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时间:2022-08-27 07:51:03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是社会大变革的动荡年代,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从各自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持有不同的政治见解。各种思想异常活跃,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各个学派的政治见解的不同也从音乐思想理论的分歧上反映出来。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主要代表流派有:儒家、墨家和道家学派,而他们争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倡乐”和“非乐”这个问题上。本文将分别从各个学派所提倡的音乐思想出发,分析探索研究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思想

1.儒家

儒家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对于音乐问题的某些主张,对其后儒家音乐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与空谈理论者所不同的是孔子能从相当广阔的角度看音乐问题,对音乐美学思想的突出贡献是把美和善作为不同的范畴加以区分,并认为两者结合是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

孔子认为音乐有着极大的社会政治功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在孔子主张的政治措施中间,也突出地包含着有关音乐的政策,认为音乐是造成良好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的重要工具,而且还强调了要对不同的音乐加以甄别,选择好的音乐,摒弃坏的音乐。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也继承了孔子对音乐的看法,高度评价音乐的作用,认为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著名人物,也是先秦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篇》,他认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他指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荀子的言论,维护了儒家“倡乐”的主张并予以进一步发展,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体系,无疑是有进步作用的。

儒家音乐思想以公孙尼子的《乐记》为代表和总结,并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当时的儒家理论,已经自成体系,而且有其一定的作用。站在统治阶级立场的儒家已经看见了音乐的政治意义和艺术意义,也为音乐的运用指出了道路。他们对于音乐,既有观点,又有方法,而且,儒家强调的正式音乐与现实人生的联系,是情与理的统一,是音乐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而这一点也正是其他学派所没有论及的。

2.道家

这一时期道家的音乐思想,以老子为代表。他对音乐持否定态度,这与墨家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身份的不同,导致了他与墨家的思想意识是不同的。他代表了当时没落贵族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他的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因此他提出了“无为”的主张。他的这种思想显然是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音乐思想上是和儒家相对立的,否定人的音乐,走向虚无主义的极端。他的音乐观点是“大音稀声”,认为最美最好的音乐应该是无声的、自然的境界。因此,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

3.墨家

墨家音乐思想以墨子代表。他的思想是跟遭到破产的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有联系的。他对音乐持否定的态度,认为音乐对人民是无益的,使用音乐会加重人民的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人力,可能使国家灭亡。首先,他认为王公贵族爱好音乐,就会“厚措敛乎万民”,搜刮民脂民膏办乐器;其次,如果提倡音乐,举国上下都热衷于音乐,就会“废大人之听治,之从事”,白白耗费民时民事;最后,他还认为音乐根本就靠不住,既不能治天下之乱,又不能防御敌人入侵。他的这种音乐理论在谴责贵族奢侈享乐方面,的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这一点来看,墨子作为小生产者阶级的代表所提出的音乐上的主张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墨子忽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他蔑视了现实生活中人民对于音乐的需要和他们在音乐发展上历来的创造与贡献。这是墨子不认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社会、对人所具有不同功能的缘故。

研究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音乐思想发展的源泉,对后世音乐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仔细分析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并结合各个学派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和他们的政治主张与社会地位,还可以看到音乐思想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1. 认识音乐思想与社会形态的密切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进一步摧毁奴隶制残余的时代,尖锐的阶级斗争成为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孔子的思想是从统治者利益出发,所以他的音乐思想是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墨子是代表的小生产者和劳动者,所以他反对统治阶层的奢侈生活,认为使用音乐会加重人民痛苦和灾难,浪费物力和人力,所以他是主张“非乐”的。老子是位原始唯物主义者,他的主张既有辩证法的因素,又有消极、神秘的因素。他主张“大音希声”,即“非乐”。透过这些历史。可以看到,在封建社会的初期,音乐有着强大的社会功能,推动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和演进,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作为统治阶级淫乐的音乐,却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一点在经济并不发达,人民并不富裕的封建社会是尤为重要的。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作为统治者利益的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音乐思想的社会功能,强调音乐对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和作用,而作为中下层劳动人民代表的墨子却更加强调音乐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给经济造成的浪费。所以,他们的音乐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是有失偏颇的。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首先,音乐思想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存在的,并且是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不同时代的音乐思想不仅仅是上一个时代音乐思想的变革和延续,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所处时代有别于其他时代的经济的政治的乃至军事的特点。其次,同一时代的不同学派之间对音乐的看法是迥异的,这时由于不同的学派代表着同一社会中的不同人群和不同阶级,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经济、政治地位不同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思想。从这个角度而言,音乐思想是具有很强的阶级性的。第三,虽然不同的学派对音乐思想的看法迥异,但是我们在分析不同时代的音乐思想发展脉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时,我们应当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两分法,既看到音乐思想作为社会意识的推动力量,也应看到在不同的阶段音乐思想对不同的阶级带来的不同的影响。只有把握住了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够更加精确地再现不同时代的音乐思想,更加客观地评价不同时代的音乐思想。

2.给当代音乐思想研究提供哲学视角

每一个历史阶段,对于音乐思想都会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即对立统一规律来对待不同对立面的音乐思想。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之中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它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依据,矛盾着的双方又统一、又斗争,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变化。正因为如此,给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的新的动力,才使得我国的音乐思想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由于那些思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密切,使得研究它对于了解整个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性意义;由于那些思想对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音乐思想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潜在人力资本的创造力潜能分析 下一篇:教师职业培训课程的综合设计与实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