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贫困生资助反馈机制与完善综合资助体系的策略

时间:2022-08-27 03:28:56

建立贫困生资助反馈机制与完善综合资助体系的策略

摘 要: 本文从资助工作的特点和遇到的问题入手,详细分析了影响资助工作开展的各方面因素,初步建立了基于反馈机制的贫困生资助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贫困生经济资助工作、贫困生综合资助体系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了资格认定工作在综合资助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提出了从体制、经济、就业、心理等各方面加强综合资助体系建设的对策 。

关键词: 贫困生 资助 反馈 综合资助体系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也随之大量增加。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界不断加大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力度。经济上建立“奖、贷、助、减、补”资助体系,动员了更多的资助主体参与的同时,还从资助体制、经济、就业、心理健康[1]等各个方面加强贫困生综合资助体系的建设。经济资助是综合资助体系的重点;贫困学生资格认定是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又是最重要、最困难的一步,综合资助体系包含的全部工作都在此基础上展开。资格认定工作的改进必将推进综合资助体系的建设,反过来综合资助体系完善将从根本上增强资格认定工作的效果。为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落到实处,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合到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中的新机制,并就综合资助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一、目前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与特点

1.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的复杂性。

贫困学生资格认定工作不仅涉及经济资助,而且涉及贫困学生的经济利益问题,是广大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资助资源有限,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为了获取资助,提供被夸大了的信息;无偿资助的概念,强化了部分人不拿白不拿的观念,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上报虚假信息的动力。同时、生源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基于主观的不负责任和客观上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出具的证明没有公信力,不能对虚假信息进行有效修正。为此,高校确定资助对象贫困程度具有很大难度。所以,贫困生资格及贫困等级认定必须依据区域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进行修正;同时,采取学生参与测评、打分、开展在校消费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水平,并进行认定等级修正。为了确保资助目的顺利实现,促进学生自立、自强,有必要参考教务、思政等各部门数据,并按照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分类不同,对贫困资格和等级进行修正。

2.各项资助政策的效果交叉重叠。

在我国高校,各级各类资助政策存在较突出的交叉重复现象。以某校学校奖学金为例,就分社工优等、学术创新,以及国家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金额10000到800不等。同时,又有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师范生学费减免等各方面的资助政策。有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被减免当年全部学费,并且国家奖学金不影响其他奖学金的获得。既获得奖学金,又减免学费,这部分学生重复获得多项资助,挤占了其他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机会。

3.贫困学生占到在读学生的20%[2]以上,数量巨大。

要将各个方面的指标纳入到贫困学生认定标准中,必然产生巨大的工作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现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绝大多数以学校为主体,投入到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资源有限,工作人员较少,难以满足工作需要,更难以圆满解决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为最大限度地协调与贫困生认定相关的职能部门,需要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一步推动资助工作的开展。

4.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具有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绝大部分贫困学生从踏入大学校门到毕业,其家庭经济情况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一般情况,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每年都会提出贫困生资格认定申请。以某高校近三年的贫困生认定为例。2009—2010学年度共认定贫困学生3572人,除大四待毕业学生后的3331名获助学生中有2988名在2010—2011学年度也获得了困难补助,占到上年获助学生的89.70%,占本学年老生的77.42%;2010—2011学年度共认定4769人,除大四待毕业学生后的3472名获助学生中有2587名在2011—2012学年度也获得了困难补助,占到上年获助学生的74.51%,占本学年老生的76.22%。2010—2011学年度共认定4326人。分析以上数据发现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以此为基础,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系统,并建立反馈机制将学生用餐、学习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量化,并纳入到中长期监控之中。

二、贫困生资助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为准确把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规律,完善资助工作评定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资助现象,发挥资助资金的最大效益,有必要对各项资助政策通盘考虑,制订详尽合理的资助不兼得规则,并制订合理的资助评定标准,做到有奖有助,奖助结合。激励受助学生自强、自立。建立贫困生资助系统有利于平衡各方面的因素,并提高工作效率。以SQL数据库系统为支撑,采用B—S与C—S系统混搭的模式,搭建了基于反馈和信息共享机制的贫困生资助系统。

系统以贫困学生资格认定流程为主线,提供学生申请、投诉支持,并与校内勤工助学、思想工作、教务管理、校园卡信息管理等系统互相连接支持,自动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作为贫困生资格认定的重要辅助参量。并着重理顺贫困生评定工作流程、破除资助政策交叉重叠效果、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无纸化。与民政、财政等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一直的接口协议,方便于政府统筹协调整个资助体系工作。

图1 贫困生资助系统

1.理顺贫困生评定工作流程。

目前,高校贫困学生认定工作流程主要采取“提出申请+学生代表团审议+学院审批+学校审批”的传统模式。学校启动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时,将资格认定任务下达到学院,各学院负责学生资助工作的老师将工作分配到班级,并组织学生申请、班级评议的流程。工作期间学校、学院将打印先发放各类通知,申报学生被要求填写上报各项各类表单,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下,并产生大量用处不大的纸面材料。为进一步理顺整个工作的流程,压缩开展此项工作所需的工作准备时间和工作量,并节约资源。系统提供了从资助工作开展到审批的全程电子化、网络化支持,从评定工作开展通知的发出到奖助学金的申请、发放,完全依靠系统完成。其中,尤其是三个审批环节,依托系统完成可以将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一周之内。

上一篇:澳门教育史研究的新突破 下一篇:培养集体荣誉感,加强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