武功秘籍”。

为了让儿子多点时间准备竞赛,我去学校和他的数学、物理老师沟通,得到了儿子可以暂时不做这两门功课的作业的允许。

从这天起,每天放学回家儿子都先玩一小会儿游戏,然后写校内作业,这之后就专注地自学《奥赛兵法》,一天两章,雷打不动。

每完成一章,儿子都会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疲惫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我则会在他所学的章节目录前画上小红花,签上日期,和他一起分析此章中哪几道题解法精妙,并做上标注;他较薄弱的知识点,我也都一一记着,在闲聊时提醒他,起到复习作用。就这样,儿子每天进步一点点,顽强向前。

一周后,高一年级的张小林在全区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中成绩高居榜首,一时名声大振。

儿子大受鼓舞,满怀信心地迎接了不久之后的全市高中数学联赛预赛。那些日子,每天他在灯下飞速做题,一杯杯地喝咖啡,疲乏至极,放下书本,躺在床上瞬间入睡——我为孩子的坚忍而感动,也为他的进步和成长而欣慰。

在高中联赛预赛中,儿子顺利进入复赛。2005年10月,在进入高中一个月后,在和天津市高二、高三学长的激烈竞争中,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天津市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的保送资格,并成为他们学校历史上第一个高一就拿到高中联赛一等奖的学生。

2006年10月,进入高二的儿子再次获得天津市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并以高一时参加高中数学联赛的方法,把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顺利学完,在和高二、高三学长的激烈竞争中,获得2006年天津市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

省市级高中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是含金量很高的奖项。而高中阶段,就能获得省市级高中数学、物理一等奖的,天津市不过两三人。正是这样的成绩,使儿子提前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成为天津市保送生中唯一免笔试、免面试的学生。

进入清华大学后,儿子再次迎来新的机遇。世界著名科学家、图灵奖(相当于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得主姚期智先生亲自出题、面试,从当年清华大学所有新生中进行挑选,组建“软件科学实验班”,后更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这个班也被清华师生亲切地称为“姚班”。“姚班”只有30人,致力于培养具有与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同等水平的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人才。

儿子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清华大学最牛的姚班中的一员。大三时,他因为表现优秀,具有科学家的气质和潜能,有幸成为姚期智先生的预研生,后来成为了他的直博生。

就这样,在深入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我帮儿子扬长避短,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他自己的成长之路。

上一篇:妈妈的偏见像把刀 下一篇:语文教材要不要拍诺贝尔奖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