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震灾后重建的可持续性发展

时间:2022-08-27 03:11:23

浅析我国地震灾后重建的可持续性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与之相关的地震应急管理、地震灾后重建等问题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一时间灾区震后的发展建设问题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以汶川地震为例,对地震灾区重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地震灾区的重建有所帮助。

[关键字]地震

灾后

重建

汶川地震

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0-49-1

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与之相关的地震应急关系、地震灾后重建等问题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一时间灾区震后的发展建设问题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学界广泛讨论的话题。

所谓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包括自然资源和生态坏境的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三个。可持续反掌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以汶川地震为例,我国政府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上,就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许多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首先,灾后重建在土地重建上的可持续发展。在汶川灾区重建的过程中,国土资源部首先对灾区进行了科学调查,开展地质灾害安全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土地利用安全性的评价,指导当地的在建筑布局上规划,指出应尽量避开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同时还积极学习国外灾后重建的先进经验,充分统筹未来城乡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体现公平性、持续性以及共同性,国土资源部还制定了《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提出保障建设用地的计划指标、加大耕地保护,保护灾区群众的土地权益等,并逐步对地震中受损的耕地和农村道路、抢险救灾的应急用地等进行了整理和复垦,以便土地更好的恢复。

其次,灾后重建在生态坏境上的可持续发展。地震除了摧毁了人类居住的家园之外,对于生态坏境也有着极大破坏和影响,造成森林、草地等植被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原生裸地以及生态能力的退化、水源涵养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导致泥石流等其他灾害的发生。据有关资料显示,汶川地震造成全市林地损毁面积约为406.67平方千米。所以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生态坏境的重建,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推进灾区的重建。根据2008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要求的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原则,在灾区一年内完成造林354.8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同时,汶川灾区也是我国生态保护的核心地区,所以为了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地救治大熊猫等保护动物,并为它们重建栖息的家园。

第三,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上的保障。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和四川政府先后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文件,确立了以人为本,科学统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灾区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和法律保障。特别是国务院于2008年6月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是我国首次为自然灾害后恢复重建工作颁布的法规,标志着我国的灾后重建工作步入了法律的轨道,使我国灾后重建工作有法可依。

第四,灾后重建在产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汶川灾区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带来威胁的同时也对当地的产业经济带来了破坏。在重建的过程当中,要注重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由于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业在四川发展蓬勃,所以在汶川灾区重建的时候,一些农村地区就以发展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作为经济重建的重点。例如四川绵竹市的棚花村就以棚花中心广场为中心,两旁为观光景点--新旧年画走廊;而在棚花村的龙门山段的山坡上将以梨树为主的植被和山下平原的种植业布局、旅游业结合了起来。汶川灾后的产业重建不仅将生态经济理念纳入到实践当中,更是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我国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五,灾后重建在社会心理上的可持续发展。地震造成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灾区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所以在重建的过程中,要注重灾民的心理重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汶川地震中,"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应急救援工作的一个亮点。汶川地震造成8.7万民众丧生,灾区群众沉浸在地震造成的阴影中,为此中国心理协会及时启动了"阳光在行动"工程,派心理专家赶往灾区,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从心理上治愈灾区群众受伤的心灵,有利于他们早日开始新的生活。

灾后重建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重建过程中开展对规划评估活动,及时调整,实事求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就为我们在土地利用上、生态环境上、发展政策上、产业发展上以及社会心理上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为我国今后地震灾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本。

上一篇:基于测绘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安徽省郎溪姚村铀矿床构造特征及与矿化的关系