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的缺失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27 06:17:31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的缺失与对策分析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日渐流行,由于其互动性以及及时性等比较强,进而提高网民的亲近感,进而成为了很多人进行问题反映的重要渠道。作为传统的媒体,报纸则把新媒体看作是线索的重要来源,报纸通过新媒体上的内容以及投诉上的相关信息的专业化的处理来实现信息的及时,但是其在时效性上仍然低于新媒体。本文首先分析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的现状,进而对新技术背景下的报纸与读者沟通有效性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 新技术背景;报纸与读者沟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64-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变化使得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新闻投诉事件在数量上也呈现出一种直线上升的发展趋势,随着访民到报社上访现象的日趋激烈,报社如何进行接待与应对成为了其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民营报纸在竞争上的日渐激烈,使得报社为了不断的实现自身影响力的壮大,进而利用社会名流的言论来进行读者眼球的吸引。党报的工作主要是由群众工作部门来进行解决,其除了借助新闻报道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其还能够将投诉的内容来向政府部门的转达,同时还承担着心理疏导等工作。

1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的现状

1.1 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作为最为积极的一种沟通方式,交流者可借助言语、语调、语气以及表情等方面的综合来实现受访者的信任。对于来访人员,其能够通过交流来实现自我评价的获得。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与读者的交流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无论是电话交流、微博沟通,还是QQ、微信等手段的交流都没有办法代替传统面对面交流的重要作用。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这能够给人们一种亲近的情感,通过沟通来实现其理解与信任的获得。当记者接收热线电话来进行自身问题的反映过程中,根据新闻线索进行采访,而在稿子发表之后来促成问题的解决,这是一种人们普遍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是让读者比较期待的一种结果。实际上,报社基于价值、成本、可行性以及政策上等相关问题的考量,大多数读者在电话中提供的问题并没有转化成为实质性的新闻报道。根据相关的调查来看,一周的新闻线索提供中,只有不到20%的新闻线索能够转化为事实性的报道。也就是说,与政府部门不同,报社并不是对所有的线索都进行处理,这也是合理的,但是当读者满怀期待的时候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反馈,这样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对于报纸的评价。

芝加哥的著名学者库利曾经提出一个镜中自我的理论,库利认为,人们在进行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会想象别人对自己的实际印象是好还是坏,进而根据别人的影响来进行自我评价。但是上访者每天都是面对这虚拟的网络与电话,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这样想从别人的眼中来获得自身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影响了上访者对于自身的认知。

1.2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的缺失

自从20世纪的90年代的中期,媒体市场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而群众的工作部门作为一种无法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部门,其在很多的媒体机构的设置中面临着被撤销的危险。从2007年的调查来看,只有少部分的党报党刊之中保留了群众工作部门,而群众工作部门的撤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党报党刊无法胜任人民群众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相对来说,与党报不同的是,都市报和晚报在沟通体系上具有一个特色性的部门,也就是呼叫中心,这就使得其与党报在与读者的沟通方式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呼叫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接听来自读者的来电,通过规范化服务的推动来形成了一套格式化的应答语言。与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这样的交流方式使得沟通上很难做到推心置腹。而对于读者所反映的问题也仅仅是当作一个新闻的线索,如果记者认为其新闻价值高则进行推进,而新闻价值低则就被抛弃忽略。总而言之,党报的群众工作部分与晚报、都市报的呼叫中心在功能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呼叫中心主要为线索的采集、报纸的订阅等提供便利,而党报的群众工作部门则是具有读者接待的功能。群众工作部门的撤销以及新闻热线上的局限性使得报纸与读者的沟通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2 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1 开辟单独的接待室来接待来访人员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报社的呼叫中心虽然坐席比较堵,但是其承担的额外功能也比较多,根据相关的爆料,相关的报社的呼叫中心出现了挪用的现象,这就使得接线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读者的接待服务。从这样的情况来看,针对现今存在的问题来实现独立办公空间的开辟,通过来访者接待场所的专有化来实现报纸与读者在粘合度上的增加,最终实现其与呼叫中心的互补。例如,在2010年,新疆的某一个都市报在进行呼叫中心设置的同时,还增设了来访接待室以及专家接待室,通过来访接待时与读者接线区的分化能够保证读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下来进行面对面性质的耐心交。此外,处于成本上的考虑,报社可以采取记者值班制的方式,也就是报社记者在接待室进行轮流的值班,通过读者来访的接待来获得第一手的新闻线索。

2.2 通过读者接待与新闻采编的结合来实现多方的满足

很多的报社对于读者接待部门的设立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如果将读者的接待工作与报纸在新闻上的采集与编写上的结合,在进行读者满意度增加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新闻的充分发掘。例如,上海的某晚报曾经提出一种直接调节的栏目,主要就是报社在接受来自读者的来访之后,报社就要求投诉部门的相关领导来到接待室,有记者作为调解人来进行调节,之后将调节的过程作为案例进行。如果相关的投诉部门并不愿意接受调解,记者可以直接进行报道,并且把整个调节的过程以及投诉部门的具体态度进行讲述,在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够给予不接受调节单位一定的舆论压力。通过记者的全程参与使得新闻报道的呈现非常的生动,这样使得文章的可读性不断的增强。

2.3 学会借力打力,邀请相关的工作部门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读者在进行与报社的沟通过程中,其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某项需求。报社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目的的达成,在实现与读者交流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效果的获得。报社可以向服务部门接力,诸如,与相关的服务部门进行合作来举办接待日的活动,进而通过服务部门的代表来对市民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实现工作效率以及影响力的增加。

3 结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报社在信息的接收数量上越来越少。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进步再给沟通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却不能够保证其能够吸收更多的读者。与新媒体相比,报社的实际工作的优点并不是技术,而是长期工作以来所体现出的信任,只有把读者当作真正的朋友才能够获得读者的信任,进而保持与读者的密切沟通,树立报纸在读者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丁捷.新技术背景下报纸与读者沟通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东南传播,2015(3).

[2]王晶.历史视野中的大众传媒公信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6.

[3]乔建华.架好与读者沟通的桥梁[J].新闻与写作,2014(11).

[4]王晶.近代读者与大众媒介关系的历史解读――以民国二十年京沪读者与报纸关系为视角[J].新闻传播研究,2008(5).

上一篇:微信的运营之道初探 下一篇:气象声讯客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