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招生就业角度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时间:2022-08-27 06:23:21

从招生就业角度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的发展,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的招生和就业随之面临新的问题和机遇。进入新世纪,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加大,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面临严峻挑战。高等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问题得到广泛关注。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对学校的招生就业有着巨大影响,多样性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形式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要求加大给了学生更多压力。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院招生就业;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学生就业择校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设置是指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来设置高等教育的学业门类的过程或结果。高等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的专门性人才,专业化的教育细致划分专业,倾向于专业知识的基础巩固,技术实践方面的精熟等。有着严格的划分标准和规范。社会的主要价值观和主要职业需求设置专业类型,区分为以学科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主张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两者都传承与创新学术内容,探索与研究学科内领域,推进我国学术和实践的推进和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学院以人为本,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更多地从学生出发,跟随社会需求,研究探索就业市场的形式,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自由选择专业、改变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高校专业设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和发展,专业化的教育形式出现了多样性,高校扩招后,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不足,以致招生出现匮乏。如何平衡好专业设置与招生就业的关系,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提高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大军中的地位是高校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

二、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现状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各种级别和类型的高高等职业学院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人们眼前,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一直进行着调整和改革,不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哪所学校的专业好,哪个院校的专业弱,开设同一专业的院校怎样比较和鉴别是学生择校问题要严格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当前,我国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者学校在专业设置优化中遇到一些瓶颈,导致毕业生跟不上社会发展,影响社会的持续发展。

高校设置专业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脱节,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不能真正使用到工作当中。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这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表达出有工作经验的意向越来越多。虽然高校的专业设置很精细,但是市场使用力度小,适应社会能力较差,造成了社会对人才一直长期处于缺乏状态,高校毕业生却也长期处于就业难状态。高等职业学院专业与市场脱节还表现在专业设置的滞后,学校一方面设置了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另一方面又缺乏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等毕业生学成毕业,市场早已变化。也有不少学生表示,一进校门就选择专业太过的制度强硬,不过很多学校都已经破除这一问题,给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

另外,很多高等职业学院都设置相同专业,不论有高层次的资质就设立相关专业,教育效率低下,这也是教育界对专业设置资质判断范泛的表现。很多高校为争取优质生源,盲目开设很多所谓的“热门”专业,例如经济、计算机、历史等,不断扩招生源。殊不知,毕业生带着高校热门专业的帽子,却学不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很多“热门”专业已经处于市场饱和状态。这就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学校招生就业的不平衡状态。高等职业学院设置相关专业就要给予充分的优势资源,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突破专业学科的限制。

三、高校专业是设置意见与建议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设置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我国高校教育事业要走科学的发展道路,持续有效的继续发展下去,从高等职业学院的招生就业问题上分析后,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学校招生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而对其有决定意义的就是高校的专业设置形势。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是适应社会的创新和变革,是势在必行的。

从学校一方来讲,优化专业设置的四个原则: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原则;突出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重点发展原则;与学科建设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规模兼顾效益的和谐发展原则。高等职业学院要主动分析探索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变动人才的培养方案,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给学生就业方面的动力和相应的指导。

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必须主动与社会相适应,人才适应社会才是毕业生未来正确的发展道路。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有时会有时效小和先较慢的劣势,但是学校可以通过调节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弥补。高等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要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并开发资源,增强专业设置的自主性,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改革和深化,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素养,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准备。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引导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保证毕业生总体供需结构平衡,同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脚步,引进人才,提升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的相关性研究》,吴跃东,王伟伟,董葵著,[J],《教育科学》,2009;

[2]《不可忽视的结构性矛盾:专业与就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关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研究的文献综述》,李婵娟著,[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6;

上一篇:浅谈情绪、情感对音乐学习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