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省市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分析

时间:2022-08-27 08:23:36

试点省市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是碳市场制度的基本要素。碳市场总量是指碳市场排放配额(许可)的总量。碳市场总量的设定确保了碳排放权的“稀缺性”,是碳交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碳市场总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配额分配的合理性和配额的市场价格,如果碳市场总量设定较宽松,可能会导致碳市场配额分配过多,从而使配额价格过低。碳市场覆盖范围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涵盖哪些种类的温室气体、哪些排放源和参与主体。碳市场覆盖范围将直接影响碳市场的减排成本、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效。通常,覆盖的参与主体和排放源越多,碳交易体系的减排潜力越大,减排成本的差异性越明显,越容易降低碳交易体系的整体减排成本,但同时也对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查(以下简称MRV)要求越高,MRV的成本也越高,并加大了碳交易的监管难度。因此,设定合理的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对顺利建设碳市场和按照市场规律开展碳交易至关重要。本文将在简要介绍我国7省市试点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它们的特点,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能的解决办法,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提供借鉴。

一、试点省市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7个试点地区碳市场年排放配额总量约为12亿吨CO2,其中广东碳市场排放配额总量最多,约为3.88亿吨CO2;其次是湖北碳市场,其配额总量约为3.24亿吨CO2;深圳碳市场排放配额总量最小,约为3000万吨CO2。

碳市场总量占各试点地区排放总量的比例不同,约为40―60%,这与各试点碳市场纳入行业、企业及其排放特征不同密切相关。据估算,广东、天津碳市场总量占比最高,约为当地排放量的60%;湖北次之,约为湖北省排放总量的45%;深圳、北京、上海、重庆碳市场总量均约为当地排放总量的40%。

表2为试点省市碳市场覆盖范围。从温室气体种类看,除重庆外,其他6个试点地区碳市场仅纳入二氧化碳作为控排气体;重庆却纳入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全部6种温室气体,这虽表明了重庆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但也增加了碳市场的管控难度。

从排放源看,各试点省市碳市场均将直接排放源和间接排放源(净购入用于生产的电力或热力蕴涵的排放)作为管控对象;重庆碳市场还增加了移动排放源,深圳碳市场也计划纳入移动排放源―交通行业,而其他试点碳市场目前仅纳入固定排放源。

就覆盖行业来说,各试点碳市场除以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外,还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由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例高,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大,因此,三地的碳市场纳入了服务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上海碳市场还覆盖了航空、机场和港口行业。

对于纳入控排企业的排放门槛而言,各地略有不同。湖北排放门槛最高,即2010和2011年年综合能耗在6万吨标煤及以上(排放量在12万吨CO2及以上)的企业必须参加碳交易,这与湖北省高排放大型企业多有关;上海、广东、天津、重庆碳市场的控排企业排放门槛定在特定时期排放量为2万吨CO2及以上;北京定在2009―2011年直接排放量为1万吨CO2及以上;深圳相对最低,为年排放量3000 吨CO2当量以上的工业企业。

二、试点碳市场总量和覆盖范围特点

(一)总量目标设定遵循“强度与总量双降” 和“存量与增量双控”原则

一般而言,碳市场总量与地区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经济发展水平、纳入行业和排放量以及地区减排目标、GDP增速目标密切相关。各试点省市在设定总量时,不仅考虑了要满足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和碳排放总量增幅逐年降低的“双降”要求,还考虑了要满足试点省市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除重庆未把企业新增排放纳入管控外,其他试点碳市场还考虑了排放存量和增量双控的原则;即各试点碳市场都将某一基准年之前的碳排量作为排放存量,进行严格控制;将基准年之后新增设施排放量作为排放增量,对排放增量采取比存量更严格的方式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碳市场总量控制目标。

(二)覆盖范围设定基本遵循“抓大放小”原则

各试点碳市场均纳入了试点省市的重点排放单位。例如,广东、天津纳入了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石化、油气开采等重点排放行业企业,其排放总量约占试点地区排放总量的60%左右;其他试点地区碳市场除纳入上述行业企业外,还纳入了服务业、制造业等当地排放较大的行业,碳市场总量占试点地区排放总量的40%左右,基本遵循了“抓大放小”的原则。

(三)总量目标设定方法相似

各试点碳市场均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设定碳市场总量。“自上而下”法是按照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和碳排放总量增幅逐年降低的要求,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碳市场总量。“自下而上”法是根据强制参加碳交易的重点排放企事业单位的年排放量总和估算的碳市场总量。各试点碳市场均采用这两种方法,并在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和温室气体控排目标的基础上设定了碳市场总量。

另外,天津、湖北、重庆碳市场还根据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历史排放、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等情况,利用模型测算了当地和碳市场排放总量,用于辅助设定碳市场总量,进一步提高碳市场排放总量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总量目标和覆盖范围基本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的第二产业占比和对GDP贡献率接近或超过50%,因此纳入企业也多属于第二产业的高排放企业,同时上述省市GDP增幅仍处在较高水平,预计未来其GDP总量还将增加,刚性排放量及其增幅仍然较大,因此上述几个试点碳市场总量仍将维持较高水平。例如,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碳市场2014年配额总量为4.08亿吨,其中控排企业配额3.7亿吨,储备配额0.38亿吨,比2013年度配额增加5%。深圳、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和对GDP贡献率超过60%,例如北京2012年第三产业GDP贡献率更是达到76.4%,成为经济支柱产业;此外,由于深圳参加碳交易的企业多集中在第三产业部门,且单个企业排放量相对较小,故碳市场总量也相对较小,纳入企业的排放量门槛也较低。上海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GDP总量位于各省市区前列,第一产业对GDP贡献很小,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和对GDP贡献率相近,参与交易的也大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因此,上海碳市场总量也较高,并对工业企业和非工业企业分别设定了不同的纳入门槛。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注释的存在问题及准确理... 下一篇:论应收账款风险与坏账处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