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专网对水利信息化的意义

时间:2022-08-27 07:24:50

通讯专网对水利信息化的意义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重要保证和关键所在,而水利通信专网则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信息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信息传输的基础平台,在防洪预警等多个方面、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效保证了国家财产、群众生命的安全。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种类

1.水利信息化的种类、流程水利信息从广义上说,主要包含水利专业信息、社会共用及其他相关行业信息两个种类,水利专业信息也分为很多种,如雨水情、工情、旱情、灾情、地下水、水环境、水土保持、水电政务等专业信息;社会公用及其他相关行业也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气候气象、地球物理、地质灾害信息等几大类。水利专业信息流程一般是按照逐级传达的形式进行,整体传输从基层开始。整体信息传输包含支线网及宽带骨干网,支线网是基层监测站与分中心数据库的信息传递;宽带骨干网是分中心数据库与中心数据库的信息传递,在相应的数据库中能有获得社会共用及相关行业信息。

2.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涵义、内容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逐步提升,最终实现水活动的“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存储数字化、决策科学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本含义。水利信息化体系是通过 3 个层次,6 个组成部分整体构成,基础层、专业应用层和综合决策层构成水利信息化体系的 3 个层次,其中,空间水利信息采集及传输主要是通过基础层来完成,专业应用层构成了水利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信息化框架,综合决策层则是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性框架。同时,实时空间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及网络系统,空间信息存储系统,专业应用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系统 6 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

二、水利通信专网的功能与组成

水利通信专网及电信公网共同构成水利通信网,水利通信专网是由水利部门投资建设的通信网络,并专门用于水利行业的通信网络。电信公网则是由各大运营商投资建设的通信网络,主要用于公众服务。水利通信专网有效的以水利信息采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应用系统为基础,有效的建立提供工业电视监控、水情工情旱情测报、调度自动化等调度信息的传递通道,并为计算机数据通信提供服务。有效的将防汛指挥信息、水清工情旱情信息、水电调度信息、行政管理信息、电话会议信息等信息提供给水利系统。根据分类不同,上述通信业务分类也存在区别,其中,针对数据网及图像网应通过专用的新到进行端对端传输,保证其实时性及准确性,语音业务可根据不同情况降低标准。而水利系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通信站点分布广,较为分散,远端站点也存在位置偏远、用户少的情况,环境影响较大,整体提升了其通信系统组网及建设的要求,区别于一般的电信网络建设,应转换思路,不能照搬。分析水利通信专网的网络构成情况,主要有卫星通信网、程控交换网、微波网络、有线或无线用户接入系统、可利用的电信公网或其他专网等构成。针对其组成功能模块,水利通信网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以下三种:

1.信息交互。水利通信网中的传输网络是由卫星通信网络、微波网络以及部分光纤或铜缆链路构成,有效的实现了分站点到中心站点的信息传输。区别于其他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的传输网络及用户接入网络的传输是主要依靠无线传输,有利于水利通信网及其他通信网改变思路,不断创新,提出新的建设方式。

2.统一接入。水利通信网的接入网络包含无线接入和有线接入两部分。主要是指通信网的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接入技术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手段加以实现,全面或部分采用无线或有线接入,进而为用户端提供服务,实现语言、数据及视频的有效传输。

3.业务网络。水利通信的业务网络由各类交换设备、会议电视工业电视等监控中心构成,能够有效支持水利通信网的各项业务需求,满足基本用户的各项需求。

三、通信专网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首先,水利通信网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随着水利现代化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水利通信网更为高效、可靠。也是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环境保护等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建立安全、高效的水利通信网成为水利现代化及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利用无线或有线的通信线路,有效的将地理上、业务上较为分散且繁多的水利信息点相互连接,进而实现数据及图像信息安全高效的传输、交换。其中水利通信网要把防汛指挥系统支持工作放在首位,要全面保障水利汛期、旱期防堵疏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正常调度指挥,保障水利通信网的正常使用。在非汛期或非旱期,通讯网络的主要作用于辅助通信工作。在应用工作中,区别于其他系统,没有较强的专业性限制。其次,随着科技进步,水利信息化建设迅猛开展,其内容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与扩充,首先,水利信息化建设受到先进技术开发及应用的影响,能够通过多种传感器进行采集工作,并能获得多种水利信息;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实现语言、数据、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通信网络;同时综合决策方面,县级技术不断应用,如 DW( 数据仓库)、GIS( 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遥测、VR(虚拟仿真)等,有效实现水利空间信息的存储及分析工作,从而为水事活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最后,水利通讯专网通过长期的发展建设,已经实现了从短波及超短波电台的基础阶段,逐步发展到数字微波、卫星、光纤、数字程控交换、数字集群、无线接入等多种通信技术相融合,整体扩大覆盖面积,对全国各条大江大河、水库、蓄滞洪区、水文报汛站、水质监测站及地下水监测站进行全面覆盖,通过有线及无线相结合,常规通信及应急通讯相互补充的方式,有效形成了适合行业需求的水利通信专网,为各级水利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保障了工作的及时开展。此外,水利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而水利通信专网的应用,更是进一步满足了国家宏观调控、水利事业改革的现代化需求,以通信网络结构的搭建、信息资源的交互、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监控等多种通信技术,有效提高了具体工作与业务处理的效率、质量,克服了以往信息量大、程序繁杂的弊端,从根本上保证了社会百姓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四、水利通信专网的建设

1.建设 VSAT(卫星通信小站)

VSAT 是较为适合水利通信的地球终端站,具有发射功率低,容量小、成本低的特点,能够有效节省投资,快速建设,同时能够灵活组网,大面积覆盖,并整体降低运费成本。地理因素对 VSAT 基本没有影响,这就决定其较为适合在偏远山区、微波、光缆、公网存在弊端的地区,整体解决其通信问题。

2.数字集群通信技术

800M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有效的实现了水利专用移动通信网的发展,具有指挥调度功能强,语音质量较高,信道利用率高的特点,整体保证了应急通信过程中,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提升报讯抢险及水利管理的通信质量,保障整体通讯稳定。同时 TEIRA 和 IDEN 两个系统将逐步应用于我国水利通信系统建设中,逐步完善我国水利通信网。

3.光纤通信技术

基于光纤通信技术,水利通信专网的建设,可在有效范围内通过铺设光缆来实现,相较于无线通信、宽带网络,能够有效保证信息交互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效率,但受地理环境影响,通常一般需要铺设密度、长度较大的光缆,且在长期的使用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无法保证其是使用寿命,在造价、维护成本方面缺少一定的经济性。因此,光纤通信技术的采纳,应有效结合其他通信技术,扬长避短,减少先天弊端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用效率。

4.水利通信专网、公网间的信息交互

随着水利通信专网的建设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能力,应充分发挥通信网络在防汛、抗旱等多个方面、领域中的保障性作用。对此,可有效连接水利信息中心与社会通信服务机构,以水利通信专网为核心基础,建立完整、统一的综合多媒体通信平台,从中增设会话管理、媒体网关、数据库等组件,并与交换机、IP 电路、内部专网作有效连接,从而实现不同业务的支撑功能。就国内通信技术现状来看,在岗通信人员与通信服务合作方,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可视SIP 终端机上的具体操作,来实现一号通、IP 电话呼出、对外视频连接等功能。基于此种通信网络结构,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水利通信专网的硬件资源,同时还可保证水利通信的效率与质量。此外,拓展水利通信专网的有效使用范围、丰富业务种类,并与公共网络以及其他部委的通信专网作有效连接,以多媒体业务的合作、互通为基础,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发挥水利通信专网的整体价值。

五、结束语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整体分析水里通信网络的功能及建设,结合我国水利通信网络现阶段具体情况及特点,应首先考虑传输环节,提倡使用光纤宽带、数字集群、卫星三种通讯方式,同时将租用公网、短波超短波等作为其补充方案;提倡使用无线接入系统,有线接入系统作为补充方案,实现二者相互补充,共同使用;加快发展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程控交换系统,逐步实现大面积覆盖,建立功能性强,立体高效的水利通信网,提升我国水利通信技术水平。

上一篇:工商管理实践性教学优化探析 下一篇:无线通讯中云计算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