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社交时代,请叫“醒”你的朋友

时间:2022-08-27 05:22:33

微社交时代,请叫“醒”你的朋友

朋友躺在电话簿里

那天晚上,我跟老公小吵了一架,便矫情地离家出走。独自在大街上转悠了一会儿,我很想找个朋友聊聊天,吐吐槽,于是便拿出手机查找起来。

手机里朋友很多,我一边翻看一边犹豫:小李也许不喜欢有人夜晚打扰,小刘可能怕受坏情绪影响,小张会不会因此笑话我……

两三百个号码翻完了。到最后,我发现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在他面前任意倾诉任意流泪的朋友!刹那间,有种比跟老公吵架后更悲凉的情绪漫上心头。站在喧嚣的街头,我突然举步维艰,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与寂寞。

就在这时,包里突然传来一阵手机铃声。我像是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似的,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手机,期待此时能传来一声朋友的问候。

结果我还是大失所望了。――是的,这个时间能给我打电话唯有老公!我只好就坡下驴回到家里,跟老公握手言和了。

睡觉前,我跟老公谈起了刚才的感受,没想到竟引起他的共鸣。老公感叹道:是啊,大家都进入了微社交时代了。酒桌饭局等社交场所里递名片、交换手机微信号,彼此称兄道弟的,表面上看着朋友越来越多,可那都是躺在电话薄里,很少被想起。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竟不知道要找谁为好了,现在真正意义的友谊是越来越稀缺了啊!我真怀念从前通讯不便的日子,朋友不多,也不常联系,却彼此惦记互相帮助的那份温情。

老公的这番牢骚让我想到,微社交时代的交情确实淡了,估计每个人内心都有跟我们一样的孤独吧?既然大家都渴望朋友间有更深层次的交往,那么我何不主动一点,将他们从电话簿里一一唤醒呢?

记住别人的需要

谁都知道,经营友谊最重要的就是要记住别人的需要,并尽最大可能去帮助他们。我想,这是个心意模糊的年代,多的是随意,缺的是珍惜。我只要比别人多一点留心,便能收获更多更真诚的友谊。

于是,再有老乡、同事、同学等各种各样的聚会时,我不再只关注场面上的那些客套话,而是留心每个朋友的爱好和需要。

有一次,我听同乡小刘说很留恋家乡自制的那些小食物,便将此事记在心里。后来有机会回老家时,我就给他带了一大罐酸豆角,还有一袋母亲亲自做的地瓜干。这些礼物也不值钱,没想到小刘收到后却如获至宝,再三道谢。

有段时间,同事小张老是跟我说头发掉得很厉害。我听说土芝麻吃了养肾养发,便托母亲从乡下弄来了几包,磨成粉送给她。小张在我的指导下吃了那些芝麻粉后,头发果然掉得少了,气色也好了很多。小张见我为她破费又操心,很是感动。

去三亚旅游时,我看上了一款吊带碎花的棉布长裙,而且还价格便宜,想起同学甄珍喜欢这个风格,我便照她的尺码多买了一件。甄珍拿到礼物后果然欣喜若狂,立即穿到身上臭美起来。

……

每每送出礼物,朋友们觉得过意不去,便要千方百计给我回礼。我觉得自己不过是举手之劳,也没想过要回报,便拒绝了他们的好意。

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周围的朋友对我倒是更客气了,但感情上依然很疏离。有时候在某些事情上,他们甚至在刻意回避我的帮助。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我对朋友的诚意不还够,还是天生就没好人缘?我郁闷极了。

跟老公一抱怨,他给我分析道:我觉得问题不在于你待人不够好,而是因为你没站在人家的立场上考虑。“礼尚往来”向来被推崇,是因为谁都不愿意老是欠人人情。朋友之间的交往,需要接受的时候的感动,可同样需要付出时的满足啊!你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多接受别人的帮助呢?

老公言之有理,我决定从此以后除了对朋友适时施以援手,还要大大方方地去“麻烦”他们!

“求”出来的好人缘

我喜欢喝酸奶,可出去买很麻烦,而且这玩意儿保质期短,一次不能买多。听说甄真会自己制作,我便向她虚心请教。甄真听罢热情得很,立即给我在网上订了个酸奶机。等机子买回后,又主动跑来我家里,手把手地教会我整个制作流程。

制作酸奶的过程中,我俩聊起天来。甄真第一次跟我敞开心扉,聊了许多生活琐事,最后竟暴露了不被人知的隐私――她跟她老公早就离婚了!

我很珍惜她对我的这份信任。了解甄珍对异性的要求后,我开始四处给她物色新的对象。几经筛选后,我终于为她物色到了一个丧偶的大学教师。两人见面后果然对眼,很快就建立了新家庭。甄珍从此成了我随叫随到的铁杆闺蜜,而两家的先生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哥们。

原来,好人缘真的是可以“求”出来的!经此一事,我更加放心大胆地找朋友办事了。

暑假时,我和老公同时要出差。原本可以把儿子送回老家的,可这回我却把他交给小张。小张见我如此信任她,特别高兴,对儿子宝贝长宝贝短地,每天更换不同食谱,把小家伙伺候得小皇帝似的。

一个星期后,我回来时发现儿子已被小张养得足足胖了两斤。小家伙早已习惯了张阿姨的宠溺,跟她家的小妹妹也好得形影不离了!

小张将儿子还给我时,竟十分地不舍。从那以后,我会经常带小家伙去看望阿姨和小妹妹。两个孩子在一起高兴地玩耍,两个大人则一起分享育儿心经,那份友谊日积月累便越来越深厚了。

就这样,我对朋友有付出有索取,这一来一往中,朋友们纷纷从电话簿里“醒”过来,走进我的心里,走进我的生活。慢慢地,我竟成了“社交达人”,整个世界也因友情而变得缤纷多彩起来。责编/张立平

上一篇:犹太人营销高招十二式 下一篇:翻拍老照片和爸妈重温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